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

上传人:ahu****ng2 文档编号:274037969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4灯笼知识与技能1识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了解灯笼,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叙写有关灯笼的记忆,借以抒发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灯笼的特殊情感,激起对民俗文化的关注,热爱现在和平幸福的祖国。重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文中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叙写对有关灯笼的回忆。难点体会作者对灯笼的多样情感,并上升到家国情怀。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有关灯笼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1课时在今天人们看来灯笼只不过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普及的时代,灯笼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

2、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挂,则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灯笼也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吴伯箫的散文灯笼。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作为范文收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早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其数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炼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灯笼,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 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

3、、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还有其他意义。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旧时每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又由于“灯”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1朗读课文,注意文中重点字音词意。争讼(sng)领域(y)斡旋(wxun

4、)静穆(m) 怅惘(chngwng) 锵然(qin)褪色(tu) 燎原(lio) 熙熙然(x)暖融融(rn)争讼:因争论而诉讼。斡旋:调停,调解。静穆:安静庄严。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无精打采。燎原:(大火)延烧原野。熙熙然:指一副温和欢乐的样子。马前卒: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2数一数,文中提到哪些灯笼?用于照明的灯笼,村头挂红灯笼,元宵节龙灯、跑马灯、字谜灯,族姊远嫁时轿前轿后灯、官衔灯、朱红纱灯、宫灯,塞外帐营灯笼。3简要概括一下文中叙述了有关灯笼的哪些事情?讨论明确:(1)没月亮夜晚,提着灯笼接回祖父,听讲掌故;(2)小时

5、候在村里上灯学,母亲特别预备了小纱灯,并留着消夜食品;(3)村头挂红灯,行好运,为夜行人照路;(4)元宵节凑热闹,看灯笼;(5)族姊远嫁时,在轿前轿后挂灯笼显华贵;(6)在纱灯上用朱红描宋体,是一种爱好;(7)遥想宫灯的那份孤寂;(8)赞美塞外帐营中的灯笼,豪情满胸。1第1自然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亮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2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概括写儿时有关灯笼的回忆。用“想起想起想起”引导排比句,细数提起灯笼引发的回忆,也引领下文具体回忆与灯笼

6、有关的内容。3继续朗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引用母亲的话语,引出关于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的往事,母亲为“我”特别预备小纱灯和消夜食品。这一句话看似突兀,却表露出母亲浓浓的慈爱。(2)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3)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4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

7、合文章,分析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这种情感态度?(1)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2)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

8、的。5总结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有哪些。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第一部分(1):由小孩喜欢火、亮光引出下文有关灯笼的回忆。第二部分(29):叙述记忆中种种有关灯笼的往事。第三部分(1012):写到宫灯和帐营中的灯,作者喜爱灯笼的情感上升到一种家国情怀。这篇文章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我”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同时表现出“我”与时

9、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1写法自由,内容丰富。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这篇文章,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其中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记录着岁月的沧桑2感情真挚,富于变化。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流淌出来,意绪纷繁。结尾处,情绪陡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由此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从文中我们能感爱到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本课是散文大家吴伯箫的名作,细细读来,有很多玩味的地方。对于学生来讲,作者记叙有关灯笼的往事是重点,对灯笼喜爱的情感升华是难点。所以在教授这一课时,让同学们多读,读懂课文段落层意。再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也了解灯笼这一传统文化载体,从中品味出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从而把握文章精髓。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四月五日2022年4月5日星期二11:45: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