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 答案

上传人:1980****057 文档编号:273670425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1 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作业1 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作业1 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作业1 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作业1 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1 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1 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1 答案 作业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精神胜利法”,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弱者或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掩饰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方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命运。 由于这一精神现象是鲁迅在阿Q正传中揭示的,所以“阿Q精神”也是“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 2.指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所创作的小说,这一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文学观念与艺术风格也较为接近,故

2、称为“京派”。 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山药蛋派”,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这个流派以山西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鲜活浓郁的乡土气息。除赵树理外,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二、简答题: 1.一、立足章回体而不断拓宽其功能,追求新的潮流,绝不落伍。在张恨水手里,章回小说 能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容,章回的回目格式的变化也有所改进,适当地加入了武侠等成分,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深度。 二、能考虑到社会各阶层、各文化背景的读者的接受心态。将新思潮与旧思想,新派

3、人物 与旧式侠客,新潮女子与旧式小家碧玉都集中在小说中,吸引不同的读者。因此,小说做到了“新旧咸宜”。 三、结构上的创新。人物众多但主次分明;事件迭出,但主线仍然清晰;结构严谨,情节 紧凑。 2.高加林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要强、好胜、因为自卑而有过分强烈的自尊,为达目的敢于冒险,但遇到困难时又非常脆弱。由于内心缺乏对人生目标的真正认识,往往是被动思考,被动决策。 3.莫言的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峰。莫言获奖,不但是对他作为作家的辛勤耕耘和艺术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当代文学的高度褒奖。莫言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现象,当代中国很多作家都具备获奖的实力,诺贝尔文学奖发给他们中的某一位,都不会遭到太大的质

4、疑。 在这些作家中,莫言的特点是,他身为农民而写出了中国农民的精神特征,关注农民的命运,对历史上“沉默的大多数”始终怀有悲悯之情。 莫言创作的第二个特色,是以非常敏锐而独特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的世界中获得了陌生的美感,创造出新的审美情境。 他的创作在技巧上是与西方现代派接轨的,在文化内涵上,又是充分中国化的,因此,他的创作,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一、大众化创作理念所决定的“讨巧”的题材。 二、言情故事模式。 三、一定程度上叛逆“痞气”的男主人公。 四、调侃。 5一、小说中融入历史背景。 二、对人性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非常成功。 三、小说中包含了切合国人和大

5、众心理的故事模式,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 四、作品中有深度的象征和隐喻,寓意深刻。 五、有充沛的想象力。 三、论述题: 1.阿Q在小说中是旧时代的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形象。但鲁迅塑造这个人物的目的,却并不是要让读者简单地批判旧时代,而是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因此,读者们可以看到阿Q的身上有很多缺点,其中最显著也最引人深思的缺点就是“精神胜利法”(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详细展开)。 除了“精神胜利法”之外,阿Q在小说里表现出来的种种缺点的确让人觉得他又可怜又可憎。 首先,他愚蠢健忘、忌讳别人谈自己的缺点,又卑怯、欺弱怕强。他常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

6、他便打。对更瘦小更穷的小D,则摆出挑战的姿态,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但在与假洋鬼子狭路相逢的时候,则非常自觉地“耸了肩膀等候着”被打。 其二,在小说的开头,他见赵太爷家的儿子中了举,便说自己也姓赵,明显是趋炎附势的表现。 其三,阿Q还经常偷鸡摸狗。虽然说,“家贫起盗心”,是社会黑暗将穷人推向犯罪的边缘,但“家贫”决不是“起盗心”的决定性因素。阿Q偷老尼姑的萝卜,跑出未庄去参加盗窃团伙只是配合同伙,在偷儿中“不过是一个小脚色,不但不能上墙,并且不能进洞,只站在洞外接东西”,客观上都证明他做人没志气,是非观念也有问题。 最后,在小说中,阿Q向往革命,并不是因为真正理解革命的含义。阿Q本来

7、是一个受奴化教育很深的顺民,自觉地痛恨一切革命。 他之所以要参加革命,无非是想投机捞点好处。他在土谷祠的“革命畅想曲”,仔细分析起来,是很让人吃惊的。 他认为革命就是报复欺负过他的人,因此,他革命首先就是杀人,切不需要任何理由。如果说做为雇农,他对赵太爷和假洋鬼子他有阶级仇恨,想杀他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把同样受压迫的小D和王胡也包括在其中,就只能说明阿Q本质上比较残酷了。 在阿Q看来,革命还是发财的捷径,他心目中只有“东西”钱和物,是他的目的,比如秀才娘子的宁式床。而且,由于他已经“发达”,抢财物时自己不需要动手。 阿Q革命的另一目的,就是找女人,并且发达了之后,他还很挑剔:有的嫌丑,有的嫌小,有的嫌作风不正,有的嫌眼上长疤,有的又嫌脚太大。 2一、边城描绘的是一个高度理想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的显著特征就是沈从文所推崇的健康优美的理想生命形式与湘西风情画卷的水乳交融,以及由此产生的边城“神韵”。这种神韵显然也就分为两个部分。 二、沈从文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人格、外形、生活方式,无一不美。在小说中呈现的 湘西世界的生命形式,最好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即“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因此,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与茅盾小说中的人物有很大差别。不是一般所说的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