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中小学大集体备课教学案♦项目设计内容说明课题10两小儿辨日教学目标1'学会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重占有感情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难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一、品读名句,导人新课,解题1 .引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你对他了解吗?(孔子)2 .老师出示课件孔子的头像,并简介孔子出示幻灯片2)3 .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跟老师读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 .解读课题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吗?5•你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1 .孔子(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2 .孔子资料孔子(公兀刖551-公儿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3 .学生齐读课题4 .两小儿辩日一一两个小孩争论关于太阳的问题(小孩)(争论)(太阳)5 .(出示幻灯片3)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通过问题的导入和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作为一代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的大家风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下文六年级下册著作人:卢军权审稿人:莫秀蓉学科:语文科《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该书中保留/不少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图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学好生字词①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②(出示幻灯片4)出示词语幻灯片,学生认读2 .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r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乂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3 .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1.①学生画出生字词,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字词重点抓住盂、孰的部首分别是皿字底,一;盂与孟的区别。
孰(shd)为(we)汝多知(zh1)乎!的读音)②学生认读生字1.学生在书上做好停顿标记,练读,反复读出示幻灯片5)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迈好第一步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在义的能力,问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或一段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4.老师范读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过渡:三、精读课两个小孩为什要争论太阳呢?又争文,理解文论太阳什么呢?接卜来请同学们翻开书义本,默读一遍课文你知道这篇文百文的大意吗?1,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埋解的字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3.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效果指名翻译1)第一自然段(出示幻灯片6)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学生举手表演读4.老师范读,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
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语速快,气势上有力;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速快,语气上有气势,尤其读出反问气势来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L合课下注释理解这句话是反问句,要读出嘲笑和反问的语气5学生齐读1 .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埋解的字2 •分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字词3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①游一②小儿一③其一④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2)第二自然段(出示幻灯片7)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①始出一②也一③去一④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⑤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3)第三自然段(出示幻灯片8)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①如:②此:③乎:④及:⑤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4)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灯片9)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①探汤:①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②小儿:小孩③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④(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向他们为什么争论)(2)①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②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③去:距离④(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⑤(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3)①如:好像②此:这③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④及:等到⑤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4)①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②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②指名学生说这段话的意思5)第五自然段(出示幻灯片10)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①为:说②汝:③知:②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的近的热,而离的远的凉吗?(5)①为:说②汝:你③知:通智②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四深化感悟,明确寓■、、>■1 .过渡:通过刚才的理解,相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那么哪位同学来回答在这篇文言文中,两个小孩在辩论什么?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呢?”板书要点2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讨论)(出示幻灯片11)3 •从“孔子不能决也“,你看®」了孔子怎样的态度?体现了他什么精神?4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你能判断吗?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而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孩子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1 •答案提示:辩论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观点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观点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1:日初出大如年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理由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2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3 .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4 .从科学角度来说,文中两小儿的说法都是不对的因为实际上,早晨与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出示幻灯样的远小近大的原因:由于视片12)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5 .学生交流汇报从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及孔子5 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乙不知为不知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你受到的科学态度回答o什么启示?(出示幻灯片13)启示:①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②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③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6 .以比赛形式练习背诵6 .学生练习背诵7♦小结,感悟提高从这个“辩日”的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天真可爱、勤学好问的孩子,也看到了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孔子,更让我们明白了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让我们带着对人物的喜爱和敬仰,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一起用朗读结束我们今天的课文吧!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日初日中一儿曰:近(大如车盘)远(小如盘盂【近大远小】孔子不能决也一儿曰:远(沧沧凉凉爽)近(热如探汤)>」【实事求是】【远凉近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