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农村建设中边缘村庄搬迁所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湘南山区为例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72511296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农村建设中边缘村庄搬迁所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湘南山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新农村建设中边缘村庄搬迁所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湘南山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新农村建设中边缘村庄搬迁所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湘南山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新农村建设中边缘村庄搬迁所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湘南山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新农村建设中边缘村庄搬迁所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湘南山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农村建设中边缘村庄搬迁所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湘南山区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新农村建设中“边缘村庄”搬迁所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湘南山区为例 对新农村建设中“边缘村庄”搬迁所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湘南山区为例陈满雄,扈兵(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 郴州423000)摘要: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人文环境导致湘南山区农村“边缘村庄”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深重,必须进行扶贫搬迁才能彻底摆脱贫困。由于受扶贫搬迁耗资巨大、国家补助太低、部分移民观念陈旧等因素的制约,湘南地区必须科学规划,找准实施重点,才能确保“边缘村庄”搬迁工程的顺利推进。关键词:湘南山区;边缘村庄;搬迁收稿日期:2010-07-13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YBB392)的阶段性

2、成果。作者简介:陈满雄(1973-),男,湖南资兴人,中共郴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扈兵(1979-),男,湖南邵东人,中共郴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2009年9月2010年6月课题组以湘南山区的“边缘村庄”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对永州、郴州、衡阳三市34个县市区、623个乡镇、12910个行政村、143497个自然村进行了调研。本文根据调研所获得的第一资料,在总结分析湘南地区开展山区农村边缘村庄搬迁工作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动边缘村庄搬迁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一、现状分析课题组收集到的调研资料表明:这623个乡镇共有边缘村庄2670个

3、,占623个乡镇自然村总数的3.75%;边缘村庄面积1564.97平方公里,占623个乡镇总面积的1.59%;边缘村庄在家常住人口145129人,占623个乡镇总人口的2.72%。具体分析如下:(一)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结构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湘南地区地形地貌山多坡多沟多,缓坡地或台地(人工梯田)多,地质结构不稳定,容易受或常受滑坡、泥石流、崩塌、山洪等威胁且治理难。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目前三市30.5%的边缘村庄已经受到过自然灾害的影响,14%的边缘村庄是自然灾害的隐患点。近几年,三市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永州市2008年的冰灾和6.8洪灾,郴州市2007年的8.1

4、9洪灾和2008年的冰灾,衡阳市2006年的7.15洪灾和2008年的冰灾,给边缘村庄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经济损失惨重。一些边缘村庄常年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不得不举家搬迁。(二)耕地面积少,基础设施差,居住地分散湘南山区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只有0.66亩,水田更少得可怜,赖以生存的土地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生计,有一点耕地也是“望天丘”,粮食产量不及山下或平原地带的一半,口粮难以自给。部分村庄没有任何水利设施,抗自然灾害能力弱。至今还有不少地方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电话。物资进出必须依靠人力,村民出行主要依靠步行,步行到达最近乘坐公共汽车地点所需时最短时间要0.3小时,最长要6个小时。

5、部分群众居住十分分散,不少边缘村庄零零星星地分散在坡度25度以上的山丘之中,需要走几里的山路才有一户人家。(三)收入少,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村民收入低,由于边缘村庄居住分散,资金、技术、信息无法交流,形不成人流物流,人们的劳动无法升值。基本采取靠山吃山、靠田吃田的生产方式,山(田)头劳作,床头休息的休息方式。村民科学种田意识差,耕作技术水平低,生产出来的粮食基本维系居民自己生活,很少以商品形式在市场出售。大多数边缘村庄在家的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在4045岁,文化水平低,68%是初中文化水平,31%是小学文化水平,1%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文化的村民都出去打工谋求生计。(四)就学难,就医难,社会

6、保障少村民居住过于分散,教学网点少,部分学生读小学都要走十几里的山路。有的村民子女因读书太远,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干脆辍学在家。调查显示,离最近完小距离在5公里以上的有786个边缘村庄。由于离医院较远,加上经济困难,多数农民得了病,能拖就拖,实在顶不住才看医生。有的就搞迷信求助于“神婆”、“法师”,结果使一些能及早治愈的一般性疾病也被耽搁不治。湘南地区三市要到 5公里以外的卫生院看病的有8657户46239人,分布在892个边缘村庄。国家有些惠民政策补偿机制尚不健全,给农民造成的暂时经济损失要超过收益。二、困难分析课题组对边缘村庄搬迁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分析,发现搬迁将给村民带来了实在的利益,但是搬

7、迁必须解决众多的问题,才能推动搬迁的顺利进行。(一)边缘村庄的部分村民经济实力弱,迁不起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移民在搬迁中的平均费用(仅包括从迁出地搬到迁入地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搬运费、拆迁费等)每户为4100元,如果将每户移民建新房的费用算在里面的话,平均搬迁费用为12850元。事实上搬迁过程中将损坏一定的物品,搬迁后需要添加新的生产工具和家用物品,大约为1万。各地政府对移民的直接补贴很少,微薄的补助显然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真正能搬迁出来的移民大多是村中最富有的那部分人。整村搬迁的移民中部分人只有变卖迁出地的房子和家具,才有搬迁运输费用。部分搬迁农户只能靠借款建房,借贷租用别

8、人的生产工具和购买种子化肥等,成为迁入地政府救济的重点对象。(二)边缘村庄的部分村民思想观念旧,迁不动部分村民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对搬迁有思想顾虑,怕搬迁后建房欠账还不起,怕到新环境适应不了,宁愿在家熬着、苦着,也不愿意改变现有环境。部分村民认为别处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舍不得老土屋。甚至部分村民认为搬迁是“家道没落”的人在外面求发展,是没出息的表现。部分村民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自主搬迁的积极性。部分村民依赖政府的思想严重,认为在现有居住环境下,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换了新环境可能不会有了,甚至有村民认为搬迁是政府的事情,要政府全部负责所有搬迁费用以及砌新

9、房费用,否则坚决不搬迁。(三)边缘村庄的部分村民生存本领差,稳不住边缘村庄文化事业基础薄弱,教育相对落后,村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无一技之长,因此就业门槛窄,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以及自身熟悉的传统劳动技能谋生存,制约了其转移的能力。而当地政府缺少资金给予移民培训技能,每年只能提供少数的名额给移民,往往是提供一定的学费,但是往返的交通费、学习期间的住宿费和就餐费必须移民自己承担,这客观上导致移民不愿去学习,毕竟文化层次低,部分技能需要文化作基础,在短暂地培训时间内很难成为熟练工。部分搬迁的村民觉得搬迁后生存成本大,在新环境很难适应,还不如在老环境生活。(四)政府搬迁规划欠周到,效不明搬迁是一项系统

10、工程,生活、生产所需的水、电、房、路、地等缺一不可,在规划与实施中不可偏废任何一项。但实际规划与实施中,部分项目规划考虑不全面,对搬迁后的行政隶属关系考虑不周到,造成迁入后农民仍归属原迁出地,农民需要远距离办理各种行政手续。导致搬迁后居民无法安居,也很难乐业。部分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落后,移民在生产和生活上面临着许多困难。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边缘村庄的村民对移民迁入地进行了调查,如发现迁入地分配的田地贫瘠,生活用水不方便,小孩读书的学校比搬迁前要差,将拒绝搬迁。三、对策分析“边缘村庄”搬迁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总体要求,以“有地建房、有路可

11、走、有水可饮、有病可医、有校上学、有电照明、有田种粮、有钱可赚”的“八有”为目标,详实掌握有关情况,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对策实施。(一)规划设计到位,落实好集中安置点建设关规划是整体搬迁建设、管理的龙头,搞好规划,整体搬迁工作才可以有计划、有步骤,规范、有序地推进。一是制定科学搬迁规划。要把搬迁规划与城镇规划、乡村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群众的意愿和不同村民经济基础,按照先难后易、因地制宜、分类安置的原则,对能达到整体搬迁的居住点,优先列入规划先行实施。二是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将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作为实施整体搬迁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中资金,集中项目,高起点、高标准改善整体搬迁安置点的生

12、产生活条件,确保移民群众搬进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同时积极挖掘安置村移民的潜力。(二)调查摸底到位,解决好搬迁对象重点和一般帮扶关移民搬迁扶贫面对的基层情况错综复杂,市县搬迁任务有轻重,乡村经济收入有贫富,群众素质有高低,应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认真搞好“三区”群众的调查摸底,掌握群众搬迁意愿第一手资料,在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搬迁对象,登记造册、建档立卡,统计到户到人,提高群众对搬迁的参与度和知情权。对搬迁对象的选择要重点考虑情况危急的村庄,有差别地搬迁,不能一视同仁。同时鼓励和允许移民自我选择集中安置或者分散安置,建房安置或购房安置或敬老院安置,单独建房或合伙建房,本村安置或圩

13、镇安置或县城安置,形式多样化,不搞一刀切。(三)帮扶政策到位,把握好搬迁政策执行关边缘村庄这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状况虽有较大改善,但总体上仍处于贫困或欠发达状态。所以,省市财政要适时提高边缘村庄搬迁的补助标准,县(市、区)政府也要及时增加配套奖金。同时,搬迁补助资金应根据安置点房屋建设进度,按一定比例先行支付补助资金,以缓解部分农户建房资金的压力,加快建设进度。待全部建成验收合格后,再支付剩余补助资金。要建立和完善新房建设、旧房拆除及宅基复垦等激励政策。每年从国家分配到省市的各项专项资金应封闭运行,由专职机构负责管理使用、审计和监督,以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同步到位,提高扶贫搬迁工程的建设

14、效益。(四)移民权益落实到位,筹划好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关要注重移民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协调好移民和安置地百姓的利益关系,对涉及农业、林业、土地等各个方面的关系通过有效办法和制度解决,在确保原有农户基本农田的基础上,依法进行调整并办理相关手续。对涉及户籍、建设占用地、城镇建设、房产税收、子女就学、土地山林等方面具体问题要有配置支持政策。加强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移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他们的科学种田意识,摒弃部分人的“以农田数量求粮食产量”的错误观点。要把对移民的培训作为移民“留得下,稳得住”和获得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来认识,教育内容不仅要包括农业实用技术,提高运用新农业科技的能力还要包括非农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增强移民非农就业能力,培养移民在城镇就业的素质。参考文献1赖波平.以“四动”解“两难”推进移民整体搬迁J.老区建设,2008,(23)2张丽超,皮海峰.生态移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责任编辑:杜红艳-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