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全球城市视野下的交通拥堵难题与缓解协调路径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72511224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全球城市视野下的交通拥堵难题与缓解协调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探索全球城市视野下的交通拥堵难题与缓解协调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探索全球城市视野下的交通拥堵难题与缓解协调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探索全球城市视野下的交通拥堵难题与缓解协调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索全球城市视野下的交通拥堵难题与缓解协调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全球城市视野下的交通拥堵难题与缓解协调路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探索全球城市视野下的交通拥堵难题与缓解协调路径以2016“上海交通大整治”项目的综合策略为例 文 潘海啸 Pan Haixiao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世界交通研究会常务理事李春莹 Li Chunying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摘要:拥堵使得人们的出行不再便利舒适,反而成为人们出行的一大困扰。同时,交通拥堵带来的服务水平下降、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与健康隐患等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6年3月24日启动的“上海交通大整治”,重点聚焦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包括机动车乱停车、乱占道、乱变道等在内的10类违法行为。这次的整治行动,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举措之新,可以说,前所罕见。开

2、展以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若要真正缓解上海交通拥堵,仍需要多种路径综合治理,必须执行综合策略才能真正缓解上海的交通问题,包括完善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规划、调整交通出行结构、长效管理机制与提高交通法律法规意识。关键词:交通拥堵;交通整治;长效机制;多模式交通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的快速提高、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迅速增长,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和道路交通量更是急剧增加。尽管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相对于个体机动化的发展,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总是相对不足,而交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交通参与者的随意行为更致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堵塞、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拥堵使得人们的出

3、行不再便利舒适,反而成为人们出行的一大困扰。同时,交通拥堵带来的服务水平下降、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与健康隐患等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以说交通拥堵已经不再是一个交通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等多领域的问题。在我国大城市, 交通拥堵现象尤为突出。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超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尤其严重,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由过去的20公里/小时左右下降到12公里/小时左右,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下降到每小时810公里/小时。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是交通拥堵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

4、安全造成了隐患。其次,导致出行时间延长,交通成本增加,从而抑制了人们的出行需求,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交通拥堵增加了交通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交通拥堵还增加了污染气体排放,造成了空气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危害。因此,上海要打造全球城市,必须努力着手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以此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并刺激经济的发展。一、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一)交通、用地与基础设施的矛盾1.城市发展导致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城市交通如同城市的血脉,交通的流动,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要素的流动,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体。城市的扩张源于交通技术的大发展,从步行、船、火

5、车、汽车到飞机,每一次交通工具的突破与发展,都使城市的规模进一步扩张。而交通拥堵的本质,是出行需求、供给与管理的失衡。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各项经济要素快速流动,私人小汽车越来越普及;另一方面,城市扩张式发展,经济要素高度集聚,使得交通出行的需求急剧增加,如果缺乏必要的管理,交通拥挤将不可避免。2.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城市道路按其通达性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系统,其通行能力由大到小。按照交通影响评价理论,每级道路对应其相应的开发量,城市的用地结构、服务设施级配设置等均应与路网结构形成良好互动。然而,由于城市用地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导致部分地块交通出行需求异常高涨,而其

6、他地区的道路空间又有很大的容量富裕,进而导致车流量不均,加剧了需求与供给失衡的状况。同时,北京、上海都是单中心城市结构,这一点对交通造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尽管上海在努力建设新城,但是从现状来看,效果还未达到理想程度。如果不能够通过管理实现交通模式的转型,交通拥堵和环境的恶化将不可避免,图1给出了清晰的逻辑。(二)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不合理1.小汽车出行量过大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由过去以步行、自行车为主转向以小汽车出行为主,公共交通受到小汽车交通的挑战,导致交通出行结构呈现不合理性。由于长距离出行中小汽车占据一定的优势,因此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小汽车出行。在小汽车逐渐成为人们首选出行方式的情况

7、下,道路供给不足必然导致交通拥挤。2.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从图2可以看出,城市密度较低的北美城市与欧洲城市,其公交出行的比例也较低。由此可以说明,要提高居民出行结构中公交出行的比例,需要一个高密度的城市密度才能支撑。然而大城市扩张,导致城市外围人口密度低,居民的通勤距离增加。然而如果对公共交通的环境和路权缺乏优先考虑的话,长距离的出行往往是小汽车更占据优势,因此公共交通的竞争力便会被进一步削弱。一般来说,公共交通竞争力不足,导致了公交运营效率低下,那么公交工具的维护成本更高,服务水平也会降低,这进一步抑制了人们使用公交出行的意愿,而会采用其他交通方式替代公交出行。所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的公交车上

8、有这样一句宣传广告,“给公交车让道不只是礼让,而是法律的要求”。(三)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市交通出现拥挤并非总是由于道路面积不足与机动车辆过多造成,也有部分原因是交通流的分布不均,导致部分道路实际通行流量超过了其通行能力。从图3可以看出,上海的通勤通道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因此,有些通道流量很少,而其他通道流量却很大。上海的主要交通流都集中在干道上,而有些支路上车流量却非常小。即使有些道路车流量小,也存在秩序混乱的现象,从而导致偶发性的交通拥堵。因此,交通管理水平落后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对交通流进行合理的疏导与分离,提高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整体使用效率,引导交通流均匀分布,从而缓解交通拥

9、堵,是同样不容忽视的一个手段。交通管理水平提升相对其他改善手段,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并且能够随着技术条件的进步而获得提升,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二、交通整治(一)“上海交通大整治”的主要内容2016年3月24日起,上海启动了全市道路交通违法大整治行动,聚焦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包括机动车乱停车、乱占道、乱变道等在内的10类违法行为。这次的整治行动,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举措之新,可以说,前所罕见。以数据而论,仅第一个双休日,全市共处罚10类交通违法行为近4万起;仅一个月,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43万余起,同比上升117%。(二)“上海交通大整治”的特点上海交通整治运动相比以往的

10、交通整治,有着以下几点不同,可以说是交通整治运动的几个突破:第一,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此次交通整治不仅依靠交警,同时发动了各警种参与,还整合进了工商、城管这些基层力量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投入整治。第二,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此次交通整治,充分利用如电视、报纸、网络、短信、自媒体等多项媒介进行宣传。同时所有高校、中小学、幼儿园都相继开展了交通法制教育主题活动。多媒体的充分运用使得交通法制观念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有利于培养各个年龄段人的交通法治思维。第三, 明确了“ 责任制” 主体。此次整治首次明确了各区县是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各区县应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明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同时,

11、还必须加强非法客运区域“最后一公里”的公交覆盖,减少非法客运生存空间。(三)“上海交通大整治”的效果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此次“史上最严”的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赢得了全市97%的市民满意度,高达78%的受访群众表示大整治确有成效。在交通整治的10项内容中,由重点突出的“乱停车、乱变道、乱占道”三大项可见机动车的交通违法是此次整治的最主要目的。此次交通大整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道路交通秩序,缓解了交通拥堵压力,普及了交通法制知识,有利于促进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同时更是城市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协调合作的良好尝试。相比其他治理交通的方式,交通整治的确拥有其优越性,其效果迅速直接,能够引起较大的社会

12、反响,有利于迅速唤醒人们的交通淡漠情绪。然而,我们应该明确,这只是诸多治理交通拥堵的手段之一,要让城市交通长期顺畅,人民出行长期无阻,生活永久宜居,需要建立多途径、多层次、系统性的综合策略。三、缓解交通拥堵的综合策略(一)有利于绿色交通出行的城市空间布局绿色交通的本质是建立并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量的交通效率,与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相适应,多种交通方式共存、优势互补。3绿色交通构建了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强调了城市交通的“绿色性”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城市用地的开发布局应研究开发强度、交通模式转型及环境

13、承载力的关系,从土地开发与交通模式互动的关系上确定开发强度。如图4可见,如果我们秉持绿色交通的理念,对土地使用和交通能够采取比较有效的强控制措施,未来城市的机动车公里数和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就可以大大降低。1.紧凑发展与增长边界控制绿色交通强调紧凑发展,因此,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防止无限制的城市扩张与蔓延蚕食宝贵的农田、林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美国俄勒冈州早在1973年就通过了一项州层面的土地利用规划法案。该法案要求全州每一个城市化地区都设置一个增长边界,所有城市开发活动都被要求限制在边界以内。城市增长边界一方面保护了边界外部的自然资源、森林、景区、公共空间等不被城市侵占,另一方面

14、也限制了低密度蔓延,促成边界内部更紧凑、更高效的城市开发,并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我国大多数大城市的边界都比较松散,导致城市边缘地区包括交通、服务设施等各项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巨大,然而其服务水平却非常低下,不得不说是一项较大的浪费。上海面临着城市更新,而要实现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梦想,就需要对城市边界严格把关,同时努力实现集约与紧凑式发展的模式。2.交通-土地利用整合公交导向的发展模式,也就是T O D模式整合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围绕公共交通枢纽,紧凑布局,加大开发量,并提高土地使用的混合度。在城市层面,城市结构应与轨道交通的布局契合,合理布局与调整土地使用的性质,重点并首要促进轨

15、道交通发展廊道与网络;而在站点层面,要重点建设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区,增加人们选择绿色出行的机会。美国波特兰都市区拥有“规划之都”的美名,是美国十佳公交都市之一。Ro b e r t C e r v e r o 在其公交都市(The Transit Metropolis)一书中也指出“如果21世纪美国有一个都市区能够迅速演变为一个公交大都市,那么它一定是波特兰都市区”,5上世纪90年代初,波特兰都市区便制订了指导未来50年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即2040增长规划(图5)。该规划界定了未来都市区空间发展结构,即形成由波特兰市中心区、区域中心(主要为周边次级城市)、镇中心、枢纽车站周边地区、重要干道走

16、廊等构成的主要发展带。规划要求未来的城市开发须集中在上述发展带,并利用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和多模式交通干道串接服务于这些发展地区。63.基于“5D”原则的街道重塑绿色交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与设计,而上海本身所面临的城市更新也越来越注重人们本身的生活体验。T O D发展模式在国内日益受宠,然而如何适应我国,尤其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的发展,依然有待讨论。城市问题复杂多变,单单引用国外的先进经验必然不足以应对。因此,笔者曾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5D模式”,即P O D、B O D、T O D、XOD与COD。在优先级上,笔者强调PODBODTODXODCOD。其中,前三种开发模式都是绿色交通的体现。我国正在进入T O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