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导学案》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271298539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任安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报任安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报任安书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报任安书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报任安书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报任安书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任安书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写人:李国凤班级:增城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审稿人:高二备课组时间:2017/10/23学号:姓名:ML课题:报任安书?课时安排:2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学会结合语境推测语意。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读懂文本,评价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难点: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学会结合语境推测语意。1. 二、学习内容课前预习(阅读教材第P141-143页,完成下面填空,并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

2、(一)知识链接回顾作者及相关资料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一一司马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有“史圣”之誉。字于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白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史家之绝唱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2列传,共13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

3、、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形成严谨完整的体系,完成了新型历史著作体制“纪传体”的创造,从而达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解题“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复信。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

4、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

5、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白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白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白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二)完成“金榜”P73-74第1-3白然段的重点词句梳理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课堂导学首先独立思考探究,然后合作交流展示第一课时翻译、

6、分析课文1-2白然段引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出人生有时必须痛苦面对的生死选择。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白己的行动实现了白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2、介绍司马迁及写作背景3、解课题展+探1、朗读文章第1-3段并正音。2、提问,口头翻译文章第1-3段。3、翻译以下重要句子: 曩(neng)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译:从前委屈你给我写信,教导我待人接物要谨慎,(以向朝廷)推荐

7、贤能的人才作为白己的责任。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译:情意诚挚恳切,好像是在责备我没有遵从你的教诲,反而听信了世俗人的话。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译:至于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发的则不是这样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译:我之所以忍辱苟活,被幽禁在污秽的监狱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痛惜我白己的志愿尚未完成,平平庸庸而死,使我的文章不能流传后世。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译:这些人都是内心有所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白己的主张,因此追述已往的事迹,期望将来有了解他的人。评1、第1、2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直接表明白己“隐

8、忍苟活”的原因:不为父母妻子,不是因为缺乏勇气,而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2、第3段这一段举这么多人的例子,这些人有何共同之处?意图何在?他们都是高尚的士人,都受辱,都隐忍,而完成了伟大的事业。作者用这些人的例子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办法,这些伟人他们虽受辱,但是他们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生命也因此有了价值,他们的名字也流传于后世。他们是白己的榜样。三、课外练习:完成“金榜”P74-75第4-5白然段的重点词句梳理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第二课时翻译、分析课文4-5白然段引诵读文章1-3白然段导入展+探1、朗读文章第4-5段并正音。2、提问,口头翻译文章第4-5段。3、翻译以下重要句子: 亦

9、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也想要用来探究白然现象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革的进程,成就白己的一家学说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译:这样就补偿了我以前下狱受刑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译:我因为说话而遭遇这场灾祸,更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译:如今您却教导我要推举贤能之士,岂不是和我内心的想法相违背吗?评1、第4段说了些什么内容?说明史记的规模、体例,并交代著书的目的,表明作者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想以著书来洗请耻辱。2、第五段说了些什么内容?在结构上有何作用?书信的结尾,

10、再次倾诉白己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答复任安的问题。回答了司马迁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也照应第一段,结构十分严密。3、思考: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A、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B、“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污浊的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司马迁热情留下有价值的东顽强奋斗少陵废。(清?包豪气逼人。其感慨G“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

11、努力给后人西。作者以此作为对白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的精神。课堂小结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白私;史公可为少陵死,而史记必不能为世臣)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忧思,则又直与离骚叙事明白,啸歌,大有对垒。文情至此极矣。(吴楚材古文观止评)三、课外练习:回顾本文知识点(“金榜P73-75”,以备小测复习第四单元,以备单元测试本课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古者富贵而名摩.火。摩,通“磨”,磨火。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大抵。3?思垂空文以白见。见,通“现”,显现。4?放失旧闻。失,通“佚”,丢失,散乱。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

12、”,历史记录。6.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二)、古今异义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2.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彳艮,十分。5.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卑鄙龌龊。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 (三)、一词多义虽仆虽怯懦(虽然)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3、表转折,但是)退而论书策(表承接,然后)以思垂空文以白见(表目的,来)欲以究天人之际(介词,用来)仆以口语遭此祸(介词,因为)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义)草创未就(动词,完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承受)道不得通其道(名词,主张,思想)然此可为智者道(动词,说)通邑大都(动词,畅通)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四)、特殊句式:1.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状语后置,教以于接物慎,推贤进士为务。)若望仆不相师。(宾语前置,若望仆不师相)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状语后置,鄙陋没世而文采不于后世表也)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被动句,被囚禁)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被动标志,被动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被拘禁,被动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被放逐被,动句)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被剔去膝盖骨,被动句)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被动标志,表被动)7.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省略句,“之”后省略“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