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除法教学设计(多篇)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70880760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除法教学设计(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除法教学设计(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除法教学设计(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除法教学设计(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除法教学设计(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除法教学设计(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除法教学设计(多篇)(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除法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第1篇:北师大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教学设计厢黄旗小学王丽教学内容: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676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2、过程与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摆一摆”、“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知道角的各

2、部分名称及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组角、活动角。学具准备:三角板和长方形、三角形纸片、塑料小棒、做活动角的硬塑料片。教学过程: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课件显示: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座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构成的小屋。小兔们正在乔迁新居。师:小朋友们,兔子家的小屋漂亮吗?谁能在小兔的新房上,找到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回答后,电脑逐步抽拉出小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师: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一种新的图形,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二、探究新知,自然生成。(一)欣赏生活中的角师: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课件分别显示:剪刀上面的角、钟表上面的角、红领巾上面的角。(二)体验角的特征1、摆角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学生摆完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边摆边说出是如何摆的。2、摸角师:刚才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了一个角,另外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带有角的物品,请同学们玩一玩这些角,你来摸一摸会有什么感觉?从中能发现什么?学生活动:先摸角,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尖尖的、直直的)3、认识角师:我们把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两条边。(师在一个角上标出)同时教学角的写法和读法。4、判断下面各图是不是角。5、寻找生活中的角师:除了这

4、些角之外,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到过角呢?现在就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1、做一做(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做成一个活动角。(2)让每一个学生活动手中的角,发现有什么特点?(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角可大可小。(3)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4)全班讨论交流发现活动角的特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2、比一比(老师出示自制学具)(1)出示一组可以直接判断大小的一组角。(2)出示一组比较接近的一组角,让学生判断讨论

5、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3)比较两个边长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角,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3、练一练课件出示几组角进行比较大小。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深化训练,拓展延伸1、填一填。(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2)角的两边()越大,角越大,与 ()的长短无关。2、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角?4、巩固新知,出示角的歌谣。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想知我的大与小,要看张口不看边。六:板书设计:边 角的各部分名称:角:顶点边推荐第2篇: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6、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二、检查生字1.形近字组词。囚(囚犯)棺(棺木)敝(敝帚自珍) 因(因为)官(官司)敞(宽敞) 2.辨析多音字。 热血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3)人:坚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5)

7、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三、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诗题1.了解作者生平。(1)师:囚歌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叶挺) 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2)指名回答。 (3)教师简介作者。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解题。(1)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

8、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2)指名回答。(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3.师: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朗读囚歌1.指名朗读诗歌二、讲读第一节1.生自由读一读第一节。师:想一想,叶挺同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请把它们划出来。2.师: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3.师:读完这节诗,

9、你明白了什么?“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 过渡:这一节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第二节诗告诉了我们。三、讲读第二节诗1.指名读第二节诗。2.思考:作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出怎样的回答?你是如何理解这几句话?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

10、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3.师:这节诗中也有一个“自由”,它跟第一节诗中有什么不同?(第一节诗:所谓的自由;第二节诗:真正的自由。) 4.师: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过渡: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诗歌中哪里告诉我们?(第三节诗)四、讲读第三节诗1.全班齐读第三节。2.师: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3.交流、汇报。(1)“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2)“活棺材”指囚禁

11、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4.师: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自己连活棺材一齐烧掉,让自己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五、指导朗读1.确定停顿处。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指名读学生评

12、价指名读全班读。六、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囚歌。 2.预习晏子使楚推荐第3篇:北师大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分数除法运用问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在解决分数乘除法混合问题时,学生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因此教学时,我让已经养成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的学生利用这幅主题图做充分预习,然后把所有信息设计成开放式,让学生根据信息大胆找到关系,提出问题,并出示“探究指导”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思之有法,学之有据,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馈时,学生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

13、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如果有学生选择用除法计算,要引领学生做好分析,可借助线段图的功能理清思路。课时目标:1.能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分数问题,初步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简便性。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理解。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巩固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比较硬的纸、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旧知铺垫师提问:同学们!快速说出下列的倒数17171542182师提问:同学们!先做

14、这几题,再找出下列题中的单位“1” 1是多少?232).16 的是多少?41).12 的43).全班人数的 7是20人。 54).全厂工人数的 8是女工。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复习过度到找单位“1”水到渠成的引出新课了,为接下来的新知识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师提问:淘气正在上体育课,他们正在做什么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情境图)师提问:淘气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道数学题,我们能不能解答这道题呢? (课件出示例题)2、互动新授(1)说一说,想一想师引导:根据例题能够找出已知条件是什么?这道题要求我们求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我们从例题中知道了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要我们求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

15、人数是多少?探究解决: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问题根据题意,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并互相交流怎么折,怎么画? 学生画好了,展示个别学生画的图,并派代表汇报你为什么这样画?2不断引导学生得出题意意思:6名同学是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的,也92就是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为单位“1”,6个同学占了。921归纳:从跳绳人数有6个小朋友占了,我们知道就代表了有3个小朋友,99总共有9分,那么就可以知道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93=27(人)。29板书:6=6=27(人)92(2)用方程解决问题过度:刚才,同学们用折一折,画一画知道了操场上的总人数,那么你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师:我们刚刚复习了找未知量单位“1”,同学们能不能在这道题中找出来。 学生交流汇报: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未知量,作单位“1”。2师:6名跳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