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新闻摄影的审美误区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655102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当前新闻摄影的审美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试析当前新闻摄影的审美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试析当前新闻摄影的审美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试析当前新闻摄影的审美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当前新闻摄影的审美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当前新闻摄影的审美误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析当前新闻摄影的审美误区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新闻摄影理论中的审美问题,从形式上和概念上加以分析,试图揭示新闻摄影在审美中存在的误区,规范新闻摄影的本质内涵。【关键词】新闻摄影审美误区形式内容一、引言视觉传播不仅给大众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也对传播媒介的分类细化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在视觉传播领域中,新闻摄影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对新闻摄影概念的讨论到今天摄影与各种视听新媒体的综合运用,都是围绕着新闻摄影如何更好地融入新闻报道、如何更好地传播信息展开的。时至今日,国内新闻领域中对新闻图片的制作和运作机制已日趋成熟,新闻摄影的理论研究成果逐渐丰富。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新闻摄影

2、从业者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进而走向了世界舞台,为展示我国各方面发展成果、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做出了贡献。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浩如烟海的报纸画刊等传统平面媒体中,对新闻摄影图片的评价标准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报业市场仍处在发展时期,一些陈旧的观念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我们在接受信息资源时缺乏辨析能力和跨领域、跨学科的整合思维,造成的失误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新闻摄影图片审美上的误区值得我们思考。 =、当前新闻摄影中的审美形式误区这里所说的新闻摄影审美形式误区不仅是指摄影图片表现形式上的问题,还包括对新闻摄影本质表达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摄影上的审美表达或多或少存在

3、着刻板印象,许多摄影理论将美学中的审美理论挪用到摄影作品审美领域,将艺术作品的审美要求强加于新闻摄影,以至于在分析摄影图片时,仅仅局限于对图片的形式分析。新闻摄影美学概念掺杂了许多未成熟的和片面的观点,但是我们在日常的阅读观看中并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没有形成对其有效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任由一些新闻摄影工作者肆意发挥,直至其产生恶性后果,如“广场鸽”“藏羚羊”等带来的恶劣的社会影响。虽然其中牵涉更多的可能是个人职业素养问题,但错误的新闻摄影美学观却是幕后的“影子杀手”。可以说,摄影审美思维偏差不仅是新闻摄影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也存在于大专院校中的新闻摄影教学体系中,只有对其现有的外在表现作系统

4、的分析,找出克服的方法,才能建立起健康的新闻图片审美标准。笔者根据对一些报刊的观察,对新闻图片存在的审美误区的表现形态作如下三种分类:(一)矫枉过正的自然主义摄影中的自然主义有别与绘画中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19世纪中叶兴起于法圄的一个文学思潮,印象派绘画的产生与繁荣深受自然主义的影响。印象派绘画崇尚科学性和反文学性的特征,也是同自然主义的艺术观相契合的。1889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

5、他说,没有一种艺术比摄影更精确、细致、忠实地反映自然,”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作品的效果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该派另一位大师A-L帕邱说得更明确:“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就我们摄影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的,应该从事独立性的创作。”随着20世纪30年代后新闻摄影的兴起和发展,自然主义摄影观被纳入到新闻摄影领域,使新闻摄影忠于现实和客观还原新闻现场的特性得以充分展现。另一方面,由于自然主义摄影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实和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对对象的提炼,不注意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实质上是对现实主义的庸俗化。极端纯粹

6、的自然主义摄影要术抛弃一切形式上的美感,仅仅局限于对细节的表达,甚至忽视主题,放弃新闻动机。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新闻摄影界,对自然主义形式的新闻摄影一致反对的。新闻摄影家石少华在1956年新华社第三次报道会议上明确提出抵制自然主义摄影,认为自然主义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认为“自然主义者强调的忠于客观现实,并不能表达出事物的真实内容。他们不分支流和主流,不辨现象和本质,结果不能对生活作出正确反映,相反歪曲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从历史角度来说,石少华提出的观点非常有见地,尤其是当时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新闻摄影必须从根本上树立新闻真实性原则,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方面,忽视了自然主义

7、摄影积极的方面:自然主义摄影虽然存在着审美上的问题,但它有着挖掘摄影本质属性的优点。而因为历史的局限,当时的新闻摄影工作者没有仔细辨析怎样把握“反映新闻真实性”问题,只是一味摒弃无修饰效果的照片。这种观点符合那一历史时期政治生活的特点。新中国的新闻摄影工作者本着为党服务的热情,运用各种摄影手段对各种社会新气象进行宣传。矫枉过正的后果使新闻摄影变成了“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艺术样式,所有光影、构图、造型的加工处理体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标准。从大跃进的“卫星”照片到“文革”期间虚构照片成风,种种现象都抛弃了摄影作为客观反映现实的工具的本质。直至今日,这样的思维方式依然存在。当前我

8、们可以看到许多“新闻摄影艺术展”评选的标准,仍然不以作者还原现实的摄影功力作为重要的评选指标,而是延续着以画面效果好坏的简单原则。这样的评选无疑会误导新闻摄影从业者的摄影理念。(二)背离主题的形式主义艺术的形式主义创始人是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1864-1945年)。沃尔夫林研究艺术的特点在于从形式上解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雕塑,而基本不涉及题材的意义或决定创作过程的其他因素。其风格分析法把文化史和心理学糅合在创作过程中,自成一套完善的审美体系。q塞种形式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艺术批评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摄影领域。美国摄影家阿伦西斯金德(AaronSiskinid

9、,1903-1991年)强调摄影的形式胜于内容。他认为照片表面的平面化是摄影最主要的框架,把被拍摄物体当作是一种个人的需要以及拍摄照片的要求。这种观点是背离摄影主题,只讲求形式的一种片面摄影观念。背离主题的形式主义即是唯形式主义。新闻摄影酌唯形式主义一直以来是人们批判的重点,这是由于过度强调了新闻摄影的艺术意味,将其放到了错误的审美层面加以宣扬的结果。早在1959年,老一辈新闻摄影理论家蒋齐生就提到:“有一种意见认为,艺术性就是形式问题。按照这种意见,人们为了新闻照片的艺术性,就只在形式上下功夫。”“把新闻摄影的艺术性,只当作形式问题来看的人,他们在评价一张照片的时候,就不是从这张照片的主题思

10、想、形象表现力以及客观的效果这三者的统一的观点来作分析,而只注意照片的形式:构图如何?用光如何?层次如何?画而是否干净。显然,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艺术观,对新闻摄影是有害无益的。”新闻摄影的艺术形式不能替代内容,艺术形式在新闻摄影中起到吸引受众注意力、加强新闻感染力的作用。新闻摄影的形式美感应该基于纪实性,强调摄影图片以及文字配合呼应,传达出有力量、有视觉效果的整体美感。这种美感之所以能升华到艺术的高度,是借助真实形象本身所产生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是糅合心理冲突和矛盾刺激的综合感受,是美的间接反映,也是新闻摄影的形式美的价值所在。反观当前见诸报端的各种以形式代替主题的新闻照片,大多是以视觉感官刺

11、激来哗众取宠。从心理感受来说,这神审美只代表了一类低层次的感官供求,追求的效果只为吸引受众眼球,不考虑社会影响。这不仅仅是平面媒体的问题,而是由于现代消费社会所带来的普遍心理。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平面媒介的关注度下降,开始注重表面上的视觉元素带来的短暂刺激,媒体也为这种消费心理创造了环境,为人们的“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美学家贝尔把它概括成一种“当代倾向”。当下的即时冲动和反应代替了意味无穷的景观体验,这必然使受众转向“追求新奇,贪图轰动”。视觉消费理念使受众对照片的审美出现低俗化、幼稚化,把对美的要求拘泥于对现实庸俗表象的满足,从而使美的概念变得狭隘。同时,媒体在市场趋动下产生了迎合受

12、众的心理,而强调视觉最大化的后果便是唯形式主义的滥觞。任何时候,新闻摄影必须把新闻性和真实性放在第一位,过分强调照片的形象价值是对新闻摄影本质的威胁和挑战,在实践工作中必须要得到重视。(三)利益驱使下的表现主义我国的新闻机构承担了大量宣传任务,新闻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手段,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有效地配合了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的宣传,又起到了表达社会舆论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摄影有其自身的主观性。摄影是以个人为主体的祉会实践行为,不可能脱离拍摄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从拍摄行为的一举一动都能映射出拍摄者的主观意图。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说“拍照既是占有客观世界的一种无限度的技术,又是那

13、个单一的自我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唯我论的表达。”c强含表现意味的摄影风格是随着摄影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拍摄行为背后必然隐藏着拍摄照片的意图和动机。从传统意义上讲,表现主义摄影风格的特点是拍摄者选择拍摄主题的时候并不是依据主题的价值,而是依据所选择的主题是否表达拍摄者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拍摄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将主观意识物化的过程,将强烈的主观意图反映到照片上,就变成了为表现而表现的行为。拍摄者所选取的画面、视角、对比、结构等要素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意图中的主体形态,甚至会采用一些歪曲真相的手法来达到目的。我们可以从“周老虎”、“藏羚羊”等事件中看到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拍摄者是怎

14、样背离自己的职业道德,他们利用虚假的表现手法达到欺骗受众的目的。这其中的一系列缘由经过,值得我们警醒和思考。现在仍然有一部分人在各种利益驱使下,利用摄影照片来制造社会假相。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新闻监督机制还在不断健全之中,需要迸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是摄影记者在特殊的环境因素的干预下无法做出客观的判断。因此,选择新闻的标准决定了与之相应的新闻摄影标准。作为当代的新闻从业者,要始终站在社会正义和社会道德的立场上,视事实本质真实为标准,以传播真实信息为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将新闻摄影的发展引向正确的轨道。 三、当前新闻摄影中的审美概念误区(一)新闻摄影和新闻图片上世纪90年代

15、,我国新闻界曾对新闻摄影的定义展开过广泛讨论,此前,新闻摄影的定义仅局限于词汇本身的含义。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中对新闻摄影( News photography)的定义是“报道某些事件和与这些事件有关的个人或知名人物新闻摄影作为摄影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可包括重要新闻(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突发事件)、特写新闻(文化上有重要意义的引人人胜的或一般生活方式的主题)以及某些记录报道性新闻。”概念中没有提到新闻摄影和新闻图片的关系,这是一种狭义的定义。而很多摄影理论研究学者认为将新闻摄影翻译为报道摄影(photo joumalism)更为妥贴,因为photo-jounulism更能体现出摄影的传播属性,

16、但它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中,有些已经超出了“摄影”的范畴。当前对新闻摄影大家较为认可的定义为: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这个概念着重强调了新闻摄影的“图文结合”,使新闻摄影和新闻图片有了明确的界限。相对来说,摄影图片仅仅是指新闻印刷出版物上的图像,包括摄影照片、插画、漫画和图表等等。由于很多摄影记者搞不清新闻摄影和新闻图片的关系,所以把新闻摄影等同于新闻图片,甚至认为新闻摄影就是照片本身。在审美层面上,对新闻摄影的审美仅局限于对照片本身的审美,抛弃了新闻照片的新闻属性,就照片本身谈一些空泛的美学观点。甚至有一些大专院校新闻专业的摄影教材上根本不提“新闻摄影”概念,这不论对新闻摄影行业还是新闻摄影教育都有极大的损害。首先,新闻图片作为新闻摄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版面中占有一定空间,是视觉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