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课 题乘法分配律授课时间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例5,“练一练”,第65-66页练习十第6-7题《补充习题》第48-49页第1-4、6题教 学目 标1.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举例归纳等活动,认识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能用乘法含义说明符合乘法分配律,能用乘法含义说明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算式之间的相等关系;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归纳推理的过程,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体会字母式子的优点,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字规律的意识,提升归纳推理的经验和能力;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归纳规律的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重 点难 点重点:认识、理解乘法分配律难点:抽象、归纳乘法分配律教 具学 具教师准备: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直尺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2.揭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续来探索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谈话:老师这有个生活中的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课件出示例题)四年级6个班,五年级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1.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2.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解法一:先算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6+4)×24=10×24=240(根)解法二:先算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144+96=240(根)4.观察比较1)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 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板书:(6+4)×24=6×24+4×24(2)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5.探索规律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2)举例验证。
让学生独立举例验证,验证后把自己举的例子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全班交流,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交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要求;二是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3)总结规律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交流后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分配律6.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a+b)×c=a×c+b×c三、回顾交流收获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座互相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得到乘法分配律的?四、延伸拓展实践应用1.63页“练一练”第1题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学生在逆向改写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2.63页“练一练”第2题这道题呈现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从而进一步明晰概念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3.65~66页“练习十”第6、7题。
第6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优越性第7题,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五、回顾总结布置作 业1.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你有哪些收获?2.完成《补充习题》第48-49页第1-4、6题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4)×24 = 6×24+4×24 =10×24 =144+96 =240(元) =240(元) ( a + b ) × c = a × c + b × c 教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