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269188274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文、诗词的比重,小学语文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容。从语文课程的目标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注重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容。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底性环节。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开场,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2、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源远流长。哪些容适合与小学语文教材整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汉语言文化、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名人故事、风景名胜、节日民俗等几个方面进展了概括。从呈现方式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语文教材时,也要表达便教易学的特点,巧妙渗透到教科书的各局部之中,让学生随着语文学习的进展而不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熏。具体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通过专题、识字课、课文、单元练习、综合性学习等形式得以表达。一、专题语文教材大都按照专题来组织单元,所有教材容、各项语文活动都围绕专题编排。人教版教材就是按照主题组织,以加强语文与传统文化的整合。除了

3、一年级上册以拼音、识字为主,从一下至五下,每册安排了8个主题单元,其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很多,如,设计了热爱祖国爱祖国,爱家乡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国的世界遗产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月是故土明遨游汉字王国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语言的艺术中国的古典名著之旅祖国在我心中民风民俗等单元。这些教学单元从不同的方面如,风光名胜、神话传说、汉字文化、古典名著、古今诗歌、民风民俗,历史名人等,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专题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例,该专题安排了一组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有诗人受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启发而作

4、的古诗乞巧嫦娥,有讲述古人凭借智慧惩治巫婆和官绅、为民除害的课文西门豹,有描写古代先民们探索天地万物起源和世界奥秘而创造的瑰丽神话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二、识字课人教版教材低年级单编识字课。识字课很重视吸收中华传统教育的精华,其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六书,特别是象形、形声、会意等构字规律,编写识字教材,指导学童识字。1象形:口耳目、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2会意: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3形声: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2采用传统的韵语形式,如,三字经、对子歌、词语串、童谣

5、、儿歌、谜语、谚语、歇后语,编进贴近时代、贴近儿童的容,指导识字。如,以对子歌形式出现的识字课: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柳对。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3利用古诗识字。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共编排了一去二三里画静夜思春晓林居所见小池赠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11首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册识字课共计24课,其中有18课是用古诗、三字经、对子歌、词语串、童谣、儿歌、谜语、谚语、歇后语的形式来呈现的。这种识字编排方式,一改单纯识字枯燥乏味的弊端,让小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书中学习生字,同时受到一

6、定的思想教育。三、课文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一方面,有许多课文本身就表达了中华优秀文化,如,古代诗词、古代寓言、古典名著、神话传说。另一方面,许多课文的容负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介绍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等文化成就的,介绍名人故事、风景名胜的,介绍各民族民风民俗的。读了这些课文,学生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热爱中华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定会油然而生。对于人教版教材而言,可以说每册都选编了一大批表达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以三上为例,有流传千古的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蕴含传统文化又表达童趣的风筝,有表达古代智慧、启迪思想的故事找骆驼;选读课文里也安排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

7、智慧的故事。我们可以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粗略地分为古诗词古代文学作品历史名人故事历史文化交流古代神话传说和成语故事六大类,下表是人教版、教版和北师大版课标教材中的课文在表达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数据。四、单元练习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低中年级和回忆拓展高年级,编进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容,可以与传统文化相整合。日积月累这一栏目,有方案地编进了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名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等,这些容活泼、新颖,学生在熟读成诵中,不但能积累语言、积淀文化,还能体味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以及它的丰富多彩。趣味语文栏目贯穿中高年级,该栏目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

8、教材在趣味语文栏目中安排了绕口令花鸭和彩霞、猜字谜、看图说成语、说言、有趣的对联、东坡写诗、说信、巧联巧对、推敲的来历、改变出塞的标点符号、妙答一字诗、鲁迅对对联、有趣的标点、巧问巧答等容,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语故事栏目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既是结合本组课文的拓展阅读,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闻鸡起舞、刻舟求剑、买椟还珠、画龙点睛、胸有成竹、杏林春满、手不释卷、鹏程万里、水滴石穿、大公无私、程门立雪、入木三分、竭泽而渔、响遏行云、学步、舍本逐末这些成语故事的安排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9、,让学生在读故事的同时,了解成语的出处,获得一些历史的、文化的知识,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积累的广度而言,语文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种类,不仅安排了大量名人名言、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等容,还安排了歇后语、韵文、对联、对子歌、十二生肖、三字经、俗语、民谚等诸多传统文化的种类,多达11种,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此次课程改革新增加的语文学习容。人教版教材共安排综合性学习15次,其中有3次是以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容为主题,分别是灿烂的中华文化遨游汉字王国和语言的艺术。以灿烂的中华文化单元为例,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

10、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接下来的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州桥则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学习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表达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

11、,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开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结晶,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它们在历史上曾经对中国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在今天,我们提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是要照搬古代文化,而是选取能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开展、有利于树立现代人安康的价值观的那些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历世界、情感世界

12、和想象世界,同时表达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课文的编选方面,有反映领袖事迹、鼓励老实守信的我不能失信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有提倡谦虚好学、积极进取的画家和牧童画家戴嵩谦虚向牧童学习孔子拜师不懂就要问的故事;有表现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的詹天佑;有反映国际友好往来的丝绸之路;有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地质学家四光的故事数星星的孩子天文学家衡的故事;还有启发想象、鼓励创造的课文称象西门豹找骆驼等。同样,在成语故事里,学生学习了反映勤学苦练的闻鸡起舞祖逖,反映学无止境的手不释卷吕蒙,反映高尚医德的杏林春满,还有反映尊师重道的程门立雪时。这些课文和成语既浸润着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彰显了现代社会提倡的一些珍贵的品质,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涵。正因如此,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地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时,真正实现将传统文化为我所用,与语文课程有机整合。.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