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屈 原原 列列 传传司马迁司马迁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本课的文言基础知识;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感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学习目标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请输入您的标题知 人 论 世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期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从长安南下漫游,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一带,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后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官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籍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同制定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他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横则秦帝, ,纵则楚王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屈原的政治贡献屈原的政治贡献怀王十六年,张仪由秦至楚,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后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秦楚结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屈原的文学史地位(1)“楚辞”与楚辞楚辞: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楚辞: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2)上古时代的姓和氏 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的,用来“别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本文中“楚之同姓”的注释中的“屈、景、昭”都是氏,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芈”,氏是“熊”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为氏了,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除了以封邑为氏外,氏的来源还有官职(如司马、尹、史)、职业(如巫、卜、陶)、居住地(如西门、东郭、百里)、景物(如柳、云、杨)、动物(如马、牛、熊)、国号(如鲁、赵、秦)、祖先的谥号(如文、武、景)、祖先的爵位(如王、侯、公孙)、祖先的字(如孟孙、叔孙、季孙)、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等。
3)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降职并外放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绌、黜:废掉官职如:本文中“屈原既绌”绌”同“黜”,罢免官职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去,罢免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缚鸡者事)请输入您的标题字 词 注 音博闻强志( ) 属草稿未定( ) 谗谄之蔽明( )( )疾痛惨怛( ) 谗人间之( ) 怨诽而不乱( ) 上称帝喾( ) 靡不毕见( )( ) 濯淖污泥( )( ) 齐与楚从亲( ) 商、於之地( ) 楚将屈匄( ) 唐眜( ) 亡国破家相随属( ) 井渫不食( )被发行吟( ) 三闾大夫( ) 受物之汶汶( )蒙世之温蠖( ) 自投汨罗( ) 屈原既绌( )餔其糟而啜其醨( )( )( ) 皭然泥而不滓( )( ) 请输入您的标题字 词 释 义(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自夸(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于;明察(3)“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受(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被(5)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表推测,大概(6)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没有不完全显现的(7)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同“黜”,被罢黜以后; 同“纵”,合纵相亲; 担心(8)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同“佯”,佯装,佯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表示愿意)侍奉楚(9)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于是和齐国绝交,派使者进入秦国接受秦的割地(10)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张仪到楚国后; 趁机; 掌权的人; 说假话 (11)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这时; 已经被疏远; 出使到齐国; 回来(12)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怎么能断绝和秦的友好关系呢 最终(13)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楚怀王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接纳他他又回到了秦国,(1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来帮助自己, 来辅佐自己, 接连出现(15)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渫xi:淘去泥污 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16)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为什么来到这儿?(17)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吃众人的酒糟并喝众人的薄酒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却使自己被放逐呢(18)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刚洗完头发的人, 刚洗完澡的人(1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洁净的样子 浑浊的样子 (20)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皎洁的样子 尘垢(2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效法(22)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一天天被削弱 最终(23)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一百多年(24)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经过 写了文章来凭吊(25)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於郡中凭借着能诵诗写文在郡中闻名(26)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很喜欢 破格提拔 一年之中(27)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这类人 嫉妒 说.坏话(28)“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使很多事情都纷杂混乱了(29)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趁机详细地说了说会有鬼神之事情形原因 向前(30)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超过(31)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过了没多久(3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贾谊又多次上书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33)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到了 流泪(34)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凭吊 凭借着他的才华 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35)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把生死同等看待,把离官去职和在朝任职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然若有所失了请输入您的标题古 今 异 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 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古义: 掌权的人 今义:凭感情行事(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 说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4)颜色憔悴 古义: 面色 今义: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5)形容枯槁 古义: 身体和相貌 今义:对事物的性质或形象加以描述(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古义: 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今义:举止不慌不忙离 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