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项目调研报告亲子教育项目计划书

上传人:欣*** 文档编号:267534458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子教育项目调研报告亲子教育项目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子教育项目调研报告亲子教育项目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子教育项目调研报告亲子教育项目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子教育项目调研报告亲子教育项目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子教育项目调研报告亲子教育项目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子教育项目调研报告亲子教育项目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教育项目调研报告亲子教育项目计划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亲子教育项目调研报告亲子教育项目计划书 亲子教育项目计划书 大手拉小手亲子互动计划范文 一、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为出发点,拥有丰厚的专业底蕴,是事实与专业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服务对象为廊坊市爱民东道办事处所辖社区居民,服务的项目为儿童社区工作。 目的是通过开展各种精彩纷呈的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透明度、信任度,更好地发展儿童的综合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亲子活动,指导和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长重视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影响子女,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二、 项目背景 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亲子关系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父母跟孩子互动、沟通的模式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跟其他人的互动沟通。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家庭中的最主要人际关系就是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而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当属亲子关系。 在建立亲子关系的时候,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系太亲密了,恐怕产生溺爱,关系疏远了,担心孩子失落。 在这一阶

3、段里,子女应该怎样做,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就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获得好的经验和建议。 本项目的计划实施区域为爱民东道办事处辖区。 该辖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4751户,总人口74253人。 下辖14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曙光道、群星里、裕华路、馨境界、群安街、逸树家、华夏经典、建华里、广阳公寓、新星里、3534、3531、华苑和统建楼。 全国最长的新世纪步行街中的五六七八大街横贯辖区。 爱民东道办事处辖区内及周边分布着廊坊市第十五小学、第九小学、逸夫小学及第六小学,据统计辖区内有6-13岁儿童的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19%。 这些家庭中,很多父母重视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每天将孩子寄放在午托

4、机构或寄养在隔代长辈家。 由于父母对儿童日常交流较少、疏于管教或出于弥补心态而过于溺爱,导致儿童可能面临许多心理及行为问题。 为了推动廊坊城市社区中亲子关系的发展,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融入到儿童社区工作当中,使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技巧和专业特色更加广泛地施惠于社区建设,爱翼行社会工作服务社在廊坊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此次活动。 三、 项目目标 1. 启发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性交往能力。 亲子互动计划能够使儿童积累与人 交往中的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2. 增加家长对儿童的了解。 家长通过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不仅 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家的孩子,也

5、能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有科学的认识。 3. 促进亲子情感交流,形成平等关系。 通过一系列亲子互动,不仅能够促进父 母与孩子有更好的情感交流,更能使父母融入互动中的朋友角色,与孩子平等相处,摆脱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传统父母角色。 四、 目标群体 1. 直接受益人:社区年龄6-13岁的儿童及其家长 2. 间接受益人:政府、爱民东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者、廊坊师范学院、媒体 五、 需求评估 随着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子女的教育问题、亲子关系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焦点。 年龄处于6至13岁的小学学龄期儿童,其父母年龄大约在26至43岁之间,大多数处于事业上升期,很多父母重视

6、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或将孩子寄养在隔代长辈家,对孩子进行隔代教育。 由于父母对儿童疏于管教或出于弥补心态而过于溺爱,导致儿童可能面临许多身心问题。 亲子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儿童与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否正确得到社工的极大关注,社工希望通过一系列亲子互动行动启发儿童的交往能力,帮助父母了解儿童,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 六、 理论依据 1. 儿童教育学理论 模型是董进宇教授1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规律。 它代表整个家庭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工具包括: 第一个工具是无条件的爱。 作为父母,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但是有意识地爱孩子,是培养孩子最重

7、要的一种方法。 当一个人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会大增! 第二个工具是鼓励。 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妈妈)相信你!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第三个工具是表扬。 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再做,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 第四个工具是确认。 一个行为是对还是错,孩子是不知道的。 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家长要客观地帮孩子分清是。 第五个工具是理解。 家长要用理解这个工具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再1 董进宇,_著名亲子教育专家、

8、著名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是国内最早推广学习型家庭理念的人之一,被众多的媒体誉为_亲子关系第一人。 批评、苛责。 第六个工具是陪伴。 孩子出生后,他的成长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他就会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需要家长的陪伴。 否则,他会渐渐产生恐惧感、对人生的无助感,也就没有办法成长。 第七个工具是批评。 这是应该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 批评只有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 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因此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尽量不用批评。 家长要在孩子身上完成的任务包括: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 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

9、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 第三个精神软件是责任心。 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动一下。 第四个精神软件是主动进取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 第五个精神软件是学习兴趣。 如果在孩子大脑的神经系统中,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 第六个精神软件是好习惯

10、。 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不是靠意志力来学习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快乐才会没日没夜地做,后来就成了习惯。 2. 儿童社会工作理论 1) 儿童小组工作 儿童小组工作就是指一种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使小组中的儿童能够获得小组经验、产生行为改变和恢复正常功能,以及与他人和周围环境达成有效的调适,最终促进个人及小组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儿童小组类型有很多,如幼儿园和小学里各种课外兴趣班、少先队小队、课外补习小组、假日服务小队,等等,只要在这些小组加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手法,就可以展开儿童小组工作服务。 当然,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招募手段来组成儿童小组

11、。 开展儿童小组工作需要注意是:第一,活动安排要新颖有趣,符合儿童好动活泼的性格,但要注意安全;第二,多利用示范来讲述活动的安排和小组规则;第三,避 免空泛的道理和讲述过于复杂与抽象的问题;第四,工作员的态度是亲切和蔼的,应该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善于与儿童交往;第五,工作员无论是在空间位置还是在 心理距离方面,都应该带给小组中的儿童是一种平起平坐的感觉。 2) 亲职教育服务 亲职教育服务就是指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诸如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 亲职教育服务大多以训练的方式为主,其训练的内容有:沟通技巧、环境设计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巧、家长训练、家庭改变技巧

12、等等。 传统的亲职教育服务的始终把重点在孩子方面,不少家长训练课目均以处理或改变孩子的行为问题为主,例如孩子的学习问题、不服从或滋扰行为、情绪控制问题、难以与家长有效沟通,等等,而忽视孩子本身的关注与需 要,也很少提供子女参与的机会。 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是亲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形式,它可以定义为两个分开但同时进行的小组,通过联合活动,如实践练习、互相配合的小组内容和进度、联组活动 等,从而改善亲子的关系。 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的优点,在于父母参与的中介角色对子女学习各种技巧有很大的帮助。 参与的父母可以成为培训者,由于父母清楚了解 小组的内容,在子女学习上,他们可以发挥提醒和鼓励作用,并且协助子女在家

13、完成实践练习。 此外,由于双方都参与亲职教育服务活动,从中会让子女感受到父母 也愿意努力学习改善关系,而彼此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都会成为对方的鼓励,从而增强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3. 家庭教养方式理论 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它是在父母和儿童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权威型的父母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注重孩子的参与,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的独立性,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亲子关系比较积极。 他们对孩子表现出热忱和爱心,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的决策。 在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

14、的孩子,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在同伴交往中有很好的自信,自控能力较强,心境乐观、积极,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厉,提出较高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并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监管。 如果孩子出现稍许的抵触,父母对其就会采取惩罚措施。 从本质上看,这种抚养方式只考虑到了成人的需要,而忽视和抑制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和独立性。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表现出较多的焦虑、退缩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状况也相对较差。 研究发现,专制型的教养方式降低了儿童的自信心和果断性,增加了他们的羞辱感和无助感,而且与孩子成年后的抑郁症和忧伤以及缺

15、少社会责任感有密切的关系。 溺爱型的父母对儿童过于宠爱、过度接纳和迁就,不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对儿童的错误行为也很少惩罚。 这类儿童跟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好,但由于他们在家里基本上不用自己处理问题,对家长过度依赖,因此自理能力较差,而且相对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很少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他们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由于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很少,他们中出现适应障碍的可能性很高。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所谓家庭气氛是指家人相处时的关系、家庭与人交往的方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有研究报告指出,家庭气氛与子女的适应状况有很大关系。 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人际关系比较好,适应能力比较强;相反,在一个冷漠敌视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子女,往往在性格上容易退缩,缺乏安全感;有的则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搞不好人际关系,不易产生积极进取的愿望。 从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