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蝉》教案范文

上传人:追*** 文档编号:265880605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蝉》教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2年《蝉》教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22年《蝉》教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蝉》教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蝉》教案范文(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蝉教案 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蝉教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蝉教案 1【学习目标】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的含义。学会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能够用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理解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课文提示】作者刘向(约前77前6)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九叹等辞赋33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选自说苑。说苑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

2、哲理性。【词语积累】悲鸣饮露委身曲附傍延颈务欲得其前利顾患【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原文:园中有树,其上有蝉。翻译:园子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原文: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翻译:蝉高高在上一边悲伤的鸣叫,一边吸饮露水,(它)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后面;原文: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翻译:螳螂紧贴树枝弯曲前肢想捕食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原文: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翻译: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吃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正要弹射它)。原文: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翻译:这三种情况都是力求要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忌它们后面的灾

3、祸啊。【课文分析】蝉、螳螂、黄雀在同一背景的舞台上,演出着相似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却都在于贪图眼前小利而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人如果这样,也免不了悲剧的结局。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潜伏的危机、杀机,最终是免不了要招致灾祸的。所以,居安思危、近忧远虑,应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一种原则。【思考问题】本故事给我们叙述了怎样一种场景?(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想象:拿着弹丸的人欲射黄雀黄雀延颈欲啄螳螂委身曲附的螳螂欲取蝉蝉正得意洋洋地饮露。)怎样描写蝉、螳螂、黄雀的?(“蝉”、“螳螂”、“黄雀”都为眼前的利益而显示出得意忘形的神态:蝉悲鸣饮露、螳螂委身曲附、黄雀延颈

4、欲啄。然而它们不知道悲剧即将发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故事,本来是告诫君王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现在用来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防备后患的人。)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螳螂捕蝉。你以前听过这个成语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这个寓言故事有关。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要将它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

5、攻打楚国的念头。)总结: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3、少年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是别有深意的(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大臣与少年都劝说吴王,比较一下。出示结果对比。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为何结果相差如此之大?4、可是,纵观全文,少年与吴王的对话中有没有提到关于楚国的事呢?只是说了个故事,只字未提楚国之事,却令固执的吴王改变了主意,这个故事太值得我们去研究了。三、精读课文。1、默

6、读课文,找到少年所说的故事,再轻声读一读。2、这就是少年讲的故事。(出示)指名读。3、学习故事。A自读课文,能理清里面的关系吗?作图:露水蝉螳螂黄雀少年B蝉、螳螂、黄雀有什么共同之处?(一心看到眼前的利益,却都不知道身后的祸患)这几种动物都十分警惕,为什么都没发觉身后隐伏的祸患呢?“一心”,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螳螂:供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读读故事,你一定能揣测出它们当时的想法。出示:望着眼前的(),蝉心想:螳螂黄雀是啊,我们不难体会到正因为急于获取眼前的利益,才使它们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谁能读出它们的“一心”得利的心理

7、。蝉身后隐伏的祸患是螳螂的捕食,螳螂身后隐伏的祸患是黄雀的捕食,而黄雀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少年手中弹弓的袭击。5、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读其实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子的话:福兮,祸之所伏。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什么?引读攻打楚国是眼前的利益,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是身后隐伏的祸患。千万不能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身后的祸患,板书:(别因)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的祸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理解不堪设想。堪,可以,能够。不能够想像。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各霸一方,彼此之间虎视眈眈。倘若被诸侯国乘虚而入,我们不妨想像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国家被灭,人民被奴役)6、然而大臣们的反对、苦劝得到的是出示引读,少年的故

8、事令吴王恍然大悟,引读。为什么同一个出发点,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呢?请再读读课文,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会帮你找到答案。大臣是直劝,少年是巧劝。巧,体现在哪里呢?再浏览课文,你一定有话对少年说:少年,你的()让我敬佩。A智慧不正面讲对错,用自然界里的故事,揭示道理,用故事启发吴王。B勇气冒死劝诫,勇气可嘉。联系到第二小节。C讲话很有艺术,很有技巧。语言看似寻常,却是精心设计,一步步地让吴王明白事理。练习对话朗读。语气应怎样?D耐心为了说服成功,耐心等待机会。(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如果吴王仍然没有发现他,他会怎么办?(继续等,或想别

9、的办法)好一个令人敬佩的少年,用智慧、凭勇气,借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劝吴王!四、总结全文:1、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借故事来说明事理,我们会在生活中找到与之相似的例子,从而深受教育启发。课后,请大家去搜集一下,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存在着“螳螂捕蝉”的现象呢?板书: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别因)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的祸患反思:这篇课文有许多名师开过公开课,所以在上这课时,我停犯难,因为有一个心结没有打开:尽量不要重复别人的设计,以免有邯郸学步之疑。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免有带着镣铐舞蹈的嫌疑。综观这节课的设计,有几个亮点:1、几个语言训练点设计较好。如“不堪设想”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理解

10、这个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像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想象吴国的命运,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对词语的认识。再如,“大臣会对少年说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艺术,除了寓意的揭示,还让学生领略了说话的艺术与效果。还有,为了走进文本,我还设计了一些口述训练,如望着眼前的(),蝉、螳螂、黄雀心想:();少年,你的()让我敬佩。2、课外资料的补充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了对重难点的理解。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去反思。1、要在相信学生上下工夫,用相对整合的问题让学生有表达的空间。2、概括主要内容时,学生讲得很罗嗦时,教师要有指导,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3、提问要相对集中,如故事的分析,突出“一心”,不要太琐

11、碎。蝉教案 2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3、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故事。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初步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位少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劝说吴王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3、指名读吴王说的话。二、学习第二段。过渡:尽管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但是这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劝

12、说吴王。他究竟是怎么劝说吴王,并使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讨论这两个问题。1、讲读第3自然段。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1)指名朗读。(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从“转来转去”一词,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吴王的注意。从“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等词语,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吴王的决心。)(3)转了三天,少年仍未见到吴王。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劝说吴王的决心。)句意理解的引导得法,尤其是启发想象少年的内心,有利于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创意

13、。2、讲读第4-11自然段。(1)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少年非常婉转地与吴王交谈。通过“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发吴王的好奇心,从而很自然地讲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2)同桌分角色练读:吴王与少年的对话。要求:注意读好吴王、少年对话的语气,体会他们各自的心情。指名分角色朗读。(3)少年究竟给吴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学生讲述出示故事内容)用“”划出故事,并练说。指名讲故事。提示:讲故事要生动。你觉得故事中,哪句话讲得最有道理?讨论:你觉得少年所讲得“它们”表面上指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读故事。少年讲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朗读课

14、文最后一段。2、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3、吴王到底明白了什么?四、深入探究。五、总结全文。六、作业。复述寓言故事。蝉教案 3目标预设:1、抓住文中描写蝉儿蜕变的相关语句,通过反复读文,结合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等策略,体验蝉儿蜕变的痛苦,并通过蝉儿两种结局的对比,从而懂得人要学会勇敢面对成长中的痛苦,瘸蝉教学设计。2、在读文中,初步体会借事喻理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情预设应对策略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深入品读课文1、(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师:这一段关于蝉的描写在昨天的朗读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找两个同学读一读。引导学生概括蝉儿的不同结局。2、再读一读这一段他们的经历究竟不同在哪儿3、那么我们去看看那些蜕变成功的蝉多经历了哪些痛苦。自己读5-8自然段,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受到蝉儿经历的痛苦,画下来,并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4、学生交流读书收获。(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会蝉儿蜕变的痛苦经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