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类-备战2022年中考诗歌专题复习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64397855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战争类-备战2022年中考诗歌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边塞战争类-备战2022年中考诗歌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边塞战争类-备战2022年中考诗歌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边塞战争类-备战2022年中考诗歌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边塞战争类-备战2022年中考诗歌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塞战争类-备战2022年中考诗歌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战争类-备战2022年中考诗歌专题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复习诗歌分类鉴赏边塞战争类【考点分析】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

2、、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是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

3、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如“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忽如一夜春风来,散入珠帘湿罗幕,将军角弓不得控,瀚海阑千百丈冰,中军置酒饮归客,纷纷暮雪下辕门,轮台东门送君去,山回路转不见君,千树万树梨花开。狐裘不暖锦衾薄。都护铁衣冷难着。愁云惨淡万里凝。胡琴琵琶与羌笛。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雪上空留马行处。5.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人名)。(1分)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2分)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

4、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B.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C. 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答案:5、岑参6、题目的理解:从字面意思看点出了送别的背景是下雪天,点出了事件是送别武判官归京,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边塞诗;深层意思

5、是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7、B(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阅读张琰的出塞曲,完成小题。出塞曲张琰腰间插雄剑,中夜龙虎吼。平明登前途,万里口口口。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注】张琰,南宋广陵人。中夜:半夜。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6. 请将“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填入颔联空格中。7.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价值观?答案:(1) “不”“回”“首”(2) 刚烈之气和报国之志。译文:腰间插着一把宝剑,半夜发出龙虎般的怒吼。黎明时,登上征途,昂然向前,万里不回头。好男儿理应战死沙场,哪里是由于高官厚禄的引诱?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壮节,让它光耀于千古

6、之后。【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练习巩固】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重山宋岳飞昨夜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己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1) 词中说的“心事”指。(2) “梦”是指。(3)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4) 有人评岳飞词“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而不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简述你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2、阅读诗歌

7、,回答问题。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边声:指边关的风声。下文的“角”指军队的号声。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遂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言战事未了,边境未安。(1)上片写景由三字领起,描写的是怎样一幅图景?试简说之。(2)从词意上看,下片中“人不寐”的原因是。(3) 这首词上片写边塞秋色为下片抒情渲染了一种的气氛,但全词抒情格调是。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试评述第三句诗包含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诗篇表现了戍边将士何种情怀?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闻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说说一、二两句对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作用?答案:1. 小重山(1).是指下片中的“归程”,隐含重返疆场,为国效力的壮志。(2).当年率领将士杀敌复国的情形。(3).白首为功名(功名应指志向、抱负)(4).上片中“惊回千里梦”句,及梦醒后的独自徘徊,

9、隐含对往日战斗生活的向往,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下片用“欲将心事付瑶琴”写诗人壮志难伸的惆怅与痛苦,都十分蕴藉。2. 渔家傲(1).风景异通过秋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勾勒出一幅苍茫、肃杀的边塞秋色图。(2).燕然未勒(边塞战争未平息)思念家乡和亲人(3).悲凉慷慨悲壮的从军行“黄沙”点明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艰苦、恶劣;“百战”既言经历时间之长,又言战争之残酷和频繁。这一切又用“穿金甲”来进行集中的形象描绘。突出地表现出戍边将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3. 塞下曲(1)艰苦的生存环境;(2)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胜敌人的决心。4. 夜上受降城这是

10、边城秋夜的景色描绘。诗人通过悲凉景色的描写和凄婉笛声的渲染村托了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解题指导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诗的主题又是什么?请做简要的分析。对于这首边塞诗,我们在解答之前应抓住“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看到作者对边塞险峻山势的描写里隐含的杀机,在从全篇上加以把握,领会其主旨,然后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11、”而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也可以归为同类。如:杂诗沈俭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全篇以闺中少妇和远征的丈夫两地相思之情,表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厌战情绪,感情虽然凄怨,但仍不失希望。全诗言浅意深,感慨深沉,耐人玩味。你看,东北前线战火连年,至今仍然没有休战,多少将士长年征战,“誓扫匈奴不顾身”,多少军人妻子盼望“良人罢远征”,却不知“黄龙戍卒几时归”。明月照在家乡和黄龙两地,闺中月即营中月;夫妻两地所望之月,也是当年他们团圆时所望之月。一轮明月是他们

12、夫妻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的象征。而“可怜”和“长照”两个词,则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他们现在思念的痛苦,还有几分遗憾,也有几分无奈,既缠绵,又俳恻。他们年年夜夜,苦苦相思,对月垂泪,情意无限。抓住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就不同。如:从军行(七)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沸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平沙万里绝人烟”,每当北风振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色无光。这就渲染

13、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大漠奇异风光一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这简直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刹时一扫而光。抑扬顿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壮丽、奇特和诗人的激昂情绪。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

14、乡。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解题指导如:塞上听吹笛局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题目:“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其感情基调如何?”同学们思考时要先对画面进行分析,诗中描绘出寒霜过后,天空显得格外明净,战士们牧马归来

15、,晚饭过后,忘却一天的辛劳,来到了戍楼上,对着空中“高高秋月挂长城”,吹起了羌笛。悠扬的笛声随风飘荡,传向远方。再抓住表情的关键句“借问梅花何处落”,分析出诗人采用了谐音和虚实相间的写法,极富韵味。羌笛曲名梅花落,诗人将它分开来用,先取“梅花”二字,使人联想起真的梅花。这样“梅花何处落”就变成了有两种解说,一是梅花落曲声“落”到哪里,二是战士们家乡的梅花落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究竟都飞到了哪些地方。这样闻笛和思乡这两个意念就统一在一句诗中,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物我一境,情景交融,声文并茂的境界,便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技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调是感慨而不哀伤。”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是血淋淋的,从诗歌艺术美学的角度考虑,它一点也不美,不宜直接描写,所以绝大多数诗人都采用侧面描写。所以,对中学生而言,要找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怎样去挖掘出来呢?解题指导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