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我们来了

上传人:HB****T 文档编号:260861213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我们来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我们来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我们来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我们来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我们来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我们来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我们来了甘肃省自20XX年开始在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迄今已经近四年,马上面临新课改下的第二轮高考。在近三年的教学中,由于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内容与体系、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使得新课改对于哪个年龄层面的教师都是“新教师”。面对新课改这个挑战,各教学一线教师都在不断探究。我在一年多的教学中,如何开展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很好地评价学生等方面,都有很多困惑,也有一些思考,下面谈谈想法。一、新课程教材的变化新课程的理念是: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化进展的需要。从这一理念出发,高中化学新课改

2、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由于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和编写意图不一样,因此在编排体例上有很大变化,一些教师感到不适应。如新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广而浅,以往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以钠、铝、铁、氯、硫、氮等展开并且每种元素化合物至少一节甚至更多,但现在只是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且体系发生了较大转变。再加上现行的新教材中元素周期律知识滞后,老师在对教材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就找不到联系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线索,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没有主线,教学过程零散,学生学完之后的感受也是很零散不成体系。二、新课程教学

3、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对于教材的深广度,自实行课改以来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在规范课时、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更突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呢?关键要以课程标准、新教材、教师用书为标准,而不是以统编教材、教辅资料作为标准。可以通过比较课标中同一知识点在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中的不同要求把握教学深度,可以结合课标,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把握教材的广度。学生知识的获得是有梯度的,教学中要幸免一步到位。如在高二年级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教学过程中,因为其中的部分内容如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方法:蒸馏、分液、重结晶等在必修1的第一章中就已经系统学习过,但是因为在必修1的这部分教学时当

4、时是给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讲解的,知识点不能太深,所以讲解得很浅显,但在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因为考虑到有机化合物中的分液、蒸馏等内容在高考中是重要考点,所以在上必修1时会有所扩展,但学生在高一时感觉难度大很难掌握,而在选修4时又要复习一遍,部分学生感觉乏味。经过几次摸索,我发现必修1的概念原理内容是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及必修2反应原理的继续学习打基础,若在必修1、2教学时拓展太深,则增加了学生在高一学习时的难度,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高二选修4教学时学生有吃剩饭的感觉,老师觉得乏味,教学效果不好。如果能够尊重学生在学习概念原理时需要有一个由浅及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我们就

5、能很好地把握深广度,给学生呈现出很好的知识层次感。总之,必修部分我们觉得要把握的是:基本的元素、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基本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基本素养。去掉功利色彩,不要过早向高考靠拢。三、教育观念更新中的困惑与思考新课程意味传统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到教师角色行为、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都要彻底变革。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课堂上几乎没有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他们仍然对教育教学的功能理解狭隘,只知道教育是教人读书,不懂得教育是在开发人的潜能、进展人的个性。对改革的创新性认识不足,不少人仍然停留在谋求“开处方式”的改革,别人怎么改,我就怎么改;别人改什么,我就做什么,仍在等待别人拿出成功的模式供自己模仿。我们认为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应该制造性地运用与开发教材。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智慧,重组、活用教材。诚然,新课改以破竹之势长驱直入,不因为我们存在困惑而停滞,不因为临时的逆境而驻足。但是,在课改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属情理之中,教师应该从困惑中尽力走出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习能力,面对困惑,不再无奈和茫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