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60195459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西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湘西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西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西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湘西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14分)给匆忙走路的人严文井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的头低下,往往已经走过了几次,还不知有什么曾经在我们旁边存在。有一些人就永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在他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俨然是有所焦灼。这种人的唯一乐趣就是埋首于那贫乏的回忆里。这样的人多少有点不幸。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浪费在期待一个时刻,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的一切。于是他弃掉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而处在焦虑粗率之中,也许真的那一刻可以令他

2、满足,可是不知道他袋子内所有的时刻已经花尽了。我的心不免替他难过。一条溪水从孕育它的湖泊往下流时,它就进发着,喃喃地冲激着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漩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绝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最后的时候,故免不了忧

3、虑,从此这个说话人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乎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如果一颗星想知道它自己的影响,这个想法就是愚人也会说它是妄想。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绝没有想到永久同后来,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那个“最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条线。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忽略

4、了最大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这个最会讲究利益同价值的人类却常常忽略了他自己的价值。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告诉我,我不是怀疑者。不是吗?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在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忽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摇曳的成一条银色光带消去的生命

5、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没有虚掷,它的整个时辰都在燃烧,它的最后就是没有烬余,它的生命发挥得最纯净。如果说它没有一点遗留,有什么比那一瞬美丽的银光的印象留在人心里还要深呢!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选自山寺暮,1937年6月初版,有删改)1、 根据文意,解释“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4分) 2、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4分) 3、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词语与之相呼应?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4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2分)A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

6、文,它探讨的是关于如何对待人生、对待时间的问题。B除了比喻,文中还使用了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艺术感染力。C作者认为,伟大的智者能保证他的“ 最后一点”是真美,又有意义,且超越以前一切的。D匆忙走路的人古今中外都有。在焦灼中生活,实在是人类的痼疾,作者对此给予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E给匆忙走路的人中的“等待”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其寓意不尽相同。参考答案:1、指那些不注重过程之美、只追求结果的人。(或:指“忽略了最大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的人。)2、使用多个比喻强调说明不可忽视我们路途上的每一瞬。与匆忙走路的人形成对比。形象、情感、哲理三者相融,更生动地

7、表达了文章的主旨。3、忧愁、焦灼、焦虑、忧虑,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4、C、D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米赵新和其他主食比起来,米饭,我是天天吃顿顿吃也吃不烦吃不厌,媳妇叫我“米虫子”。可是有一个问题很是让我添堵:米里的沙子太多,吃饭时总是硌牙,碗里像有炸弹似的,吃得小心翼翼,吃得提心吊胆,吃着吃着就吃出一肚子火,扔下饭碗了事!下顿饭还是这样。我非常想买些不带沙子的米,吃个放心,吃个坦然,吃个舒畅,吃个欢喜。有一天单位组织下乡,先到了某个县城,又从这个县城下到了某个乡镇。这个镇子很大,恰逢集日,街市上人山人海,叫买叫卖,非常热闹。我在农贸市场挤挤

8、碰碰地转悠时,看见一个老汉蹲在那里卖米。那米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弯下腰细看细瞅细挑,没有一粒沙子。戴上花镜再看再瞅再挑,还是没有沙子。请了几个也一起挑米的人帮着看,仍然没有沙子。我既兴奋又激动,忙问这米怎么卖。老汉郑重其事地报了价,并且申明这米是他自家产的,价钱虽然偏高了些,却配得上米的品质。老汉问我要多少,我说:“豁出去,要100斤!”老汉很严肃地说:“同志,我这人光明正大,不遮不瞒,不欺不诈,你要100斤,我只能给你98斤。”我说:“老哥,别呀,2斤米也能做好几顿饭呢!”老汉顺手提过旁边的一条口袋说:“分量保证给够你,另外2斤就是这里边装着的沙子。”我大吃一惊:

9、“沙子?”老汉平静如水:“沙子。”我一看,那沙子也是米粒般大小,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如果把这样的沙子和米混在一起,肉眼凡胎,断然看不出来。我说:“老哥,我只要米不要沙子。”老汉很憨厚地笑了:“同志,对不起,那我这米不卖。”我说:“不卖?那你咋不把沙子掺到米里?”他说:“那不是坑人吗?”我说:“你这也是坑人呀!”他说:“这坑和那坑可不一样。这坑是明着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问心无愧;那坑是暗里坑,我怕有人骂我坏了良心,掘我家的祖坟!”想想是这么个理,人家叫明唱响了,你完全可以不买嘛。又往深刻之处一想,就觉得这老汉很老实很厚道很可爱了。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10、他不搞惟妙惟肖的伪装,不做浑水摸鱼的手脚。老汉60岁左右,一张皱纹纵横的脸,一双结满老茧的手,嘴唇上的胡须里还有一粒黄色的饭渣。他的鞋破了,露出半个脚趾头。我说:“老哥,这米我买。”随即给了他100斤大米的钱,要了他98斤的米。老汉拉住我的手:“同志,你先别走,你还没要我那2斤沙子哩。”我说:“我不要你的沙子!”老汉把钱退给我:“你不要沙子,就把大米还给我,我不贪这份便宜!”我愣了,心想,这人真是有脾气,不要他的沙子他还不依!老汉说:“我的沙子也是钱,那是经过加工的;你拿回城里种花养草,喂鸟养鱼,比大米用处还大哩。”看着他固执认真的样子,我要了他那2斤沙子。午饭以后我又来到集市上闲逛,走到卖米

11、老汉那里,看见有好几个人把他抓住,正推推搡搡地押着他在街上走。秋风萧瑟,黄叶飘零,那老汉的脚步踉踉跄跄,落下一路汗腥。押着他的人愤怒地斥责:“光天化日之下,你竟敢明目张胆地坑害顾客,让人家买你的沙子!”又一个说:“你把那沙子掺和到米里卖,不就没事了吗?”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让读者感觉真实可信;又是故事的参与者,由于“我”有爱吃米饭的特点,小说情节得以往下推进。B. 小说开头采用神态描写细致描摹“我”吃米饭怕吃到沙子,“我”对不掺沙子的米饭的渴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C.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只有寥寥

12、数笔,但意蕴颇丰,作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既实写出深秋季节的萧瑟,又突出老汉的惨淡生活。D. 小说写大米和沙子时都用了“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老汉却不把它们掺在一起,老汉不鱼目混珠,反映老汉老实木讷的性格。5. 小说塑造的老汉有什么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分析。6. 小说以“米”为标题,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4. A 5. 生活困窘,老汉“鞋破了,露出半个脚指头”,固执倔强,不知变通,他不暗中掺假,明着坑人,在我买完米后不要沙子时他还倔强得表示不卖了,没有小商人的奸猾精明。诚实厚道、光明正大、不遮不瞒,“我”吃米饭时常吃到沙子,可见往米里掺沙子是普遍现象,老汉为生

13、计虽将沙子与米等价出售,但他不把沙子掺到米里,不影响购买者食用,突显老汉的厚道,没害人之心;老汉明确告诉购买者实情,这已不再是欺骗,突出老汉的光明正大、不遮不瞒。 6. 小说以“米”为线索,贯穿全文,“我”因喜欢吃米饭而想买不掺沙子的米,最终买了老汉同等价格的米和沙子。“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喜欢米饭,希望买到不掺沙子的米-我遇到老汉卖不掺沙子的米-我却买了老汉同等价格的米和沙子-老汉因卖同等价格的米和沙子被人们斥责。“米”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在叙述老汉与“我”的对话时,用了“郑重其事”“严肃”“平静”“憨厚”等词对老汉进行神态描写,突出他光明正大、不遮不瞒的特点。“米”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往米里掺沙子是普遍现象,老汉要生存,又不想违背良知,实在无奈。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造假掺假现象。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E项,表述不准确,环境描写还有对人物内心及主题上的暗示作用。A项小说开头细致描摹的是心态,而不是神态。C项“老实木讷”的说法不当。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