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县云龙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60193773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潭市县云龙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湘潭市县云龙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潭市县云龙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潭市县云龙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湘潭市县云龙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学贯中西马建忠马建忠(1845-1900),中国清末洋务派重要官员、维新思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 咸丰三年,马建忠进入外国人办的徐汇公学,学习法文和拉丁文等课程,同时准备科举仕途。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刺激了少年的马建忠,他对那些“绝口不谈海外事”的士大夫非常不满,“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者”,但他的观点与当时洋务派局限于练兵、制器及器物改良不同。他还一洗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耻于言商的陋习。他搜寻各种西方新学的译著,如痴如醉地研读。他又努力学习外语,经

2、过十余年的刻苦努力,成了一位“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拉丁古文,无不兼通”的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同治九年,经在直隶总督李鸿章幕府的二哥马建勋引荐,马建忠也成为李鸿章的幕僚,随办洋务。光绪二年,李鸿章保荐马建忠以郎中资格为随员前往英、法。入法国政治学院,主修国际公法,并兼任出使英、法大臣郭嵩焘的翻译,颇得郭的器重。五年,郭嵩焘离任后,马建忠又充继任公使曾纪泽的翻译,也颇为曾纪泽欣赏,说他“精通法文,而华文函启亦颇通畅,洵英才也。”由于马建忠知识渊博,在一年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成为第一个在法国获得语言学学位的东方人,当地报纸纷纷刊载有关马建忠的消息。马建忠还得到了政治、法律

3、、外交、理科等学位。在法国留学的三年多时间里,马建忠周游了英、法、德、奥、瑞、比、意诸国,参观了众多工厂、学校、军营,访问了许多法国的家庭、学者、政要,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通过悉心研究中、西文化的异同,看到了中国存在的不足之处,“历上书言借款造路、创设海军、通商、开矿、兴学、储才”诸事。这一时期他所撰写的文章和书信中,除了提出借款修造铁路、培养外交人才、创设海军等具体建议外,对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自强办法进行了批评。认为西方各国之所以富强,在于“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而洋务派所注重的“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他竭力

4、主张通商致富,并对“利洋商而害华商”的不平等关税制度予以抨击,主张区别不同的货物课以不同的税率,以此来调节进出口;并以自己所掌握的国际法知识,多次上书朝廷阐明对外国提出修约,免厘加税是正常之举,与违约不同。这一主张后为总理衙门所接受,并实际运用于对外谈判中。 光绪六年春,马建忠结束了在法国的留学,回到天津,重新在李鸿章幕下办理洋务。八年,受李鸿章派遣去朝鲜,协助朝鲜政府与美、英、法三国签订了商约,并建议朝鲜聘请有经验的洋员和中国有识之士掌握海关主权,后李鸿章派德国人穆麟德与马建忠的四哥马相伯前往朝鲜海关。十年,朝鲜大院君发动政变掌握政权,马建忠与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东渡观变。当时,日本海军已先

5、登陆仁川,欲乘乱控制朝鲜,马建忠“设辞缓之,而亟请速济师代定乱”。当淮军将领吴长庆率兵到达朝鲜后,马建忠设下诱擒叛乱头目之计,并参与了抓捕大院君的行动,而后先将大院君用军舰押解往天津,继而扑灭余党,使日本控制朝鲜的阴谋归于破产。中法战争爆发前夕,马建忠身负李鸿章交付的秘密使命前往上海,通过各种关系刺探法方意向,同时按李鸿章的指示,将轮船招商局转售给美国旗昌洋行,使招商局的船只在中法开战后免于为法国所夺,此举使马建忠遭到朝臣的激烈抨击。中法战争结束后,马建忠会同盛宣怀收回招商局轮船,并任招商局会办。十六年,马建忠撰写富民说,主张发展对外贸易、扶持民间工商业等措施以富民强国,并将富民说上呈李鸿章。

6、不久,受李鸿章委派为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旋因资金周转等问题去职回籍。此后,马建忠一直埋首整理著作。马建忠的著作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其语法巨著马氏文通。他对西方各国语言(包括古典语言如拉丁文和希腊文)的精深了解使他能借以对比中国古文,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马建忠以拉丁文语法为参照,又借鉴中国传统训诂学中对实词和虚词的研究,对古汉语词法和句法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马氏文通总计十卷,分为“正名”“实字”“虚字”“句读”四部分,1896年书成,“学者皆称其精,推为古今独创之作”。观照中国过去百余年的风云变幻,马建忠的真知灼见,如富国为先和权力制衡,又岂止是“数十年以后治中国者所不能易”。只是商业的进步似

7、乎不难达到,而如何让“人人有自主之权”,在二十余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仍是深刻而艰巨的话题。(节选自晚清历史人物)(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 马建忠学习法文和拉丁文等课程,搜寻各种西方新学的译著认真研读,主要为了让自 己成为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做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B. 马建忠虽也是洋务派的重要官员,但和洋务派的强国主张完全不同,他批评洋务派以 练兵制器为先的自强办法是完全错误的。 C马建忠留学法国期间周游了许多欧洲国家,通过参观访问,加上自己对中西文化异同 的深入研究,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不足与落后。 D. 马建忠一直受到李鸿章的赏

8、识和重用。李鸿章保荐他到英法学习,回国后就让他协助 自己办理洋务。他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时,因不善经营被迫离职。 E. 马建忠学贯中西,他所提出的许多观点,不仅在当时晚清具有先进性,就是在几十年 后的中国,乃至改革开放后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马建忠在外交上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3)马建忠为什么能写成语法巨著马氏文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作为洋务派的重要一员,马建忠对富国强国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参考答案:(1)答案 CE(E3分,C2分,D1分)解析 A项,“成为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是结果,不是目的;“做沟通中西

9、文化的桥梁”文中没有。B项,“强国主张完全不同”错,强国主张相同,只是具体措施的主次、先后不一样。D项,“不善经营”不确切。(2)答案 提出免厘加税,并实际运用于对外谈判中。参与平定大院君政变,使日本控制朝鲜的阴谋破产。将招商局的船售给美国,在中法开战后免于为法国所夺。(每点2分)(3)答案 精通西方各国语言。有深厚古文辞功底。能将中国古文与西方语言对比研究。有埋首研究和创新的精神。(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4)答案 富国为先,通商致富。修路开矿,扶持民间工商业。兴学储才,创设海军。设立议院,下情上达。(每点2分,并结合文本详细分析)2.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

10、成1517题。六十年来中国为何不出文学大师黄 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出了鲁迅等一批文学大师,鲁、郭、茅、巴、老、曹,还有沈从文、钱钟书、冰心等等。可解放后一直到现在,再也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文学大师了,领过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一大堆作家,没有一个够格的。新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有人把原因归咎体制,我认为此种说法值得商榷。同样的体制,为什么科技界能出钱学森这样的大师,人文学科却交白卷?也有人认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把原因归咎“盛世”。这是不正确的。有时候,国家不幸,大环境不好,但作家个人的生活境遇比较好;有时候大环境好,即盛世时代,作家个体的生存状况却很糟。比如,李白杜甫是出生在

11、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大杜甫十一岁,两人又都经历过安史之乱。李白和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都创作出许多优秀之作。你说李杜是乱世出的大师还是盛世出的大师? “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是一种情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是一种情况,不能将二者绝对化。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文革十年那样的“乱世”,同样出不了文学大师。 大师之大,在于人格和文魄之大,在于其作品传达的伟大精神和普世价值。因此,新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作家自身而言。许多作家成名之后,船到码头车到站,便开始吃老本,不思进取,千方百计想办法把名气变现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尽可能利益最大化。文学成了作家谋取名

12、利的道具。做人格局小,何来作文格局之大? 其次,就无名作者的成长来说。当下的文学期刊,大都江河日下,风光不再。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不少省级文学期刊,比内部刊物更“内部”,除了图书馆,订阅的读者不超过一百本。某些文学期刊成了编辑和作者自娱自乐的“圆桌文学”,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人在看。文学期刊的影响力更是日渐式微。另一方面,是文学粉丝对文学新人的排斥。伪作家太多,伪大师太多。这些伪作家伪大师,到处招摇撞骗,严重透支了读者的信任。于是,每个文学粉丝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敌意,想方设法避免成为他人成功的工具。即使读到一流的文章,如果是无名作者,他也会不屑一顾,嘴角上翘,大声叹喟大师难觅。

13、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对文学的影响也不可低估。过去,读者的精神食粮,主要是文学作品。现在,时代不同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大大削减了文学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文艺形式,找到感情宣泄的渠道。尽管这种出口是浅层的,无法真正抵达人的内心。文学是人类的精神篝火,时代呼唤大师。因为,大师是道德的坐标,思想的明灯,灵魂的驿站,精神的丰碑,沙漠的绿洲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旖旎丽景。 (摘自人民网,有删改)15.出不了文学大师,有人便归咎于社会太平,作者不以为然,请概括作者的理由。(6分)16.如何理解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它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6分)17.作者认为,六十年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

14、概括。(6分)参考答案:15.(6分)李白和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都创作出许多优秀之作;(2分)盛世照样能出杰作;(2分)文革十年那样的“乱世”,同样出不了文学大师。(2分)(意思对即可)16.(6分)理解:大师是人们道德的标准,他能引导人们的思想,给人们以精神寄托和希望,是美好人生必不可少的。(2分)作用:强调了大师对时代和人生的重要意义;(2分)进一步突出主旨:时代呼唤大师。(2分)(意思对即可)17.(6分)成名作家太浮躁,沉不下来;(2分)无名作者缺乏成长的土壤;(或无名作者缺乏文学期刊的平台和读者的支持)(2分)现代生活对文学的淡化;(2分)(意思对即可)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15、619题。黄 河 叹十方客我念想过千万遍黄河,我诵读过千万遍黄河。黄河,母亲河,她在我的向往中神秘,她在有过的黄河文明中神秘,她在骄傲不屈的黄河大合唱中神秘。可是,我从未见过黄河。黄种人而未见黄河,这是何等的悲哀。于是凌晨我迫不及待地起床,焦急地等着早餐、同伴和导游。我终于站到了黄河旁边!黄水滔滔,奔驰而下,急风带着水雾扑面而来,苦腥苦腥的。水面湍急,不时有浪花卷起一人多高。河面有三四百米宽。过去的黄河,奔腾咆哮,一泻万里。南北两岸群众遥遥相对,却不能走在一起。只好等,等到冬季来临,万里冰封,黄河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可牵牛走马,搬运辎重。广阔的河面变成一面明镜,晶莹、平滑。留下了许多追逐嬉戏的节日般的欢畅。可是,近年来,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黄河的冬季再也没结过冰了!那种场面,已无法亲身体验了,成为遥不可及的遐想。这是怎样一种痛苦和遗憾!我恨不能早生一百年,亲睹母亲宁静、平和、温存的一面,在母亲怀中打个滚、踢踢脚,该是何等惬意。西北无舟楫。在南北两岸确需联络时,有勇敢善水者便渡羊皮筏子而过。羊皮筏子,整羊留皮,晒干至韧,捆住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