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58838815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00多年前,Hippocrates提出“流行”的概念,检疫、隔离等方法的产生和预防疾病思想的形成,奠定了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初步的理论基础。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起源与发展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19世纪末微生物学的创立20世纪初形成了系统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理论 鉴定致病微生物的推理方法Henle/ Koch原则的建立,推动了传染病流行病学的飞速发展,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传染过程第三节 流行过程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五节 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第

2、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和传播规律,探讨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与措施的一门学科。第一节 概述定义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 国内传染病流行概况流行概况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l传染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全球死于传染病的人口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5% 。l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约有40多种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

3、ases,EID),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新的传染病被发现。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l艾滋病危害严重,艾滋病毒感染模式正在 发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的变化 l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发病率虽有下降但仍不乐观,控制的难度仍然较大l耐药性结核病流行卷土重来l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不断发生,在全球出现的40种新发传染病中,在我国出现近20种l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常见传染病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传染病流行概况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第二节 传染过程病原体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

4、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与致病相关的主要特征 l传染力(infectivity) 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传染力大小可通过引发感染所需的最小病原体的数量来衡量,也可通过人群中二代发病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 来评价。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l致病力(pathogenicity):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l毒力(virulence):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可用病死率和重症病例比例来表示。l抗原性(antigenicity)或免疫原性(immunogen

5、icity):病原体的抗原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病原体的变异l 抗原性变异l 耐药性变异 l 毒力变异 病原体在宿主体外的生存力 l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对病原体的生长不l大部分病原体在体外的生存力较l少数病原体在外界生存力较强,如能形成芽孢的细菌、乙肝病毒等。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宿主 宿主的各种防御机制l皮肤粘膜屏障 l内部屏障 吞噬作用 正常的体液屏障作用l特异性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6、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宿主的遗传易感性l宿主的个体遗传因素也与传染病的感染有关l已证实7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l艾滋病、肝炎、结核、脑膜炎等传染病的易感基因也 陆续被发现l传染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有望从基因水平揭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传染过程的结局 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或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l定植(colonization) l感染(infection)病原体存在于体表,组织未受侵害 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

7、fection) 无症状感染(asymptomatic infection) 病原体侵入宿主组织,但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没有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l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l隐伏(latency)或隐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慢性携带状态(chronic carrier state) 不迅速引起发病或痊愈的感染状态 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 无症状感染(asymptomatic i

8、nfection) 病原体侵入宿主组织,但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没有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l疾病(disease)l痊愈(cure) 临床疾病(clinical disease) 有症状感染(symptomatic infection) 病原体在宿主组织中繁殖,出现临床体征、 症状与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 临床疾病又分为轻症、重症和死亡组织中的病原体被消灭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第三节 流行过程基本环节 传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 )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 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

9、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程。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l病人病程的分期重要的传染源,病原体量大,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症状,如咳嗽、腹泻等。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第7

10、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p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u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 寻找传播途径。u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u确定免疫接种时间。u评价预防措施效果。u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 般潜伏期短的疾病,常以暴发形式出现。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病原体数量多,临床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排出和传播,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恢复期(convalescence)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开始产生免疫力,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机体内的病原体被清除,不再具有传

11、染性。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l病原携带者(carrier)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是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的统称。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健康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类型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 持续时间、 携带者的职业、生活行为、活动范围、环境卫生状况、生活条件及卫生防疫措施等。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l受感染的动物 作为传染源的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家禽及野禽等。疾病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并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疾病。可分为四类: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

12、) 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给人,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传播,如森林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等。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疾病一般在人群中传播,偶然感染动物,如人型结核、阿米巴痢疾等。 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人、畜均可作为传染源,病原体在人间和畜间都可以独立的世代延续,如血吸虫病。 真正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必须以人和动物分别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如牛、猪绦虫病等。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l传播因素(spreading f

13、actor): 病原体借助于进入易感宿主体内物质如水、空气、食物。 传播途径l传播方式: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指病原体通过母体直接传给子代。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指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传播因素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经空气、飞沫传播 (air-borne and droplet transmission) u经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u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u经尘埃传播(dust transmiss

14、ion)l传播途径种类经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u传播途径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u冬春季高发u少年儿童多见u在未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升高u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经水或食物传播u经水传播(water-borne transmission) 包括饮用水污染和疫水接触 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 水源史 如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则病例终年不断 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 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 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27经疫

15、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人有疫水接触史,发病有职业差异,主要是 接触疫水的职业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大量易感者进入疫区接触疫水时可致暴发或流行对疫水处理和加强个人防护,可控制病例发生u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transmission)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有: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潜伏期较短,流行 的持续时间也较短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可平息食物多次被污染,暴发和流行可持续较长时间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28 经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u直接接触传播(direct contact

16、 transmission) 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 触的一种传播途径,如性病,狂犬病等。u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 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 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例一般呈散发,可在家庭或同住者之间传播,可 呈现家庭和同住者中病例聚集的现象;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发病较多;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 可以减少此类传播。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arthropod/vector-borne transmission) 其传播方式包括: 机械携带和生物性(吸血)传播u机械携带(mechanical vector) 病原体在非吸血节肢动物的体表和体内存活,不在其体内发育,只是机械携带。节肢动物通过接触、反吐和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食物或餐具,感染接触者。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u生物学传播(biological vector) 吸血节肢动物因叮咬血液中带有病原体的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