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第一章课件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58750387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第一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第一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第一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第一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第一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第一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第一章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第一章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地理教材分析一般分为宏观分析、微观分析两个层面。 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包括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和内、外部联系分析,为教师把握教学方向提供指导。 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是以教材的章、节次为对象进一步分析深化,为教师和学生使用教材提供较为具体的教学指导。第一节 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第二节 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第一节 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一 地理教材的时代背景 二 地理教材的内部结构分析三 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 一 地理教材的时代背景 n任何一部教材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背景,正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的需求中

2、,在当时的科学技术基础上,才产生了相适应的教材。因此,研究并了解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教师明确教材的目的,掌握教材的特点。n最早高中地理产生的背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人类被迫要深入研究环境,导致环境科学应运而生。社会需要教育自己的成员,尤其是教育青年一代要了解、热爱环境环境教育在各国出现了。八十年代初,我国高中地理课程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开设的。n这一时代背景反映出高中地理教材应具备的目的与特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多偏重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n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产生的背景:2001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

3、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根据国务院的决定精神,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启动了。教育部组织了众多专家和学者,通过近两年的研制、比较、分析、调查等,形成了新课程方案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n这一时代背景反映出高中地理教材应具备的目的与特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以往的旧教材大有不同,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开放性的特点。新教材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国民文明素质为宗旨。要求学生在分析、整理地理案例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

4、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自主开设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因而教师的教学空间很大,不必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组织教学。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的基本理念 1. 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 2. 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3. 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二 地理教材的内部结构分析n教材的内部结构是指教材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与组织形式。n分析教材的结构,不仅有助于了解教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内部联系,而且有助于认清各组成部分的性能及整体教材的功能。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

5、用问题 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 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 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 构问题 研究月球基地应该 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 和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

6、水循环新课标新课标“必修必修1”1”教材(人教版)章节目录教材(人教版)章节目录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球的圈层构造整体性和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整体性差异性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大气受热天气系统 水循环大气环流 大洋环流自 然 环 境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新课标新课标“必修必修1”1”(人教版)内部结构(人教版)内部结构新课标新课标“必修必修1”1”(人教版)(人教版)体系结构章节n新课标“必修1”内部结构显示,结中内外层次的顺序,反映出教材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

7、序,即由外向内为天文知识地球知识自然环境知识。最后上升为自然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8、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新课标新课标“必修必修2”2”教材(人教版)章节目录教材(人教版)章节目录新课标新课标“ “必修必修2”2”(人教版)内部结构(人教版)内部结构n新课标“必修2”内部结构显示四个主题:人口问题、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以及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些主题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内容,内在联系紧密。其中,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例如: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增长、人口

9、迁移与人类居住地形态都有直接关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通信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地域布局的影响,工业布局与城市区位之间的关系,城市内部的商业网点与交通布局的关系等,都同“人口与城市”有密切的联系。而“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贯穿“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主线,同时也是这两个主题的学习总结。n课堂作业:你能分析一下新课标“必修3”(人教版)的内部结构吗?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

10、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三 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 n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是指地理教材与外部知识经验的联系。n高中地理

11、教材的外部联系表明高中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与初中地理知识的联系;二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联系既有现实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也有学生的生活经验;三是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也称科际联系。 n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为教师从宏观控制地理教材,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使教师能在较高的认识水平上掌握、使用教材,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第二节 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n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是对某一单元(一章、一节或一节课)教材的分析。主要分析其内部联系、外部联系、能力层次及教育作用,是对单元教材功能的测定过程。地理教材微观分析的步骤一、分析教材的组成二、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三、分

12、析教材的外部联系四、分析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内容与层次五、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作用以新课标“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为例进行微观分析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章节目录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新课标新课标“必修必修1”1”(人教版)第一章内部结(人教版)第一章内部结构构新课标新课标“必修必修1”1”(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内部结(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内部结构构一、分析新课标“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的组成n本节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教学因子: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3、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二、分析新课标“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的内部联系 这三个教学因子的内部联系是:、的内容既是独立的,同时又是有联系的。强调的是地球位置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强调的是地球微观层面的位置;说明了地球存在生命与其位置有关系。三、分析新课标“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的外部联系n由于教学因子可联系的外部知识十分丰富,同时外联的目的全在于提高教学知识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明确选择教学因子外联的原则:1与该教学因子相关,有利于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2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3有利于形成教学知识体系;4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n本节内容可联系许多天文现

14、象和天文知识知识,但谈“天”是为了说“地”。n可联系“外星人”内容,目的不是猎奇,而是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科学的畅想,不作完全没有根据的“乱想”。四、分析新课标“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内容与层次 地理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很多,按照认识阶段的高低及活动内容的繁简,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1地理的认知能力2地理推理能力3地理应用能力4地理创新的能力n在进行“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从不同天体系统的隶属关系入手,结合“天体系统”图和录像,引导学生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顺序,从“大系统到小系

15、、统”或从“小系统到大系统”的方式“确定”出各天体系统所处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地球在宇宙的位置”这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系统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空间概念的理解能力。 n在进行“认识各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这一知识难点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数据从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几方面来对比分析、归纳各大行星的运动特征,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数据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式将各大行星分成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并归纳其结构特征。在利用数据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这一知识,而且培养了运用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发展

16、了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等地理思维能力。 n在进行“分析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所具备的条件”这一重点知识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数据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从日地距离、自转周期、体积、质量、演化过程等地球自身的条件和稳定的宇宙环境等外部条件来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在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这一知识。 五、分析新课标“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的思想教育作用n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n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n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n课后作业:对新课标“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人口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进行微观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