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芒山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8393923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芒山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商丘市芒山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芒山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芒山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芒山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地图的魔术 克莱摩根(美国)我一向喜爱地图爱它们美丽、实用、引人遐思;有了地图,我们自以为可以仿制世界,自命对世界了如指掌。我们人类需要有安身立足之所,需要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们在地球上的地址,而地图恰好把这些需要表露无遗。地图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世界的东西,不过有关我们人类的就说得更多。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起,饱学之士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是我们一般人却时常把这忘得一干二净。教会更加深了这个误解。地球是扁平的,像地图一样。它还有边好让人从这里跌下来。在一些早期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地球

2、是由大象的背托着的。古人觉得世界必须立于坚实的基础上,这种感觉直到近代还有。地图是最早的文字,比书还要古老。我敢说,人类彼此的沟通,最早写下来的就是地图,可能在100万年前,时间是一个睛朗的黄昏,地点是东非的大峡谷,我们的远祖在漫长的演化中,停下来休息一会。在湖底的泥泞上,他们用一根棒画了几条线,来代表这个湖,来代表一条河、一个大森林以及林外若干可以狩猎的好地方。然后指着地图说:“这里,小伙子。我们目前在这里,希望明天可到那个地方。”我们把这些线条当做魔术,你说多有意义。我们就这样用一幅画来表示世界。这个新玩意儿叫做“地图”,其中有非常真实的东西,可使我们相信我们能从这里到达那里。它加强我们的

3、信念森林外有狩猎的好地方;不但如此,它还有力地提示,将来是存在的。这是个我们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明天就可抵达,多令人欣慰。地图上所有的路径,都通向一些地方。地图使世界安就其位。在有地图之前,岛屿漂来漂去,城市转瞬间就会消失不见。当然,地图上也有空白的地方,就像我们的知识一样;可是不要紧,我们可用想象力来填补。对于早期的地图,约斯威夫特这样写过:地理学家在非洲地区上,用了野蛮的图画来填补空白;在不适合人居住的草莽,放了大象,说是没有市镇。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伟大的地理学家托勒密以为欧洲和亚洲横跨大半个地球(今天,我们都知道欧亚二洲只占地球面积的1/10)。托勒密的数字,流传了1

4、3个世纪。哥伦布就借用这个数字,向西班牙国王游说,说他向西航行,可轻易地抵达东方。哥伦布很幸运,走到一半就见到了美洲。1519年,费迪南麦哲伦启航,要环绕世界一周,那时欧洲人以为美洲不过是个岛屿而已,藏在这个岛后面的就是亚洲。麦哲伦的那个时代,大家都以为“新世界”(美洲)和东印度群岛,只是一水之隔。岂料这“一水”竟是浩渺的太平洋。回头说说陆地,地图让我们想到疆界。我们各随心意来绘制地图,在这个城镇、那条河流画上边界,看,我们就这样为自己建立了帝国。帝王玩地图的游戏,像我们玩棋子一样。教皇用一条线就分开了“新世界”;西班牙把西面的全要了,葡萄牙只得要余下来的。地图画出了疆界,而疆界促成了战争。统

5、治者叫人绘画地图,然而,比较真实的地图不一定能取悦统治者。17世纪末,路易十四看到一幅较为准确的法国地图后宣称:地图让他失去的国土,多于他从战争中所得的。就算在今天,政治地图所反映的世界,还是基于人们的意图。厄瓜多尔的地图所显示的国土面积,双倍于它实际所统治的;原因是它在1941年与秘鲁打仗失去的领土至今仍争议未决。根据危地马拉印行的危地马拉地图,伯利兹一国并不存在。地图是充满想像的富藏。在地图上,澳洲看来像个孤儿。岛屿在镣铐中憔悴。古老的非洲耸起肩膀,而欧洲把它按下去。“在地图上神游天地,”塞万提斯写道,“不像旅行那样要花钱,会使人疲劳,又可免受冷热饥渴之苦和种种不便。”1简要分析开头一段在

6、全文中的作用。_2作者讲述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并请简要说明。_3请简要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_4请结合全文探究“地图的魔术”这一标题的意蕴。_参考答案:1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喜欢地图的原因;二是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2作者讲述这两个故事是为了证明“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哥伦布根据托密勒的观点和数据,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以为“新世界”美洲和东印度群岛,只是一水之隔,却发现了浩渺的太平洋。3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澳洲看来像个孤儿”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非洲耸起肩膀”句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这个句子表明地图能够引

7、发人们无限想像,展示了地图的魔术。4(1)地图上简单的线条能够表现美丽无限的世界。(2)地图具有实用价值,可以使世界安就其位,不准确的地图有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3)地图是充满想像的富藏,可以引人遐思。(4)地图可以让人足不出户,神游世界。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一l5小题。艺术生活与同情 宗白华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无限的同情对于自然,无限的同情对于人生,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无限的同情对于生死离合,喜笑悲啼。这就是艺术感觉的发生,这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同情是社会结合的原始,同情是社会进化的轨道,同情是社会协作的原动力。我们为人生向上发展计,为社会幸福计,不可不谋

8、人类“同情心”的涵养与发展。哲学家和科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思想见解的一致,宗教家与伦理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意志行为的一致,而真能结合人类情绪感觉的一致者,厥唯艺术而已。一曲悲歌,千人泣下;一幅画境,行者驻足,世界上能融化人感觉情绪于一炉者,能有过于美术的么?美感的动机,起于同感。我们读一首诗,如不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则不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我们看一幅画,如不能神游其中,如历其境,则不能了解这幅画的美。我们在朝阳中看见了一枝带露的花,感觉它生命的新鲜,生意的无尽,自由发展,便觉得有无穷的不可言说的美。譬如两张琴,弹了一琴的一弦,别张琴上,同音的弦,方能共鸣。自然中间美的谐和,艺术中间美的音

9、乐,也唯有同此弦音,方能合奏。所以,有无穷的美,深藏若虚,唯有心人,乃能得之。但是,我们心琴上的音乐,本来色彩无穷,一个艺术家果能深透心理,扣着心弦,聊歌一曲,即得共鸣。所以艺术的作用,即是能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而已。这话怎讲?我们知道,一个学术思想,这很不难得全社会的赞同。因为思想,可以根据事实,解决是非。我们又知道,一个事业举动,也不难得全社会的同情。因为事业,可以根据利害,决定从违。这两种都有客观的标准,不难强令社会于一致。但是,说到情绪感觉上的事,却是极为主观,很难一致了。我以为美的,你或者以为丑。你以为甘的,我或者以为苦。并且,各有其实际,决不能强以为同。所以,情绪感

10、觉,不是争辩的问题,乃是直觉自决的问题。但是,一个社会中感情完全一致,却又是社会的缺憾与危机。因为“同情”本是维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同情消灭,则社会解体。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譬如一段人生,一幅自然,各人遇之,因地位关系之差别,感觉情绪,毫不相同。但是,这一段人生,若是描写于小说之中,弹奏于音乐之里,这一幅自然,若是绘画于图册之上,歌咏于情词之中,则必全社会的注意与同感,而最能使全社会情感荡漾于一波之上者,尤莫如音乐。所以,中国古代圣哲极注重“乐教”。他们知道,音乐能调和社会的情感,坚固社会的组织。不单是艺术的目的,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本来,艺

11、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因为自然中也有生命,有精神,有情绪感觉意志,和我们的心理一样。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诗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说他们的情、他们的梦、他们的想望。无论山水云树、月色星光,都是我们有知觉、有感情的姊妹同胞。这时候,我们拿社会同情的眼光,运用到全宇宙里,觉得全宇宙就是一个大同情的社会组织,什么星呀、月呀、云呀、水呀、禽兽呀、草木呀,都是一个同情社会中间的眷属。这时候,不发生极高的美感么?这个大同情的自然,不就是一个纯洁的高尚的美术世界么?诗人、

12、艺术家,在这个境界中,无有不发生艺术的冲动,或舞歌或绘画,或雕刻创造,皆由于对于自然,对于人生,起了极深厚的同情,想将这个宝爱的自然,宝爱的人生,由自己的能力再实现一遍。艺术世界的中心是同情,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于是,所谓艺术生活者,就是现实生活以外一个空想的同情的创造的生活而已。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1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 艺术的作用,就是能使社会上所有人的情绪感觉达成一致。 B. “同情”是维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但也不能追求全社会感情完全

13、一致。 C中国古代圣哲认为只有音乐才能调和社会的情感,坚固社会的组织。 D艺术的起源与艺术的目的都与人类社会的“同情心”有关。E艺术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空想。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哲学家和科学家追求人类思想见解的一致,所以不能谋求人类情绪感觉的一致。 B我们读一首诗,只要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就一定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 C艺术家如果对自然、人生起了深厚的同情,想将自然、人生由自己的能力再实现一遍,就会产生艺术的冲动。D. 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所以有了空想就一定会有创造。14同情与艺术生活有怎样的关系?(4分)15黄河大合唱是

14、“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著名作品,该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请从艺术的目的的角度,简要分析该作品怎样体现了“同情”。(4分)参考答案:12.B D(A项出自第三段,“所有人”范围扩大,原文是“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C项出自第五段,“只有音乐”说法过于绝对化;E项出自第七段,原文是说“所谓艺术生活者,就是现实生活以外一个空想的同情的创造的生活”。)13C(A项出自第二段,前句现象与后句结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出自第二段,原文说“如不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则不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选项把必要条件替换成充分条件;D项出自第七段,原文说“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并不等于说有了空想就有创造。)14同情是艺术感觉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2分)同情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2分)15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