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井岗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8071550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井岗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上饶市井岗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井岗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井岗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市井岗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龙城”还是“卢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

2、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

3、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

4、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他,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B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C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D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

5、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2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A“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C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B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D无论汉朝还是唐朝,

6、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参考答案:1、C(C项是张际的观点,而唐诗选依据的是王安石和阎若琚的观点。)2A(A项是考证而没有象征意义。)3B(A项原文是“乃合用卫青、李广事”,并非加到李广身上;D项“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说明有一个城市叫龙城;C项匈奴叫龙城的原因不是“因其地点并不固定”,强加因果。)略2.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123题。(一)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的鬈曲的,双颊和嘴角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

7、在迷恋着理想。21. 作者用“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整齐的皱纹”“死板板”“僵硬和迟钝”来写格拉斯有何用意? 22. 作者说“好像在迷恋着理想”,格斯拉的理想是什么? (二)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

8、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3. 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21. 喻示格拉斯老实执着、严肃认真、不擅交际的性格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歌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谢冕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或是因为召唤,或是因为期待,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悲哀。人民需要诗歌宣泄苦难,人民更需要诗歌安慰心灵。记得那年,那个寒雪凝冰的冬天,人民的心头压抑了过多的悲愤和苦难,

9、终于找到了诗歌这个喷火口,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悲壮的抗议。那次诗歌集会,因为促使并最终宣告了一个动乱时代的终结,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不泯的记忆。这次则是由于一场千年不遇的空前的灾难。人们永远记住那个可怕的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然的天崩地裂,造成了波及川、渝、陕、甘、滇几个省区数十万人伤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的大惨剧。一时间举世悲痛,哀歌动地!诗歌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它在第一时间里传达了旷世的悲情。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我们在一起”以及为数众多的、以汶川大地震为主题的诗歌作品和诗集。地震发生之初,当时的焦点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灾区,并在废墟中抢救生命。人们的心头只有一句话

10、:“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而这就是那首瞬间传遍中国的生死不离中的动人的诗句。与此同时,一首题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也在亿万人群中流传,人们泪眼模糊地互相传递着那令人悲痛的母子对话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陪你走。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走。即使是此刻,当我在复述这些诗句时,我还是忍不住哀伤的泪水。我们流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表达了我们内心的痛楚和悲情。我们感动,是因为这些诗歌重新走向了广大的人群,走向了人们共有的关怀、友爱和同情。灾难使诗歌重温了人性与亲情这些永恒的话题,当然也有政治,而政治正是由于完整而鲜明地体现了对生

11、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而显得崇高了。灾难也唤起了人们对已经变得陌生了的诗歌使命的记忆:传单,号角,警世钟,甚至止疼药。诗人说,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一己的悲欢变得虚弱而且渺小了。诗人还说,以往我们太注意怎么写,而不太注意写什么了。当然,怎么写是诗学的,而写什么是伦理的,但要是写什么出了误差,怎么写最后也要失去意义。这话看来有些陈旧,而陈旧未必就错。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为诗人提供了调整写作姿态和重新体认诗歌使命的契机,于是,在地震的废墟上绽开了感天动地的诗之花。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给我们以极大的欣慰。(选自新民晚报)1下列对“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12、人们可以借诗歌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B诗歌可以用来宣泄人的情感,人们也需要诗歌来抚慰心灵的创伤。C诗歌不能脱离人民,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要走向大众的心灵。D灾难悲情中,人民才需要诗歌,而在和平安定的时代则不需要。2下列不属于汶川抗震诗歌感人肺腑的原因的一项是()A抗震诗歌表达了人民的呼唤、呐喊和悲情,体现了骨肉同胞的手足深情和分离的痛楚。B抗震诗歌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率直,并且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C抗震诗歌表达了人性与亲情、友情这些永恒的话题,传达了人们的关怀、友爱和同情。D抗震诗歌鲜明而质朴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表达了民族的共同情感。3根

13、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更多的关注的是诗歌“怎么写”的问题,而不注意诗歌“写什么”的问题,导致诗歌创作“形式大于内容”。B抗震诗歌中的许多优秀诗篇,并非来自从事“专业”创作的诗人,可见,只要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C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往往能唤醒诗歌所承载的使命,诗歌不仅是表达一己的悲欢,它更要表达人类民族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观。D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抗震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因此,抗震诗歌更能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参考答案:1【答案】 D(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2【答案】 B(“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

14、言质朴率直”是属于诗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的范畴,“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是结果)3【答案】 C(A与原文“而不太注意写什么了”的说法不符。B“只要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的说法过于绝对。D前后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