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上传人:lm152****8155 文档编号:256454885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本文关键词:中华文化,必修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本文简介: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习近平曾发表演讲指出,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持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2000多年前诸子一百零一家的很多理念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本文内容: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

2、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习近平曾发表演讲指出,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持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2000多年前诸子一百零一家的很多理念,至今仍旧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习近平主席的上述讲话旨在表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特色显明B一脉相承、稳定不变C博采众长、包涵差异D博大精深、始终领先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依据“没有中断”“持续发展至今”“独特的价值体系”等关键信息可以选出A。B错在“稳定不变”上。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错在“始终领先”上。答案:A2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中国很多文化遗产

3、都显示着古人的文化才智。以四川都江堰为例,这个至今仍解决着成都平原浇灌和排洪问题的文化遗产,并没有像今日的我们,实行筑高坝、挖深坑这些过于影响自然、影响环境的行动。上述发言说明()科学技术对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独特作用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好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水利工程建设要全面回来古代才智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问。都江堰等古代工程科技显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整体性和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好用性,对今日的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故正确;错误,文学艺术对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独特作用;错在“全面回来”上。

4、答案:C32022年8月22日,“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文化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广西壮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173余件(套),呈现了广西壮族数千年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这说明()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调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分割、存在差异壮族对中华文化旺盛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渐趋一样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材料强调壮族文化独具特色,体现了;错在“相互分割”上,没有看到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共性;中“渐趋一样”说法错误。答案:C4剪纸,又叫刻纸,经过一代代传承与创新,浙江温州形成了乐清细纹刻

5、纸、平阳太平钿剪纸、苍南点色剪纸等流派,其中乐清的细纹刻纸以“纤如发丝、工整细腻”的风格著称于世,最为典型。其得名是因为该刻纸刀法讲求“细”字,最好的艺人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到54根线条,被称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这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_的特点。()A包涵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B是对待传统文化的看法,不符合题意;温州乐清细纹刻纸艺人的精湛技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C正确;A、D不符合题意。答案:C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由甲骨文演化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之一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绚丽的

6、中华文化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我国古代科技注意实际运用,具有好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文明,详细说来,汉字和史书典籍最有劝服力,故选。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答案:C6闽南文化是生活在闽南地区的闽南人共同创建并一代一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具有显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闽南文化()传承创新,包涵一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风格独特、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底蕴厚重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7、学问。闽南文化是生活在闽南地区的闽南人共同创建并一代一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体现了;闽南文化具有显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错在“包涵一切”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7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取得胜利之后,中心电视台又在2022年推出中国成语大会,该节目在观众中引起了剧烈反响,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文化热潮,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这档节目火爆荧屏()说明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彰显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剧烈认同感和归属感说明汉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记体现了大众传媒对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传承汉字文化具有推动作用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

8、征、大众传媒的作用。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播表现出剧烈爱好说明白,当选;材料体现了大众传媒对传承汉字文化、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的作用,故入选。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记。答案:D8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综合而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这些各具特色的戏曲()具有显明的地域性,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包含着永不过时的教化价值具有包涵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沟通、借鉴和融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

9、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涵性、开放性,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等学问。中国戏曲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源于实践,且具有包涵性和开放性,故符合题意。错误,它看到了不同戏曲剧种的差异,但否认了它们之间的沟通融合。错在“永不过时”上。答案:B92022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上强调,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始终追求和传承和平、和谐、和谐的坚决理念。我们要重视公共外交,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成果

10、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助于提升民族形象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沟通等学问。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始终追求和传承和平、和谐、和谐的坚决理念体现了;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说明白。材料不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解除。说法错误,应当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答案:C10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环境确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BC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区域性特

11、征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等学问。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符合题意,故选A。错在“确定”上;错在“统一”上。答案:A112022年5月,中心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举办“五四”青年节特殊调查:你的幻想是什么。此举引发广阔青年对实现中国梦和实现个人幻想等问题的关注与热议。中国梦激励着每一个青年朝着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这表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加人的精神力气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旺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文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

12、旗帜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青年的进步具有主动作用ABC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等学问。中国梦激励着每一个青年朝着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体现了,故选A。错误,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错误,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发展和青年的进步具有主动作用。答案:A12当地时间2022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强调,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持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建的文字至今仍在运用。2000多年前诸子一百零一家的很多理念,至今仍旧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这段话进一步佐证了

1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中华文化的力气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建力和凝合力之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离不开民族文化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力气,故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是与题干的指向性不一样。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13(14分)2022年秋季,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删除了旧版中的全部8首古诗,由此引发了热议。赞成者认为,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删光古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必为此操劳。古诗诵读对部分聪慧的孩子而言不难,但课本应当尽量适应大多数孩子的须要。古诗

14、中所蕴含的意境,也是他们这个年龄很难领悟的,更适合他们的,应当是儿歌和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反对者则认为,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最能体现汉语言之美,让孩子从小接触一些朗朗上口、韵律美丽的古诗,不仅有助于培育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爱好,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文字和韵律之美。与一些地方动不动就让孩子穿汉服、行开笔礼相比,课文中这些古诗承载的传统文化,其实更简单被孩子接受。(1)你是否赞成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删除经典古诗?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理由。(8分)(2)习近平说,应当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请运用文化生活的学问,为强化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提出合理建议。(6分)解析:本题考查教化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创新、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学问。第(1)问,要了解材料中的赞成者或反对者的论据,找到其在文化生活中的依据,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加以阐述即可;第(2)问,首先要明确民族文化基因嵌在学生脑子里,事实上就是让学生接受并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要从开展教化传承活动、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