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理科版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55188463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理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理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理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理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理科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2年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理科版 2022高中数学(理科)基础知识归纳(最新版) 高考解题策略: 通览全卷,稳定情绪认真审题,开拓思路格式工整,条理清楚 主客观题,区别对待选择题灵活做填空题仔细做中档题认真做,高档题分步做 第一局部集合 1. 自然数集:n 有理数集:q 整数集:z 实数集:r 2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1个; 非空子集有1个;非空真子集有2个. 其次局部函式与导数 1对映:留意: 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式值域的求法(即求最大(小)值):利用函式单调性 ;导数法 利用均值不等式

2、3函式的定义域求法: 偶次方根,被开方数 分式,分母 对数,真数,底数且 0次方,底数实际问题根据题目求 複合函式的定义域求法: 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複合函式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 b解出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4分段函式: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综合各段情况下结论。 5函式的奇偶性: 函式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式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是奇函式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是偶函式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式在0处有定义,则 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式有一样的单调性,偶函式有相反

3、的单调性 6函式的单调性: 单调性的定义: 在区间上是增函式当时有; 在区间上是减函式当时有; (记忆方法:同不等号为增,不同为减,即同增异减) 单调性的判定:定义法:一般要将式子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五步:设元,作差,变形,定号,单调性);导数法(三步:求导,解不等式单调性) 7函式的週期性: (1)週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若有(其中为非零常数),则称函式为周期函式,为它的一个週期。全部正週期中最小的称为函式的最小正週期。 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週期都指最小正週期。 (2)三角函式的最小正週期 (3)与週期有关的结论: 或的週期为 8指数与指数函式 (1) 指

4、数式有关公式: ;(以上,且). (2)指数函式 指数函式:,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式;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式。注: 以上两种函式图象都恆过点(0,1) 9对数与对数函式 对数: ; . 对数的换底公式:.对数恆等式:. (2)对数函式: 对数函式:,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式;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式;注: 以上两种函式图象都恆过点(1,0) 反函式:与互为反函式。互为反函式的两个函式的图象关于对称. 10二次函式: 解析式:一般式:;顶点式:,为顶点;零点式: (a0). (2)二次函式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顶点座标是。 (3)二次函式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 开口方向;对称轴;判别式;与

5、座标轴交点;端点值;两根符号。 11函式图象: 图象作法 :描点法 (特别留意三角函式的五点作图)图象变换法 导数法 图象变换: 1平移变换:),左“+”右“”; 上“+”下“”; 2对称变换: ) ;) ; ) ;) ; 3翻折变换: )(去左翻右)y轴右不动,右向左翻(在左侧图象去掉); )(留上翻下)x轴上不动,下向上翻(|在下面无图象); 12函式零点的求法: 直接法(求的根);图象法;二分法. (4)零点定理:若y=f(x)在a,b上满足f(a)f(b)0 , 则y=f(x)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12导数: 导数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 常见函式的导数公式: ;

6、导数的四则运演算法则: (4)导数的应用 利用导数求切线:留意:)所给点是切点吗?)所求的是“在”还是“过”该点的切线? 利用导数判断函式单调性:)是增函式; )为减函式;)为常数; 利用导数求极值:)求导数;)求方程的根; )列表得极值。 利用导数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求极值;)求区间端点值(假如有);)比较得最值。 第三局部三角函式、三角恆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弧度,弧度,弧度 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2三角函式定义:角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p,设则: 3三角函式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简记为“全s t c”) 4诱导公式: , (为奇数) 记

7、忆规律:“分变整不变,符号看象限” 如,.5. 同角三角函式的根本关係: 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 (其中,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所在的象限决定, ). 特别:7 三角函式: 8.二倍角公式: . (升幂公式). (降幂公式). 9 常用角的三角函式 10正弦型函式的性质及讨论思路: 最小正週期,值域为. 五点法图:把“”看成一个整体,取时的五个自变数值,相应的函式值为,描出五个关键点,得到一个週期内的图象. 三角函式图象变换路线: . 或: . 单调性:的增区间,把“”代入到增区间,即求解. 求闭区间上的最值: 由的取值範围求出的取值範围,然后看在的取值範围上的最值分别

8、是什么,此最值即为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对称轴:令,得 对称中心:由得; 求解析式 第一步:由最大(小)值求a 其次步:由最小正週期求 第三步:确定.方法:代入法或者五点法. 整体思想:把“”看成一个整体,代入与的性质中进行求解. 这种整体思想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求单调区间时,或取最大值与最小值时的自变数取值. 11正、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是外接圆直径 ) 余弦定理:;。 11.三角形面积公式:(表示a边上的高);. 第四局部立体几何 1三检视与直观图:三检视:正检视与俯检视长对正;正检视与侧检视高平齐;侧检视与俯检视宽相等。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几何体的直观图。 2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柱

9、体:外表积:s=s侧+2s底;圆柱侧面积:s侧=;体积:v=s底h 锥体:外表积:s=s侧+s底;圆锥侧面积:s侧=;体积:v=s底h: 台体:外表积:s=s侧+s下底;圆台侧面积:s侧=; 体积:v=(s+)h; 球体:外表积:s=;体积:v= . 3.空间中的位置关係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係:平行、相交、异面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係:平行、相交、在平面内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係:平行、相交 4几个公理 公理1 假如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全部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 经过不在同始终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

10、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 假如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 平行于同始终线的两直线平行。 5空间中平行关係 (1)线线平行: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梯形的平行对边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过直线的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找平行线的时候,常作辅助线的方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在证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时经常用到。 (2)线面平行 证明方法:判定定理:证明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证明

11、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 (找一个过直线的平面与要证与直线平行的平面平行)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3)面面平行 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证明这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6空间中的垂直关係 (1)线线垂直: 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证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90,平移(辅助线的方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构造三角形,由勾股定理证;证明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相互垂直。 (2)线面垂直 证明方法:判定定理:证明直线和平面内两条

12、相交直线都垂直,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面面垂直,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都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平行。 (3)面面垂直 证明方法:证明这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7求角:(一般步骤-.找或作角;.求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求法:先通过其中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的平移,找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但是留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得範围是,向量所成的角範围是,假如求出的是钝角,要留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晰地写出来。向量法,先求直线的方向量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那么所要求的角为或。 (3)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一找二证三求”,找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再来证明我们找出来的这个角是我们要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