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1讲)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55142591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1讲)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1讲)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1讲)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1讲)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1讲)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1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1讲)(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n本章要点n 1绿色食品作物生产的种子种苗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n 2种植制度(轮作及间套作)的作用及主要技术要点;n 3绿色食品的施肥技术;n 4生物防治及病虫草害综合管理措施;n 5绿色食品作物的其他管理措施(灌溉、收获、隔离) 。n第一节 作物种子和种苗的选择(掌握)n第二节 绿色食品生产种植制度(掌握)n第三节 土壤管理与肥料使用(理解)n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与杂草控制(掌握)n第五节 绿色食品其他生产管理措施(掌握)第一节 作物种子和种苗的选择(掌握)n 品种、种子和种苗的选择均须严格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技术要求。n 种子和种苗的亲本均须来源于绿色食品的生产方式

2、,经过至少一代(一年生作物)或两个生长季(多年生作物)生产。一、品种的选择n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前提。n品种是在变异和遗传的基础上,经过人工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以考虑经济性状和人类特定目的为主,且遗传上稳定,表现型基本一致的栽培植物或农作物种内的个体群。1品种与绿色食品生产的关系n 高产、优质、高效、抗性强的品种是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n 只有高产优质和抗性强的品种才能达到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n才能有效地利用环境条件,为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奠定基础。 2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对品种工作的基本要求n 兼顾高产、优质优良性状的同时,要注意高光效及抗性强的品种的选用n

3、要注意保存原有地方优良品种,保持遗传多样性。n 加速良种繁育,为扩大绿色食品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n 种子和种苗必须是无毒的,并来自绿色食品生产系统。适合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n 在没有充分根据说明基因工程技术对环境是无害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品种。二、引种要求n 生产性的引种是将外地或国外的新作物、新的优良品种引入当地,供生产推广应用。n 生产上:n 一方面原来的品种长期栽培可能会退化,n 另一方面新的、更优良的品种不断培育出现,通过引种就可使作物品种不断更新,以优良的代替老的。n 引种具有简便易行,见效快的优点引种应注意以下几点:n 引种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根

4、据当地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n 注意引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高光效的品种n 有时有些地区甚至要将抗性列为主要目标。n 引种前应摸清拟引入的品种各方面性状,特别是对温度、光照的要求,这是引种能否成功的关键。n 引种时还要把品种特性与其栽培条件联系起来考虑:即应了解品种对土质、肥水条件的要求,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等方面的特点。n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引种、选择品种时,应保持遗传多样化n引种试验是引种时必须进行的工作n 了解新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n 了解品种对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条件的反应,以确定新优良品种推广应用范围,为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n严格

5、做好引进品种的检疫工作n 带有当地检疫对象的种子要杜绝引入,这样可防止病虫草害的传播,减少植保工作困难,并避免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三、良种繁育要求n(1)良种繁育n 良种应既具备优良的品种特性,同时又是纯度高、杂质少、种粒饱满、生命力强的种子。n 良种繁育主要是生产优良品种和杂交亲本的原种,迅速地繁殖大量的优质种子。n 必须了解所繁育的良种和亲本的优缺点,以及选择技术,并了解良种的栽培要点,以进行正确的选择。(2)种子检验n 以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为依据,并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农业生产的种子品质或种子质量进行细致的检查分析、鉴定,以判断其优劣即进行“种子检验”,严防病虫害、杂草的传播。n

6、种子检验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和实现种子标准化的重要环节。第二节 绿色食品生产种植制度(掌握) n绿色食品生产对耕作制度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两点:n 一是通过合理的田间配置,建立绿色食品的种植制度,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及其相关的自然资源;n 二是采取耕作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作物生长、有益生物繁衍的条件,抑制和消灭病虫草害的发生,并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保证作物全面持续地增产。 一、轮作及间套种n1轮作的作用n 同一块地有顺序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轮作”n 它的作用表现在: (1)调养地力n 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用地和养地相结合,轮作换茬本身便具有以田养田、生物养田的作用。n 我国的轮

7、作模式,绝大多数都是由用地为主的作物与养地作物(豆类、绿肥)或养地环节(休闲)所组成。n利用豆科作物和红萍固氮n 可有效增加或补充土中氮素养料。n 可以协调养分的利用,延缓地力的减退,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潜力。n改善土壤化学特性和微生物状态n 合理轮作有利于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协调与平衡,提高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盐碱,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n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少水土流失(2)调节作物茬口n 所谓“茬口”,是泛指轮作顺序中的各类作物及其茬地。n 组成轮作的各类作物对前作及其茬地有不同的要求,对土壤及后茬作物,也有不同影响。n 表现为多种茬口特性如茬口肥力特性、茬口季节特性和茬口感染病、虫、草害的特性

8、等。n 茬口季节特性指前作收获季节和后作播栽季节的早晚。n 一年一熟制地区采用包含有生育期长短不同的多种作物的轮作,可缓和作物间的季节矛盾和劳力、机械紧张程度。一年多熟地区,每季作物适时早播早栽,是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n 实践表明,茬口季节早晚的影响,往往超过茬口肥力的影响。n 轮作应考虑把某些吸收利用倾向差异大的作物前后搭配,在吸收上形式互补,能发挥轮作的最大效应。n 由于作物根系的伸展深度不同,在安排轮作茬口时应注意深根性作物与浅根性作物的前后搭配。n 轮种作物应选择不同类型、非同科、同属的作物,避免有相同的病虫;养地作物安排在前,为后茬创造良好的条件;产地主作物安排在最好茬口位置。 (3

9、)防除病虫、草害n 运用合理的轮作换茬制度,是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中一项有效的防治病、虫草害的农业技术.n 既安全可靠,不损害田间有益微生物,又可减少土壤和环境污染。 轮作防治病虫害:n 轮作,使病原遇不到它们的寄主而消灭,或数量减少到不能引起发病的程度。n 还可以利用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物抑制某些危害后作物的病菌,以减轻病害。n轮作所以防病,系基于作物茬口具有多方面的作用:na换种非寄主作物,使土中病原菌因无寄主而逐渐消减和消灭;nb利用前作的根际微生物遏制后茬病害的发生;nc利用后茬及其栽培措施改变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空气状况,从而抑制前茬所诱发的病原菌,并促进后茬健康生长。轮作防治农田杂草

10、n轮作防草有三种方式:n 一是通过换茬,隔若干年不种寄主作物,使寄生性杂草(如大豆菟丝子草)种子发芽后,得不到寄主而死亡。n 二是轮换不同类型的作物,使许多生态条件与作物相似和形状相近的伴生性杂草,很易清除。n 三是不同年间水旱轮作,由于剧烈改变了农田生态条件,对防治各类杂草,特别是多年生恶性杂草,具有显著效果。 (4)增产并促进多种经营n 发挥农经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n 合理轮作还能错开农忙季节,均衡投放劳畜力,做到不误农时和细作,达到提高复种、用地养地和增产增收的目的。 2间、套种的作用n 从自然资源来看,间、套种更能充分利用时间和土地,太阳能、土壤中的

11、水分和养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n 从社会资源来看,实行间、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劳力,扩大物质的投入,发展集约化农业,在人多地少的地区,提高土地生产力。二、轮作及间套种的主要模式n 轮作类型从熟制划分,有休闲轮作、一年一熟轮作、二年三熟轮作和一年二熟、三熟的复种轮作。n 从水旱条件和轮作中的主要作物成分划分,有旱地轮作、稻田水旱轮作、水稻和水生作物轮作,还有城市周围的蔬菜轮作和少量的饲料轮作及牧草与粮经作物组成的草田轮作等。1旱地轮作(1)旱粮轮作n 这类轮作的作物几乎全部由旱粮作物组成。n 由于这类轮作多分布在土壤比较瘠薄地区,豆科绿肥作物常被引入轮作组成中,在南方丘陵地区,多

12、采用多熟间套轮作方式,形成复合群体的生物覆盖,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年产量,n 表41列出我国主要农区常采用的轮作模式。(P72)(2)经济作物轮作n 我国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种类繁多,大多种在旱地上,与旱粮作物轮换种植(表42)。(P72-73) 2稻田轮作n我国的稻田轮作大致分为三个类型:n季节性水旱轮作:冬季旱作物轮换一夏季连年水稻或短期旱作物与水稻轮换(表4-3);(P73)n周年性水旱轮作:冬季旱作物轮换或不轮换或冬闲一夏季周年水稻与周年旱作物轮换(表44);(P74)n水生作物轮作:水稻和水生生物轮换。其基本轮作模式为一季稻或双季稻(多年) 水生经济作物(12年)。 3大田作物间

13、作n 以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间作在我国的分布最广,其中以玉米与大豆间作的面积最大。n 还有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小麦与玉米间作,麦与豆类、绿肥间作,高梁与谷子,甘薯与玉米、大豆、花生间作等。 4大田作物套作n 在我国尤以小麦套种玉米在华北地区占很大优势。n 小麦棉花套作约占我国棉田面积的一半,稻田套紫云英,麦田套花生、甘薯、大豆、烟草等也都有应用。5大田作物间套复种相结合n这种种植方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n 在南方有麦/花生+甘薯,麦/玉米+稻,麦/大豆+稻,麦肥+稻;在北方有小麦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绿豆等。6粮菜瓜间套作n 这种方式有利于在生产菜瓜的同时兼收粮食。n 典型的如北京的三大菜,即

14、菠菜、马铃薯、元葱等,春菜套春玉米,在春玉米中又套种大白菜、胡萝卜、芹菜等秋菜。n 在小麦套种玉米的基础上,玉米与黄瓜、芸豆、豆角等间作,小麦套种西瓜,玉米间作西瓜、甜瓜等。 7林果与作物间作n 在北方,主要有泡桐、枣树与小麦、甘薯、花生、玉米等各种大田作物间作。苹果、梨、桃树与甘薯、花生、大豆间作。n 在南方有桑粮间作,橡胶树下间种茶树。n 在热带,椰子、橡胶也常与可可、咖啡、甘薯或玉米、大豆等间作。 三、轮作及间套种的主要技术要点n1建立合理轮作的主要技术要点n 在当前,轮作基本上还遵循轮作倒茬的原则,建立合理的轮作倒茬方式主要是考虑其作物组成、轮换顺序和轮作年限等问题。 (1)轮作中的作

15、物组成决定于作物结构n大致原则是:n作物组成中要有各种不同生态型的作物:n同一轮作内,不同作物间要排除对该环境的特异不适应性:如盐碱地上的同一轮作内的作物都应该是耐盐碱的,有复种的轮作不但要考虑作物的年间轮换,也要考虑年内轮换。 (2)安排轮作顺序n把主要作物、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安排在最好茬口上:n考虑前后茬作物病虫害以及对耕地的用养关系:一般是养地作物在前,耗地作物在后。n严格考虑茬口的时间衔接关系:(3)确定适宜的轮作年限n 轮作中作物种类多,主要作物比重大则年限长一点;n 若有不耐连作的作物参加的轮作,其年限较长,间歇的年数较多;n 养地作物后效期长的轮作年限要长一些。2间套种技术要点n(

16、1)合理搭配作物的种类和品种n 搭配复合群体的作物种类和品种,首先要求它们的地理范围相同,生态适应幅度大;n 另外,小生境(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不能共存于一个生态系统内,即应该搭配生境不同的作物种类;n 此外,还应优先保住主作物的生长,使一个种的小环境有利于另一个种的生存,如马铃薯结薯期间需玉米为其遮荫,以降低土温。 (2)确定合理的田间配置n 包括密度、行比或播种面积比、幅度以及不同作物的间距。n 密度是合理田间配置的核心问题。(3)掌握田间管理技术要点n 在作物需水肥有矛盾时可采用高低畦、挖丰产沟或打畦埂等办法加以解决。n 套种时要预留套种地带的宽度,在共存期间要保全苗,“及早” 管理即“抢”时壮苗及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间作时可将高位作物播期提早或推迟,提高产量效益。n(4)绿色食品产地应尽量利用空间和时间的间隙通过间套种发展绿肥作物。n(5)绿色食品生产地块内的所有间套种都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操作规程。 多谢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