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十校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254974318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十校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安庆市十校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安庆市十校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安庆市十校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安庆市十校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十校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十校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安庆市十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范围:第一四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得 分得分评分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第5题图1、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箱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的缘故。若乘客是面朝西坐着的,则列车是向_(选填“东”或“西”)运动的。第4题图第1题图2、英国物理学家_总结了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为

2、_的单位。3、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长方体。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 N;拉力增大至6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8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N。4、2011年5月,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和海王基“六星连珠”天文奇观。仰望星空,这六大行星大致处在一条线上。 (1)“六星”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着_公转。 (2)分析下表数据,1千克物体在“六星”表面所受的重力比地球上的重力大的行星有哪些? _。行星名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牛3.68.53.7622.98.311.05、焦丹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

3、,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她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_(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她在天平右盘中放入一个50g砝码、一个20g砝码和一个10g砝码,并将游码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静止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g。6、图是测量圆的直径的一种方法,如果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则该圆的直径d大约是第7题图 cm,其中估计值是 cm 7、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江丽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

4、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 (选填“向上”或“向下”),其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2)江丽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m/s。8、在物理考试作图时,王洁画错了一个地方,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 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 。得分评分人二、选择题(每个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序号填在下表的空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9、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10、一钢瓶中储质量为m、密度为的氧气,当住院病人用去的氧气后,瓶内剩余氧的密度是【 】A B C3 D 11、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第12题图 D. a 、b 、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第11题图第14题图12、鲁寅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

6、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13、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只鸡蛋质量约是0.5kg B初中生掷铅球的距离约为30m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 D一位初中生体重约为500N14、如图所示,一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闹钟受到的重力

7、和闹钟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第15题图图15、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1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17、九年级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了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A0.2582m B25.82dm C25.818cm D25.818mm18、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

8、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D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得分评分人三、实验探究题(35分)19、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 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度值是 ;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20、水平放置的天平如图所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调节是:首先将 ,接着调节 使 平衡21、如图所示,请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22、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这一根据

9、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第22题图(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 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 A事实事实推论推论 B事实推论推论推论C事实推论推论推论 D事实推论推

10、论推论(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23、如图中的A、B是从同一块厚薄均匀的铅皮上截下的 两块小铅皮,其中A的形状是正方形,B的形状不规则,现给你一把刻度尺和一架天平(包括砝码),请较准确地测出B的面积。(1)写出主要步骤和测量的物理量;(2)写出B的面积表达式(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24、物理小组在一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1、1)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选项前的编号) 木板的质量m1, 滑块的质量m2, 砝码的质量m3, 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2)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 =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3)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_。(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 。25、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5)。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第25题图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一般用符号L表示,它等于挂上钩码后皮筋的长度L与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长度L。之差,即 L=L-L。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1拉力(钩码总重)FN00.51.01.52.02.52橡皮筋的总长度Lcm4.55.15.76.36.97.53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00.61.22.43.0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cm。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