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改及开发

上传人:lj157****0132 文档编号:253944145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课改及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职课改及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职课改及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职课改及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职课改及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课改及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课改及开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课改及开发 1高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1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理念 高职课程必需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树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新理念,变更过去以学科为导向设置课程的旧理念,依据人才市场、职业市场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表现在:一是高职课程设置和专业招生数量应以市场为导向。既要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又要紧盯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的改变。以市场经营的观念来看,高职院校为用人单位供应的“产品”是专业及其课程;学校的“产品”必需适销对路,通过调查分析就业市场,确定专业主要岗位(岗位群)或主要工作范围,分析需求种类和需求数量。二是提高高职毕业生适应就业市场改变的实力。高职院

2、校原有的专业技术课就必需在变动中调整,必需具有敏捷的课程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供求改变,确保毕业生具有适应就业市场改变的实力。例如,依据市场改变,刚好调整、强化专业方向,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1.2以素养为本位的新理念 职业教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二十世纪经验了两个大的阶段,即从技能为本位到实力为本位。技能为本位的理念强调职业教化的课程要与某种或某些详细的职业紧密结合,以使学生驾驭从事职业工作的详细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而实力为本位的理念强调职业教化的课程要培育学生适应职业改变、就业变动、劳动力流淌的实力,使学生能够顺当地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做好选择。进入二十

3、一世纪,职业教化课程理念由实力为本位转向以素养为本位,强调职业教化的课程改革在理念上要突破或超越技能、实力的局限,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其中包括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劳动素养和生活素养等等使学生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目前,高职课程设置中科学、技术学问体系较强,而人文价值体系较弱,学生不能从所学学问、技术中和所从事的工作中体会出其人生的意义,使劳动仅仅是枯燥的谋生手段,使人仅仅是职业活动的动物。据了解,我国职业人才、劳动力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弱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全面素养差,不适应人才素养“与国际接轨”的新须要。所以,在高职课程改革中要开拓创新,努力坚持和体现以素养为本位的新理念。 1

4、.3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现实中高职课程明显存在着以老师为主体,以科学学问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问题,学生在课程中缺乏主体性,因而使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所以,必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主要强调如下几点:第一,汲取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决策与设计,在课程改革决策过程和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要听取学生的看法;其次,在课程的编制与运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加详细课程内容的编制,听取学生对课程结构与形式选择的看法;第三,在教学安排中与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具有选修课程的权利。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理念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包

5、括课程的决策、设计、编制和实施,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个大趋势;这三方面构成了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理念的基本内容,都应在课程改革中体现和落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与充分发挥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不冲突;只有把学生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才能真正使课程改革适应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 1.4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的新理念 传统的职业教化课程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学问的体系和技能的系统,课程学习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听授,另外加一些操作练习或实习。这种课程形式体现的是培育“劳心者”的旧理念,学生不会探究,不会操作应用;在现念中,既使培育“劳心者”,也必需是会探究、能动手实干的人。所以,高职课程改革应努力体现一种新的教

6、化理念,即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理念。探究是一种探究、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发觉、有所独创、有所创建的活动,这要求课程学问技能体系以能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问题方式、方法和原理为主要构成,使学生找到问题为学习起先,以解决问题为学习过程,以产生更高水平的新问题为学习的小结;而实践则是一种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运用学问于实际,或从实际中发觉、发展学问的活动,课程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坚持以实践为主,这是高职教化的本质特点所确定的。加强探究与实践,这是世界性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高职课程改革应把探究与实践充分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应当主要以引发探究的问题和能够操作实践的活动来构成。 1.5以终身学习为主

7、要导向的新理念 终身学习是世界教化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更是职业教化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由此而形成的理念应当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或原则。终身学习课程与传统课程的主要区分在于:前者重学,后者重教;前者重视过程与方法,后者重视学问体系;前者以学生为主体,后者以老师为中心;前者重创建后者重识记。高职课程改革要坚持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就必需做到,在培育学生学问、实力、全面素养的过程中重视使学生驾驭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终身能够自己学习,不断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在课程中更多地充溢有关思维、学问形成、认知方法等内容,让学生从中了解和驾驭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在课程中,更多地增加学生自已探究,自己

8、发觉新知,自己发展新知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学习。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 2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个比较规范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过程大体上要历经7个阶段:市场调研、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育方案及教学安排、制定教学大纲、自编教材或选购教材、试运行,以及修改完善。每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环节或过程,涉及到学院领导、教务处、招生就业部门,各系、教研室、老师及行业专家等多个部门和人员,要层层落实,层层审核,从过程的管理上看似严密,但也普遍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2.1流程过长,效率不高,市场适应性差 从打算开发新专业进行市场调研起先,到制定人才培育方案及教学安排,制定教学

9、大纲,直至编写出教材,新专业起先招生上课,各个环节要层层落实,层层审核,涉及部门多、人员多,所需召开的会议多,流程过长,效率很难提高;同时,层层落实有可能造成对上级文件及学校教化思想、教化理念理解上的偏颇;层层审核看似多个环节把关,其实是机构过多,责任不清;部门多,过程接口连接不好,沟通不利,也将干脆影响课程开发的结果;流程过长造成对市场适应实力差。高职院校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立起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别重要。 2.2“人情关”难以跨越“,因人设课”现象严峻 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及教学安排的制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培育方案及教学安排由教研室专业老师负责

10、开发,由于受老师的专业素养、精力以及获得信息不够全面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学校不能精确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或岗位所需的学问、实力、素养结构要求,尤其是培育方案及教学安排由专业老师制定,等于老师自己制定安排自己执行。这样,经常就会出现“有什么老师开什么课,有什么设备进行什么实训”的问题,并未按实际须要去设计课程,而是按师资、设备等实际的资源去设置课程,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若发觉问题须要进行调整或课程的整合时,也会因“人情”、资源等问题致使解决方案搁浅,某些领导也由于种种缘由而听之任之,其结果是严峻影响了课程开发及人才培育的质量。 2.3过程接口管理不当,脱节现象严峻 课程开发所需的整个历程较长,涉及的部

11、门多、人员多,过程接口多,管理上只是各管各段,对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没有一个部门或特地人员全面负责,未能形成系统管理。另外由于课程开发人员素养参差不齐、因人设课、管理不当等缘由造成的教学安排的不充分、不相宜,以致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按安排执行,改动频繁且随意性强,失去了教学安排的肃穆性,因此,很难保证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及人才培育的质量。 2.4课程开发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育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越来越须要复合型人才。为了培育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只有一条专业主线是不够的,还须要其次条、第三条主线。只由某一个专业教研室负责课程开发,由于受专业局限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发的专业从专业名称上看似复合

12、型,而实际的教学内容往往严峻偏向于制定者一方,而另一条线根本称不上一条主线,甚至连一条辅线也称不上,只是加了几门课而已,并未实现学科间的有机结合,因此不利于培育复合型人才。 3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及课程开发趋势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课程改革必将对课程开发产生影响,使高职课程开发呈现出以下趋势。 3.1专业设置的市场化 高职课程必需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树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新理念,而课程开发又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核心。高职院校必需进行广泛的社会与市场的调研,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对就业市场需求进行探讨分析,这

13、既是作出是否设置专业并进行课程开发决策的依据,也是推断某个专业在高职院校生存周期即专业寿命长短的依据。然而,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同时要求在课程结构上有较大的改革,其改革的程度又确定着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成效,因此,课程开发势必成为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现代职业教化课程开发是一个学习与创建的过程,全面的信息探讨是必不行少的基础工作。专业设置确定后,要着重做好课程的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高职人才规格需求的分析、受教化者的需求分析和教化教学的需求分析,以取得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客观基础。 3.2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国家的统一要求、产业界的规范、劳动力市场的须要、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学生的身心发

14、展特点等,构成高职课程开发的多维坐标系。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课程改革理念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包括课程的决策、设计、编制和实施;可以说,任何改革都必需落实到课程和教学改革环节,老师很自然地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从课程开发程序来说,高职是根据职业需求组织和实施的一种应用性高等教化类型,其基本功能是关注和发展学生的应用实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所以,课程开发程序应当是先进行职业调查,再进行行业、岗位分析,然后确定所须要的学问和实力素养,最终才确定课程。基于职业教化课程的开放性,必需充分调动与职教有关的各类人员的主动性和才智,用于构造优质的课程。课程开发的整个环节,都应当有行业、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

15、员与课程专家共同参加,尤其是广阔老师和学生的参加,尽管在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各类人员的参加程度与作用是不同的,但原则上,每一阶段都须要多方面人员的参加。显示出开发主体的多元化,也能最大限度地削减“因人设课”的现象。 3.3职业素养的综合化 高职教化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职业岗位所须要的技术、学问和实践实力,而且要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看法等非智力因素。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养教化,以素养为本位的课程改革强调在理念上要突破或超越技能、实力的局限,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其中包括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劳动素养和生活素养等等。使学生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种人不仅会工作,而

16、且会生活,不仅有科学素养,而且有理解人、关切人、爱惜生命、爱护环境、充溢人性的人文素养,不仅擅长适应职业改变,有实力做好工作,而且具有责任心、信任感和欢乐感、华蜜感,是一个文明欢乐的人。这些理念已经在当今世界职业教化人才的培育、选择和运用中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在高职课程开发中,要做到在门类上使科学、技术课程与人文课程结合,文、理结合,在内容、结构上使科学技术学问体系与人文价值体系相结合,充分体现二者的统一,从而体现出职业素养的综合化。 3.4课程内容的实践化 高职课程改革坚持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的新理念。坚持这一理念,一方面要求课程内容加大实践的比重,同时,主动开展“双证书制”教化,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高职课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