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龙港完全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9662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龙港完全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黄石市龙港完全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龙港完全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龙港完全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龙港完全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汉语文学的新阶级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陈晓明 2011年夏天,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落下帷幕,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五部长篇小说摘得桂冠。 本届茅盾文学奖固然有各种经验可以总结,但我以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评委们能从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的角度出发来评判作家的成就和作品的文学价值,这就把茅盾文学奖推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也就是为中国文学立标杆,为往圣传精神,为未来寻道路。我个人以为,这次评选出的五部作品,基本可以担此重

2、任。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为中国长篇小说的思想性不够深厚而困扰,但我们要什么样的思想性,却并不清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的思想性依赖时代精神,90年代才开始以个体为本位展开思想性探究,直至21世纪,中国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和生命体验的感悟,这才开始有个人的坚实性和深刻性。如莫言的蛙对生命存在的透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对农民的自我醒觉意识的描述,张炜的你在高原对50年代人的注视与历史反思,都给人强烈的触动。 自白话文学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就深受西方的影响,历经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在80年代则转向借鉴欧美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经验。 但90年代以来,中国长篇小说在思想上和

3、表现方法方面,也到传统文学中寻求资源。获奖作家们在这方面做得颇为突出。他们的作品已经不再那么鲜明地看到西方文学的直接痕迹,西方与中国传统,都转化为个人更为内在的文学经验,更为自然地融会于小说叙事中。 80年代的长篇小说,因为时代反思性背景的同一化,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规范化,长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其实是颇为整齐接近的。90年代的个人化叙事,不只是为思想的非同一性建立起开放的语境,同时为表现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仅就这五部获奖作品来看,张炜的主观化的昂扬叙述与毕飞宇的客观化的冷峻叙述相去甚远;而同是诡异莫测的叙述,蛙的多文本策略与一句项一万句的分岔延异式的叙述大异其趣,但都让人感受到独辟蹊

4、径的高妙。就是毕飞宇在冷峻中透出的光亮与刘醒龙在苍凉中显现的温馨也是各具韵味。 当然,这五部以及当今汉语长篇小说,无疑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足,例如,长篇小说的艺术构思和叙述的推动机制问题,如何在更为复杂的思想层面反映现实和反思历史,如何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等等,依然要面对严峻的挑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本届茅奖评奖也为这些不足提供了集中呈现的平台。(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们从对中国文学贡献的角度出发来评判作家的成就和作品的文学价值。 B中国长篇小说的思想性因依赖时代精神而显得不够深厚,但人们并不清楚要什么

5、样的思想。 C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方法在获奖作家的作品中表现出融合传统,贯通中西的特色。 D刘震云的一句顶万句采用诡异莫测的分岔延异式的叙述,让人感受到独辟蹊径的高妙。 E张炜在你在高原中,采用客观化的冷峻叙述,表达出对50年代年轻人的注视与历史反思,给人强烈的触动。(2)作者认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6分)(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4)中国长篇小说三十年的发展给你什么启示?结合本文谈一点看法。(8分)参考答案:(1)BE(B项“80年代中国小说的思想性依赖时代精神”,E项原文表述“张炜的主观化的昂扬叙述与毕飞宇的客观化的冷峻叙述相去甚远”) (2)

6、以历史性的高度(1分),为中国文学立标杆(1分),为往圣传精神(1分),为未来寻道路(1分);为当代汉语长篇小说的不足提供了集中呈现的平台(2分)。 (3)首先,交代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1分);其次,高度评价了本届茅盾文学奖的重大意义(2分);再次,从五部获奖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综论当今汉语长篇小说的成就(2分);最后指出当今汉语长篇小说的不足(1分)。 (4)从思想性看:小说应该注重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在更为复杂的思想层面反映现实和深刻反思历史;(2分)从创作方法看,要将借鉴西方与寻求传统结合,将内在的文学经验更为自然 地融会于小说叙事中(3分);从艺术风格看,应该追求表现

7、方法的多样化,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3分)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质论陶东风“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

8、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

9、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 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

10、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

11、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有删节)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

12、子”的发论。 B孔子所说的“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 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 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3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 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 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B 项“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说法不全面。C项 “对等地位”错。D项不是“中外文论”而是“传统文论”。2.答案: C 解析:A项原文是“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

14、意到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项原文是“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念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D项“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3.答案:B 解析:目的有误,原文是说“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朦胧诗到海子阶段,越往后越觉得“困惑”。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无论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还是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反映在诗歌接受上,便出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懂

15、”与“不懂”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对现代诗的阅读与接受,除了诗歌观念、审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应引起充分的反思。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况且新诗经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所以,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特殊知识”的门环开始。其二,现代诗与文言诗是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很多人把现代诗与古诗作为一个“共同体”看待,但大量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