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794734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十堰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十堰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均具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遗传信息均储存在DNA分子中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基本相同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Aw.w.w. B C D参考答案:D2.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加强 B胰岛B细胞分泌加强C胰岛素分泌增加 D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2、参考答案:A3. 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参考答案:A【考点】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3U: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7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

3、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绿叶中色素能够

4、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A正确;B、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错误;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观察不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C错误;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D错误故选:A4. 下面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O2+H2O(CH2O)+O2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全来自水的光解B.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的原料与绿色植物相同C.蓝藻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相同D.光

5、合作用产生的H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参考答案:B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自水的光解,A项错误;硝化细菌化能合成时,利用CO2和:H2O为原料,与绿色植物相同,B项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蓝藻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中不 能出现叶绿体,C项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只能用于暗反应,D项错误。5.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生物,在电镜下能够看到的最小形态单位是( )A衣壳 B衣壳粒 C核苷酸 D氨基酸参考答案:B6. 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含有18O2B.用14C 标记的CO2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6、细菌,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大肠杆菌,繁殖两代后所有的大肠杆菌都会有放射性参考答案:C7. 用32P标记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后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该精原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马上进行减数分裂,则由该精原细胞最终产生的精子中含有32P标记有个A. 2个B. 4个C. 8个D. 不能确定参考答案:D【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

7、、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详解】该精原细胞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32P精原细胞在减数第

8、一分裂间期复制后得到的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含32P,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2P;减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个染色体一个含32P,一个不含32P,且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即两个含32P的染色体可能同时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也可能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识记DNA分子复制特点,能结合两者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对应用层次的考查。8.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

9、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参考答案:B【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的四种成分,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丁是无机环境、甲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戊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乙和丙均为消费者【解答】解:A、生物群落由生产者(甲)、消费者(乙、丙)和分解者(戊)组成,A错误;B、戊是分解者,但不一定是微生物,还可以是某些动物,如蚯蚓等,B正确;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有

10、乙1和丙1、乙2和丙2,C错误;D、丁主要是指二氧化碳,其含量增加将导致温室效应,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中箭头准确判断各成分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 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研究人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可绘制该种群的存活曲线B. 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C. 若不同雄鼠很少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

11、鼠具有领域D. 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参考答案:C【分析】1、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决定。2、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详解】A、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所以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不可绘制该种群的存活曲线,A错误;B、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总个体数,进而计算种群密度,B错误;C、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具有领域,C正确; D、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均匀分布,D

12、错误。故选C。10. 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B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D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的唯一原因 参考答案:D11. 野生型果蝇(全为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如下图乙所示(I为XY同源区段,为X特有区段,为Y特有区段)请据图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的F2中,能直接反应基因型的表现型是 (2)与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相比

13、,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只有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3)图乙中,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最突出的特点是 (4)若F2中的圆眼:棒眼=3:1,且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既可能位于I区段,也可能位于区段请从野生型、F1和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来设计实验,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即可确定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应位置其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用 交配,得到棒眼雌果蝇用该果蝇与 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 个体出现参考答案:(1)棒眼(2)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3)限雄

14、性遗传或性状只在雄性中表现(4)F2中的棒眼雄果蝇与F1中的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 棒眼【考点】伴性遗传【分析】分析图甲可知,圆眼与棒眼杂交,后代全为圆眼,说明圆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同源区段I上存在等位基因,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解答】解:(1)图甲的F2中,只有隐性个体能直接反应基因型,显性个体可能为显性纯合或杂合子两种情况圆眼与棒眼杂交,后代全为圆眼,说明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2)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由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因此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只有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3)图乙中,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最突出的特点是限雄性遗传或性状只在雄性中表现(4)若F2中的圆眼:棒眼=3:1,且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既可能位于I区段,也可能位于区段,要确定具体位置,可以进行如下实验:用 F2中的棒眼雄果蝇与F1中的雄果蝇交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