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写观察日记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写观察日记”,训练要素是围绕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本次习作是对“观察发现”和“学习表达”两个语用目标的落实,也是对连续观察方法的实践运用,更是对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细致观察、多感官观察的深化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方法,提升连续观察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写作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导语以精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阅读链接”《燕子窝》为例,从观察、记录、写作三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告诉学生连续观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兴趣,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的任务——用观察日记记录收获二是情境图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列举了连续观察的对象,为学生的观察和习作拓展了思路,提供了素材四幅图画中,有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树叶颜色在秋天的变化,还有月亮的变化,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旨在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同时,也提示了观察的重点是事物的变化三是对观察日记提出具体要求1.明确日记的主要内容: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可以写下观察的过程、观察者的想法和心情,鼓励学生附上图画或照片,让日记的内容更加丰富。
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习作支架,降低了习作难度2.提示日记的形成方式:在前期观察记录或观察日记的基础上进行整理3.提供评价的标准:观察细致,内容准确旨在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表达上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察日记1.借鉴例文,习得观察方法,学会对事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2.运用图文结合、填写观察量表等形式,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3.整理并修改完善观察日记,语言要准确、具体、生动4.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感受观察与习作的乐趣1.掌握观察方法能对观察对象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能运用图文结合、填写观察量表等形式记录下来2.能用准确、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观察对象的变化,还能写出观察的过程及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在分享交流中,学习评价、修改观察日记本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分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结合《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选择观察对象,学习如何做观察记录第二阶段,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连续观察,关注观察对象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这个阶段,也可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写日记的方法,在每次记录的基础上,完成一篇日记。
第三阶段,根据单元习作要求整理观察记录或前期写的日记,形成最终的观察日记,分享观察的乐趣在前两个阶段,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观察和记录的情况可以利用晨读或课前时间,引导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观察时要调动多种感官,关注事物细微的变化;记录要尽量准确,鼓励附上照片或图片为充分做好收集素材的工作,可以提前学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第三阶段的教学,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1.交流观察和记录,回顾观察过程学生回顾前期观察和记录的情况,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如,“观察、记录了什么”“是怎么观察的”“有没有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有趣”以此激发学生分享观察收获的欲望教师可以就观察对象的多样性,记录中所反映出来的观察的连续细致,调动了多种感官等给予肯定和鼓励2.整理观察内容,形成观察日记整理前,可借助《燕子窝》引导学生回顾观察日记的写法:(1)格式上注意在正文前写清楚观察的时间;(2)形式上可以是两篇或多篇;(3)内容上主要是记录事物的变化或一段时间的观察所得3.多种形式评改,分享习作收获本次习作围绕“观察细致”和“内容准确”进行评改,可以用分享会的形式开展1.教师提前两周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事物或现象(动物、植物、自然现象、气候变化等皆可)每天进行观察,并记录其变化。
2.学生准备观察记录3.习作星级评价表4.多媒体课件2课时第一课时1.交流分享观察所得,明确基本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2.通过阅读、分析例文,掌握写作观察日记的具体方法和相关要点板块一 激趣导入,交流所得1.感受变化,引出课题1)课件配乐播放四季变化的视频2)教师谈话激趣,揭示课题:立春之后,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儿次第开放入夏以后,百花争艳,植物开始孕育果实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树叶渐渐变黄,北雁南归,虫草销声匿迹衰草连天中,自然界万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自然界的万物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可是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很多变化并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我们长期地观察和记录,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进行连续的观察,学习写连续观察日记板书课题)2.回顾例文,激发兴趣1)提问启思:《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燕子窝》,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知道这些文章的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而有吸引力吗?(明确:与作者持续、认真、细致的观察分不开)(2)过渡:之前老师布置了让同学们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课外作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我们的观察日记也变得生动有趣。
3.分组交流,分享观察所得1)小组交流:你观察的是哪种事物?它是什么样子的?在你观察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组成员依次发言,说说自己的观察成果2)提出疑难问题:说说在观察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预设:不知道怎么观察;不知道怎样把观察到的情形记下来;不知道怎样才能把事物写具体、生动)板块二 出示要求,指导写作1.课件出示写作要求请你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认真地观察,用日记的形式把观察内容记下来,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默读习作要求,提炼习作要求的要点3.教师点拨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要求,我们就知道这篇作文是要求我们写观察日记只有首先明白题目的要求,我们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习作那么,根据要求,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用日记体的形式来写;(2)记叙自己的观察内容4.习作指导1)用日记体的格式复习日记格式(口诀:日记日记,天天要记,写上日期,记下天气)要点1:可以不写标题,也可以写标题,题目可以是“我的观察日记”,也可以根据你观察的内容另外命题要点2:写好题目后,在第一行按日记格式写上观察的时间、星期几以及当日的天气情况如:9月27日 星期五 晴要点3:写清楚以上内容后,再另起一行,开始记叙你的观察内容。
2)观察内容和观察时间①观察内容一般来说,观察日记的内容有以下几类:动物类、植物类、自然景观类、科学探究类、生活经历类……选择你熟悉的和感兴趣的来写,碰到不懂的科学常识,可以问老师、家长或上网查询主要是记录事物的变化或一段时间的观察所得②观察时间可以是某一次的观察,也可以是一个阶段的连续观察3)观察方法对于不同的观察事物,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①抓住特征进行观察任何客观事物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从而显示出它与众不同的特色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如写一个人,就要从这个人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仔细观察,找出其自身的特点来,这样刻画出的人物形象才能鲜明、生动再如写小动物,我们可以写这个动物的来历、样子和生活习性,表达自己对它的看法或情感②对静态事物要分部分观察静态的客观事物是由不同的各个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我们必须采取解剖的办法对这些静态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的观察,特别是对其中重点刻画反映的部分例如对向日葵的观察,我们应该把它分成干、叶、花盘、籽几个部分,逐一进行观察,然后再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一定的顺序,或由主到次,或由上到下,或由内到外,或由里及表,等等③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
动态的客观事物有自身发展运动的过程,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正确、生动地反映它,因此必须按其活动过程的特点进行分阶段的观察如写植物开花,我们要观察开花前、开花时、开花后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植物的外形、颜色等特点④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5.小结:大家都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但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习作呢?那就要我们开动脑筋,细心思考,写出自己的观察所见与心得感悟板块三 例文引路,整理日记1.指导学生如何把前期的观察内容整理成观察日记2.课件出示观察记录范例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研读例文,学习写作1)出示范例:《绿豆发芽的观察记录》绿豆发芽的观察记录观察对象时间状态颜色绿豆发芽3月27日将绿豆泡在杯子里,用潮湿的纱布盖住外壳是绿色的3月28日绿豆没有动静3月29日绿豆没有动静3月30日绿豆开始膨胀外壳颜色变浅4月1日绿豆破皮,露出小芽小芽是乳白色的4月3日小芽长到了一厘米左右芽瓣是嫩黄色的4月5日小芽又长到了约三厘米芽瓣变成了黄绿色(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内容①阅读习作要求,通过圈画重点词“变化”,让学生知道写观察日记主要是把事物的变化写清楚②让学生读读上表呈现的观察记录,把表现绿豆变化的相关语句勾画出来,明确这是需要整理的内容。
3)确定日记重点①学生通读观察记录,勾画出重复部分或没有明显变化的地方如,上表中有两天绿豆都没有动静,明确这样的内容可以略写或不写②标注出感兴趣或变化大的地方如,上表中的“绿豆开始膨胀”“外壳颜色变浅”“小芽长到了一厘米左右”等,明确这是日记的重点内容4)指导清楚表达①通过交流“感兴趣的变化是什么”或“变化大的地方”等话题,指导学生把绿豆的变化说清楚在交流中,可以就发言内容进行采访、质疑或补充,也可以再次观察实物或照片,让学生知道写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把它的根、茎、叶在颜色、长度、大小上的细微变化写清楚②在上述基础上拓展开去,指导学生怎样把其他事物的变化写清楚如,写动物的生活习性,可以把它们在饮食、睡眠、活动等方面的变化写清楚;写气候的变化,可以写写自己身体的感受、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等③除了指导学生写清楚事物的变化,还可以指导学生写清楚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可让学生再读一读《绿豆发芽的观察记录》,看一看实物或照片,说说当看到绿豆每个阶段的变化时,自己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心情学生表达想法和心情的方式,既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如“绿豆露出了白白的小芽,像调皮的孩子探出了脑袋,正在张望着外面的世界”“看到这些小不点儿,心里喜滋滋的”等。
此外,要鼓励学生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从而使行文更加生动有趣,如“绿豆的小脑袋间长出了兔子一样的耳朵”“芽瓣撑破了薄薄的衣裳”等5)梳理形成日记①学生在整理自己的观察内容的基础上,动笔完成观察日记②教师可作如下提示:观察日记的格式是先写日期,再写正文;为了让别人看清楚观察的过程,日记中有时要交代必要的观察时间,如“经过三天的等待”“漫长的一周过去了”等,也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如“刚才、之前、然后”等,把观察的过程自然地衔接起来;如果能附上展示观察对象不同阶段变化特征的图画或照片,让观察日记更加丰富,就更好了③如果学生是在每次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当天就完成了一篇观察日记,可让学生根据上述指导进行补充、调整、修改,形成最终的观察日记第二课时1.围绕上节课教授的方法,整理并修改观察日记2.小组内分享习作,学会评价板块一 自主习作,巡视指导1.过渡:怎样才能写好观察日记呢?经过讨论和实践,我们发现只有连续而细致的观察,准确而具体的语言,才能让我们的日记活灵活现现在请对照自己的观察日记,看看有哪些方面需要修改2.学生静心修改日记教师提示:围绕观察方法,有重点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