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火店乡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0103978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火店乡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火店乡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火店乡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火店乡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火店乡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

2、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

3、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

4、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

5、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B. 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是因为中国古人的砖石建筑的水准低。C. 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而西方比较重视建筑的文化载体价值。D.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

6、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B. 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C.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D.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B.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

7、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C. 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D. 由于中国的古建筑以现世为重,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所以形成了中国百姓追求现世幸福的宗教信仰。参考答案:6. C 7. A 8. D【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B项,结合第二

8、段内容分析,“是因为中国古人的砖石建筑的水准低”错误。D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故选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

9、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文章认为,中同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故选A。【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分析可知,因果倒置。故选D。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科学管水是件大事 1月29日公布的中央“一

10、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表示,今后五年中国将基本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将成为三道“红线”。 “一号文件”专谈水利,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重视水利的原因在于,水利不仅关系中国的防洪、供水、粮食生产,更关系到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同时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 如果说“一号文件”是一个蓝图,那么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如何把蓝图变为现实。从重视水利到科学管理水的距离当然不可能是零,但是,这个距离应当是越接近零越好。否则,如果五年内达不到目标,则每个中国人都会因水而蒙受重大损失,每个人都可能因为缺水而陷于

11、生存危机和痛苦之中。 中国水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极端的背反上面。一个极端是中国的水资源极度缺乏;而另一个极端则是中国人的用水无论是生产和生活用水都极为浪费。按理讲,资源缺乏理应节约,但是水资源缺乏的中国却又是水浪费最严重的地方。中国是个大国,以河流为主的水资源分布南北,这也形成了今天中国对水资源实质是按行政区域进行管理,这就有违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因为对水资源按行政区域管理会把取水、用水、排水、治理等过程人为分割,用水的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治水,治污的不管水的重复使用等等。最终造成水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并导致水危机。 对于水的科学管理,许多国家已经提供了一些较好的经验。例如,在以色列,关于水的一

12、个重要观念是,一个人拥有土地的产权,但并不拥有位于其土地上或通过其土地境内的水资源的权力。与此观念相适应的做法是,以色列于1959年颁布实施了水法,规定以色列的水资源是公共财产,由国家控制,用于满足公民的需要和国家的发展。 此外,对水资源管理比较好的国家也对公民的用水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即实行用水许可证制度,无论生产、经营还是生活用水都实施许可证。学习他国的经验,建立科学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中国这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清水长流造福百姓。(选自2011第3期百科知识)5下列关于“一号文件”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号文件”表示,今后五年中国将基本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达到科学

13、管水的目的。 B“一号文件”第一次谈水利,因为水利不仅关系中国的防洪、供水、粮食生产,更关系到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 C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将成为水资源管理的硬指标。 D“一号文件”这个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是决策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是一个艰难发展的过程。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资源缺乏的中国是水浪费最严重的国家。 D按行政区域进行管理水资源违反了资源的自然属性。 C以色列法律规定,水资源是公共财产,由国家控制,以满足公民需要和国家发展。 D大多数国家都已实行了用水许可制度,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学习。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水利具有

14、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对国家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B如不能实观科学管水的目标,未来中国可能因为缺水而陷于生存危机和痛苦之中。 C取水、用水、排水、治理等过程的人为分割,造成水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 D只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参考答案:5B(原文为“第一次专谈水利”。)6D(“大多数国家”说法不准确,应是“对水资源管理比较好的国家”。)7D(“只要就”充分条件使用不当。)3. (9分,每小题3分)三峡猿啼之谜江水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

15、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啼的秘密。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进行。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年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小雄猿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会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别人侵犯,二是为了呼唤离家子猿。 说到三峡猿啼,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两岸啼。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当年李白过三峡,正是“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但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却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岸,而鲜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