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47078842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A 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 尽量往楼顶跑C 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 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B 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 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D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假设B 收集证据C 设计实验D

2、 得出结论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 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 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5.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没有进行预热A B C D 6.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盛有空

3、气,集气瓶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 集气瓶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没有必要盖玻璃片B 现象是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中产生白色浑浊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D 因为集气瓶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7.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能观察到()A 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B 均匀的变黑C 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 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8.以下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步骤,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氮气不助燃、二氧

4、化碳也不助燃B 步骤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C 步骤四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D 步骤二中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9.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发光发热B 有颜色的变化C 有其他物质生成D 有气体、沉淀产生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1.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 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 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D 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把湿的衣服晒干B 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 把石蜡加热熔化D 把棉线织成布

5、1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A 用镊子B 用玻璃棒C 用药匙或纸槽送入D 直接倒入14.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 AB BC CD D15.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假设B 设计实验C 收集证据D 得出结论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细口瓶的塞子要_在桌面上。(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

6、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_(填序号)。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先对试管进行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17.组装一套实验装置,仪器装配的顺序是按照_的顺序。18.化学实验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_。(2)用量筒量取20mL水仰视读数

7、,量取水的体积会 _(填“偏大”或“偏小”)。(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写一点即可)。20.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

8、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尽管二氧化碳密度比较大,但在玻璃杯很小的空间内,两支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了,会漂在上面,所以使上面的蜡烛缺氧先熄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可滤出有害气体,所以A说法不正确;B.楼房失火产生的二氧化碳

9、受热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会上升,且产生的烟等有害物质也会上升,不能向楼顶跑,所以B说法不正确;C.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会上升,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所以C说法正确;D.因为是高层着火,跳楼会造成身体伤害,所以D说法不正确。2.【答案】C【解析】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不一定生成新物质。水加热变为水蒸气就是物理变化,故 A错;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碳酸钙加热生成两种新物质氧化钙和水,是化学变化,所以不能以变化是否需要加热来进行判断;发光放热是一种现象,不应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依据,如电灯发光放热时并不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D错;C选项明确了物质

10、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所以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3.【答案】C【解析】科学探究中的过程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打开瓶塞观察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4.【答案】B【解析】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瓷碗破碎,故A错误;B.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故B正确;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错误;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水加热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5.【答案】C【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11、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没有进行预热。所以答案应选C。6.【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题意: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II中产生白色浑浊现象。可知CO2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由于只是加入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判断其中氧气的含量,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7.【答案】A【解析】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温度越高,火柴梗炭化的越快,故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8.【答案】B【解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中和空气中的氧气、二

12、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A.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步骤二: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是为了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于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三: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蒸气遇冷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步骤四:

1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其中一块哈气,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呼出气体中均会熄灭,步骤二中不能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故选项说法错误。9.【答案】C【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上述现象发生,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也是物理变化。我们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应抓住它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10.【答案】D【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正上方;取用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故A、B、C的操作方法均不正确;所以答案应选D。11.【答案】C【解析】橡皮塞应旋进容器口;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故A、B、D的选项都正确。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也应该旋进橡皮塞,而不能压进橡皮塞孔中,以免造成玻璃仪器的破裂。所以答案应选C。12.【答案】B【解析】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