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1)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47077933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A 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 尽量往楼顶跑C 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 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B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C 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D 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气味B 振荡试管C 贮存氧气D 倾

2、倒液体4.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A 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B 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C 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D 上述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仪器已经洗净5.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化学反应。下列能量转化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 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B 用锂电池给手机供电C 发电厂利用煤燃烧发电D 使用液化石油气煮饭6.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木柴劈成块B 西瓜榨成汁C 残雪化成水D 高粱酿成酒7.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

3、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8.以下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步骤,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氮气不助燃、二氧化碳也不助燃B 步骤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C 步骤四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D 步骤二中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9.若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再加热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在试管中加入

4、23 mL液体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回原处A B C D 10.如图,一只小猫安详地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制作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 透气B 导电C 绝热D 透水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 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 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D 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车胎爆炸B 高粱酿酒C 酒杯破碎D 汽油挥发1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选项AB 选项BC 选项CD 选项D14.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的规则的是( )A 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

5、用B 用药匙取一些蔗糖,尝一尝是否有甜味C 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D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夹取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B 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 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D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将下列各仪器的名称写在其用途相应的位置(1)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_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3)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_ (4)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17.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

6、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含_。(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_(填序号),但这样做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1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

7、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后生成了;石蜡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

8、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写一点即可)。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21.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

9、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尽管二氧化碳密度比较大,但在玻璃杯很小的空间内,两支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了,会漂在上面,所以使上面的蜡烛缺氧先熄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可滤出有害气体,所以A说法不正确;B.楼房失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会上升,且产生的烟等有害物质也会上升,不

10、能向楼顶跑,所以B说法不正确;C.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会上升,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所以C说法正确;D.因为是高层着火,跳楼会造成身体伤害,所以D说法不正确。2.【答案】C【解析】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A说法正确;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B说法正确;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说法错误;蜡烛受热熔化,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说法正确。3.【答案】D【解析】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振荡试管时应用手腕振动,而不是上下震荡;贮存气体应用集气瓶,不能使用广口瓶。故A、B、C的操

11、作方法均不正确。所以答案应选D。4.【答案】C【解析】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所以答案应选C。5.【答案】A【解析】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选A。6.【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木柴劈成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西瓜榨成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残雪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高粱酿成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7.【答案】D【解析】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工具,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时,说明猜

12、想是错的,应改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进行验证。8.【答案】B【解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中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A.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步骤二: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是为了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于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三: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

13、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蒸气遇冷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步骤四: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其中一块哈气,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呼出气体中均会熄灭,步骤二中不能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故选项说法错误。9.【答案】C【解析】若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再加热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首先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回原处,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所以答案应选C。10.【答案】C【解析】该题中利用高分子材料聚硅氧烷制成的隔热板,使这只小猫受到保护,能安详地坐在该板上。这种材料是一种透明橡胶,具有隔绝强热功能,属于物理性质。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考查了高分子材料的具体应用。正确分析题中信息是关键。11.【答案】D【解析】A.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却是物理变化;B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光合作用、钢铁生锈都不需加热,却是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不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变色是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D物质燃烧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