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彰驿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6489000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彰驿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沈阳市彰驿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彰驿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彰驿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彰驿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谆谆告诫其子曰:“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自言年轻时写诗,只知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到了中年才领悟到,诗为六艺之一,肩负着治国安邦之使命,岂可等同于文字游戏?如果要立志做个诗人,那就务必懂得,声韵偶对、字斟句酌只是雕虫小技,仅仅在这上面劳心费神、花样翻新,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重要的是要

2、在“诗外”即在“道”上下功夫。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要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阅视野与胸襟。胸中有丘壑,下笔才能满纸云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字里行间才会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真真切切地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体悟社会中的美与丑、清与浊、正与邪、真与伪,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当今这样一个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歌德曾经说过:“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一个人的品格和操守、修养与情怀、才思与识见,都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和启发。庄子曰:“且夫水

4、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诸葛亮曰:“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善于不断从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才能在创作时,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才能拥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节选自赵海菱文艺的“技”与“道”,光明日报2018年12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5、确的( )A. 陆游写诗不只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因为他领悟到,诗歌不等同于文字游戏。B. 如果想成为诗人,不应只讲求声韵偶对,字斟句酌,更应讲求在“道”上下功夫。C. 每一篇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都是作者投身时代并真切感受、体悟社会后完成的。D. 成功的文艺创作,必然既有“技术”的训练,又有对“道”的体察与感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结构严谨。开头结尾均强调论点,即“文艺创作的道比技更重要”。B. 文章论证充分。综合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有理有据。C. 文章思路清晰。文章先提出如何体察感悟“道”的问题,再以并列结构的方式进行论证。D

6、. 文章内容充实。引用陆游、庄子、杜甫的文字来说明应从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胸中有丘壑,作品有了深刻的内涵,才情方能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B. 在当今这样走向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C. 广阔的社会生活,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中都蕴藏着艺术创作之“道”.D. 歌德认为,艺术大师的伟大,除了他们善于汲取前人的精华,还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参考答案:1. A 2. D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题,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注意比对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

7、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陆游写诗不只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因为他领悟到,诗歌不等同于文字游戏”遗漏重要信息,舍本逐末,文本说:“他自言年轻时写诗,只知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到了中年才领悟到,诗为六艺之一,肩负着治国安邦之使命,岂可等同于文字游戏。”只求技巧“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重要的是要在“诗外”即在“道”上下功夫。”故选A。【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

8、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D,偷换概念,“文章内容充实。引用陆游、庄子、杜甫的文字来说明应从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引用陆游诗句是为了说明应从“道”上下功夫,应改为诸葛亮。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注意考题的常见的错误类型。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张冠李戴,使才情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的应该是“生活”,而不是“作品深刻的内涵”;选项B,混

9、淆已然未然,原文是“文艺工作者要成为”;选项D,原因出错,多了信息:“歌德认为,还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原文说,歌德曾经说过:“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可见,歌德认为伟大的成因仅在于吸取了前人的精华,“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原文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故选C。【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

10、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没有约束的科技是危险的 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很强大的自主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秩序。如何让科学的发展始终朝向善的道路,就是今天人类亟须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这个时代背景出现的,从中不难发现科技伦理出现的被动性。在经历一系列惨痛教训后,人们终于认识到不加约束的科学是非常危险的,任何国家或个人都无法承担其可怕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伦理的水平直接标度了科技发展的成熟度。 科技伦理的出现是科学建制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11、,这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科技伦理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有效的规范,保证研究的所有环节都处于伦理的规训空间内,使研究的整个链条都指向追求善的目的。为了清晰展示科技伦理的作用空间与复杂性我们可以简单勾勒出科技伦理发生作用的空间结构:政策环境、研究主体、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在这个研究链条的每个环节内都存在伦理缝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伦理学中诸多理论流派的分歧,大多与对伦理行为的空间结构侧重点的选择有关。关注行为主体动机的学者,侧重于强调道义论,即行动者的动机是否是善的;后果论者倾向于根据行为结果来判断行为是否是善的;注重过程的流派倾向于采取功利主义模式,认为一个

12、行为如果能取得综合收益最大化,那就是善的。从中不难看出,提炼出具有普遍实践操作性的伦理规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对科技伦理而言,如何使这个研究链条的运转既满足研究的目的,又不违反伦理的要求,实在是很复杂的事情。在这条研究链条上存在诸多值得探讨与约束的地方,否则,科学就会从人类的福祉变成人类的噩梦。科技成果引发的恶不仅仅包括那些基于前沿知识而来的新奇危险,还包括更多的基于普通知识的平庸的罪恶。 由于近代科学是西方的产品,在其发展过程中,西方人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伦理规范,而对于中国人来讲,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我们没有与此相对应的传统与经验,因而在科技伦理上存在先天的不足。 由于西方具有悠久的宗

13、教传统,即便科技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并无相应规范,其工作还是会受到宗教伦理的约束。而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是基于农业社会建构出来的,仅仅解决了人伦与社会秩序问题,而建制化的科技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因此,根本不可能从儒家伦理中分化出符合科技发展的现代科技伦理观念,就此而论,其可资借用的理论资源并不多。同时,我们的文化也缺少对于至善的一种普遍的形而上思考,故而,在面对社会结构整体变迁之时,我们原有的伦理规范大多处于失灵状态。再加上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故而很难涌现出新的生产方式与制度安排,这就导致很难出现伦理规范的革命性变迁,致使我们的伦理规范总体上处于退化阶段,甚至在一些领域我

14、们根本就没有比较成型的伦理规范。在社会分工进程加快的现实的倒逼之下,伦理空白之处随处可见,伦理领域是一片亟待开拓的处女地。 另外,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也缺少这方面的系统训练,从而导致我国科技人员对于科技伦理的认识与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这就意味着,随着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投入的增加与从业人员的大幅增长,以及功利主义评价模式的形成,完全可能导致一部分科研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约束地从事后果高度不确定的研究。没有规则的市场是混乱的,没有伦理约束的科技则是危险的。 所有的优秀与卓越都是规训的结果,因此,践行负责任的研究,恰恰是中国科技界应该展现给世界的一种风格与品相。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15、一项是 ( ) A科学的发展已具备很强的自主性之后需要一定的约束,科技伦理为此而被动地出 现,它的目的是更好地规范科学的发展。 B仅仅解决了人伦与社会秩序问题的儒家伦理不适应T业化时代的科技伦理要求, 因此,我们急需构建科技伦理规范。 C政策环境、研究主体、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是科技伦理链条的几个环节,每 个环节内都存在伦理缝隙。 D近代工业社会出现了科学的建制化,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建制化的科学 接受科技伦理的规训。2关于中国为什么要推进科技伦理研究,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没有自己的科学,科学是舶来品,没有与此相对应的传统与经验,在科技伦理 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因此要加强科技伦理研究。 B在社会分工进程加快的现实的倒逼之下,推进科技伦理研究将引发新的生产方式 与制度安排,从而引发伦理规范的革命性变迁。 C从儒家伦理中不可能分化出符合科技发展的现代科技伦理观念,因为儒家伦理是 基于农业社会建构出来的,而建制化的科技是近代T业化的产物。 D我国的教育体制中缺少科技伦理的系统训练,导致一部分科研人员在利益的驱使 下,没有约束地从事后果高度不确定的研究。3根据全文内容,以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