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徐家庄乡徐家庄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4516481 上传时间:2022-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徐家庄乡徐家庄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徐家庄乡徐家庄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徐家庄乡徐家庄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徐家庄乡徐家庄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徐家庄乡徐家庄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右图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A法国 B德国 C苏俄 D日本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

2、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本题不仅要分析图表反映的信息,还要根据时间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作答。2. 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参考答案:B3.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作者认为的“求变之风”是指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中国振兴 D日本崛起参考答案:A材料“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是指资本主义民主精神,“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以及“20世

3、纪80年代”可以判断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故A项正确4. 央视热播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专卖制度被废除A B C D参考答案:A5.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参考答案:A由材料中的“由以

4、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知这种做法是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生活问题,所以是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苏联的改革中除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触及了体制的实质外,其他的改革都没有涉及到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后期,所以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城乡的比较问题,所以C项为无关项。D项是1928年的做法,是实现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所以在时间上与内容上都不符合题意要求。【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与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本题的迷

5、惑性很大,从时间上看它不应该是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从内容上看又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一个改革,所以容易错选为B项。其实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触及了经济体制的实质的,所以通过这个要点可以排除干扰项。6. 右图漫画中有四个人物形象,其中美国高大健壮,英法两国依附其左右,美国正在对代表联合国的瘦弱的女士用命令的语气说:“You try it,sister!”此漫画反映的正确历史信息不包括A美国以“冷战”推行霸权主义 B英法当时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C联合国一度被美国操纵 D苏联在铁幕后消极应对参考答案:D7.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

6、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完全自由竞争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国家干预调控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全面衰退参考答案:B8. 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实现中央集权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参考答案:D9.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

7、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参考答案:B10.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心学“思想。故选C。11.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

8、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参考答案:A12. 儒林外史记载:两个读书人在茶馆喝茶,看到一个商人,大概挺有钱,也儒冠儒服,一副知识分子的打扮,坐在那里喝茶,于是把那个商人一阵好打:你也敢来冒充儒生!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抑商政策大行其道 B商人败坏社会风气C社会秩序需要维护 D社会等级观念盛行参考答案:D材料中描述了在明清

9、之际,社会生活中经商意识较为深厚,出现了大商人群体。但是从读书人对商人的态度可以看出,社会等级观念还是存在轻视商人群体的思想。 13. 毛泽东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伟大领袖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 )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继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 C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 D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参考答案:D14.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参考答案:C15.

10、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参考答案:D16.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中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从根本上A保护私有财产 B追究刑事责任 C体现公共意志 D保护监护人权利参考答案:A17.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十分突出。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有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巨型计算机研制居世界领先水平 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A. B. C. D.

11、参考答案:C【考点】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试题解析】此题应抓住题干中的“改革开放时期”这一关键词,即1978年以后。都是1964年,是20世纪90年代,是2003年,符合题意,故选C。18.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根据题目中众议院的“热”和参议院的“冷”可以得出考查参议院与众议院权力的相互制衡,大州与小州的利益冲突主要在国会代表的比例问题上,故A项错误;

12、国会掌握立法权,题目强调参议院与众议院彼此制约平衡,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南北方的争论焦点在于黑奴问题和关税问题,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9.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太宗)命曹彬取幽州,众将皆知,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这说明当时A宰相权力受到削弱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军事行动保密性强参考答案:A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枢密院是北宋时期掌管军事的机构,最高长官称枢密使,据材料记载,“宰

13、相,与枢密对称两府”、“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即宰相)不预闻。”说明宰相无法干预军政,相权受到较大削弱。故选A。20.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51年,我国公安部颁布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可视为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的起源。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标志着全国城乡统一户籍制度的正式形成,也奠定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格局。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2013年11月,中共中央指出,要“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摘编自李平户籍改革50年回眸: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