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家长教育体会发言二

上传人:151****513 文档编号:244240768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小学家长教育体会发言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小学家长教育体会发言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小学家长教育体会发言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小学家长教育体会发言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家长教育体会发言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棍棒教育:“不得已而为之”的家教决择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写这样一个题目,很多人会反对。我想说的是,我并不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教育出状元”的“封建专制教育”壮威,而是在认真回答12月份家庭教育家长作业中关于“读了这篇文章,您还为棍棒教育是可以使用的吗”一题的发问。家庭教育专家董进宇在传统教子理念质疑:棍棒教育(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56页)中运用一系列假设,直接推导出一连串的“严重结果”,以此提出了质疑棍棒教育的两个“绝对”观点,即棍棒教育绝对要出严重问题,棍棒之下出孝子是绝对错误的观点。笔者不禁要问:棍棒教育就那么一无是处,棍棒教育中的问题就如此“绝对”?大家知

2、道,无论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还是伟大的科学先哲,都在“绝对”的问题上十分谨慎,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相对”的前提基础之上的,至今都被证明是真理。一位先哲说过,“世界上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看问题绝对化,不仅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现实依据。另外,他的这种“绝对”理论还建立在“假设”的情况基础之上,更让人产生“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可笑韵味,说服力不强。就问题本身而言,“假设”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对于科学研究而言,请慎用“假设”,家庭教育容不得假设,必须以实证为依据。毛泽东同志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强调,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考虑问题,开展工作;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美国

3、现代教育家杜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玛卡连珂以及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都十分强调实证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科学,必须以事实说话,切忌把一切问题绝对化和建立在假设基础之上。教育,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百度百科解释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为“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为“专门组织的教育,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也包括半日制、函授制等”。中国古典的教育文化中,提倡爱的教化,重视人的情感、心理的健康培育,但“头悬梁、椎刺骨”、“家道严明”等系列教育理念并不是没有一点科学价值,相反积极性大于负面性。同理

4、,封建私塾的戒尺教育模式也并不是一文不值,相反,正是在那种提倡家道严明教育思维体系下产生了一大批至今令世界为之赞叹的古代发明和世界级创新大师。诚然,传统教育理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摒弃,但如果简单地将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棍棒教育与现今流行的“家暴”联系起来,甚至使两者等同,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我们知道,家暴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棍棒吓打,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如果将两者混为一潭,用形式代替实质、将现象等同于本质,就会在方法论上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如果这样,那么“棍棒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而是一种赤裸裸的“泄愤”、“暴力”和“恶毒的摧残性攻击”,这些赤裸裸的东西并不以教育为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目的,完全

5、是一种“情感攻击和报复”,与教育这个文化概念根本沾不上边。在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文化占有很大的比重。比如,严氏家训、曾国藩家训等都是比较有名的家庭教育范本,而这些家训中很大部分是强调家教严明的重要性。同样,杨家将、岳家军等中国历史上能征善战的军队主帅无一不是强调“家有家法,军有军规”,难道这样的环境中调教出来的孩子都是变态?事实上,他们的“家法”就是以棍棒为载体的惩戒、责罚,是为了让弟子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教化育人为目的,与单纯的泄愤和报复所不同的典训育人方式。所以,必须严格区分有原则的教育惩戒、责罚与毫无理性的泄愤、报复的鲜明界限,让教育价值回归本位,产生真正意义的教育引导正能量

6、。最后我想,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自有专家的思维和视角,各人都有各人的观点和看法。在此,我认为:一、棍棒教育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家教决择。我举个例子,父亲是一位农民,没有多高的文化,平时话不多,也没有掌握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方式,对我的教育办法,就是棍棒教育(再强调一点,棍棒教育是从教育意义上理解的棍棒责罚,是培育模式,并不是泄愤)。我上小学时,家里农活很忙,但他能坚持做到两件事:一件是坚持每天亲自到学校察看一趟,从教室后的窗户里看一眼我在干什么;另一件是每天必须要听写当天学的生字或考考我当天学的算术题。这两件事天天坚持,如果发现问题,晚上必然“修理”我。修理的办法就是棍棒打我。方法是这样的:首先

7、,让我自己说说今天有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或者让我数数自己在考核中的问题有多少(那时,老师根本不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晚上放学就是干家活,父亲每天的考核就是对当天学校教育内容进行巩固性考核),父亲将错误量化,并折算成棍棒责罚次数,以此作为依据;其次,让我选择受罚“工具”。有粗细两种,粗的是拌猪饲料的棍子,细的是吃饭用的筷子,棍子专打屁股,筷子专打手掌心,受罚工具要由挨打者自己挑选,你选好了由他来实施;第三,谈想法,做保证。挨过打后,要说说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并做出努力改正的保证。这是真实的案例,虽是棍棒惩罚,但完全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十多年过去了,我理解父亲当时“望子成龙”心情和“没做好就要受罚

8、”的家教理念,跟现在社会的法治思维是一致的。在那个时代,父亲完全是本着教育培养我的目的为出发点,责罚我并不是泄私愤,并不是赤裸裸的情绪报复,而是成熟的棍棒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棍棒前有沟通交流,拿出问题换算而来的责罚数量依据;棍棒中有思想教育强化和情感交流认同,让人不生怨有恨;棍棒后有教育转化的内动力激发,让人奋发图强。试问,这种棍棒能不能称作教育,教育理念科不科学?作为农民,你还希望他有什么更好的教育思维方式呢?对于那个年代像父亲一样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说,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家教决择,在那种应试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社会中,没有什么更能让人形成教育共识的科学理念了。至今,父亲至今不后悔,

9、我也理解他、尊重他。二、棍棒教育必须建立在态度端正、思想认同、情感沟通的基础之上。小时候,母亲也时常用柳条抽打我们姐妹三人,比如:我们跳进河里把身上弄得满身泥,偷偷跑到公社果园里摘苹果,几个小伙伴联手跟另一帮小孩打架,等等坏事都干。这些事父亲装作不知,母亲知道后就要抽我们,母亲抽我们哭,我们哭母亲也哭,抽来抽去,最后都是母子几人哭成一团、痛哭一场,母亲说什么“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咱家里穷,人穷不能志短”等类的话。说实话,到现在我没有怨恨过母亲,她抽我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心理阴影,相反我觉得天底下没有谁的母亲比我母亲更伟大、更疼我们。由此看来,家长施行棍棒教育,只是要出于教育的目的,任何自认为

10、科学的教育方式都可运用,实施中要把握三点:第一,态度端正。拿起棍棒时,想着要报复,想着自己气不顺了要泄愤,想着要把孩子打死以绝后患(山西继母的案例),那么这样的棍棒方式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谋杀,不如不做。第二,思想认同。打归打、骂归骂,道理要讲清,是非要曲直,良莠要分开,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真培养,什么是假教育,才能真正懂得棍棒在教育中的份量和价值,才能把握尺度,掌握分寸。第三,情感沟通。亲情是最纯真、最真挚、最动情的情感,父母与子女的情感沟通最容易也时常被误解。在此,我建议大家唱唱歌,看看电视,学习情感教育沟通之道。歌,是由军旅歌唱家闫维文的代表作母亲、刘和刚的父亲和高原歌手亚东的慈祥的母亲,听歌理解歌词的意思,用一生去解读,父母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让儿女深悟其中之意;电视,是几部情感大剧渴望、暖春、闯关东、激情燃烧的岁月、进藏先遣连,其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讲的是文化大革命中主人公受到迫害,面对党和国家的错误,他说:“父母也有错怪孩子的时候,难道这种错怪也有解不开、需要怨恨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