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桥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2676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桥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桥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桥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桥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桥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桥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1016题。(24分)诗经里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美酒,以介眉寿”的句子。人们在翻译时,往往将 “剥”翻译成“击打”,其实,“剥”是“落”的意思,可以想见在那个时候,枣是成熟掉落在地上的,并不需要击打,击打是人们后来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日积月累的经验,人们终于摸透了枣树的“犟脾气”:越是被抽打厉害的,来年结果越多,反之,越是未被抽打的,来年结果就越少。枣树的这种特性,似乎阐释了一个历史的真理:未经磨难,难有成就;磨难愈多,成就越大。中国历史向来就有一条二律悖反的规律:人才的成就与命运

2、的好坏成反比。至少,杜甫是一个例子。他壮志凌云才华横溢,一生却过得凄凄惨惨。这位大诗人在又呈吴郎写过枣树。杜甫漂泊到夔州时,住在成都西郊的草堂,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介意,只因老妇人衣食无着、无儿无女,枣树就是她的生活来源。后来,杜甫搬家后,把草堂让给亲戚吴郎,吴郎一来就在草堂周围插上篱笆,禁止他人打枣。杜甫就写下诗句来劝告吴郎。诗圣的悲悯情怀,不知会不会感化吴郎?我没到过现在的杜甫草堂,也不知这几棵枣树如今还在不在?枣树貌不惊人,但枣花蜜是最好的蜜,枣果被称为百果之王,枣木也是良材。白居易有杏园中枣树一诗:“人言百果中,惟枣凡且鄙。皮皱似龟手,叶小如鼠耳。胡为不自

3、知,生花此园里?”先是以自嘲语气写枣树丑陋没有自知之明,来到这个世上纯属错误,然而接下来却说: “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已。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赞美枣树旺盛的生命力是谁也挡不住的。诗末又言“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只有忍辱负重、木质坚硬的枣树是担负重任的良材。枣树在鲁迅先生的秋夜里最是让人费解:“在我的后院,可以看到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后来有学者研究出这两棵枣树一棵象征鲁迅,一棵象征周作人,两兄弟隔膜很深,互相孤立;还有人说这是作者无聊寂寞心境的外化:连树都是如此单调!鲁迅希望一棵是枣树,另一棵

4、最好是别的什么树,可另一棵树竟然也是枣树!我却不以为然,枣树,在逆境中顽强地生长,在孤寂中壮大。鲁迅在秋夜中还写道:“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杆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地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枣树在先生笔下,其实是黑夜中正义的灵魂,也是先生无声的、顽强的自我象征,这种写法只是表明他对枣树的偏爱,强调自己的人格和立场罢了,这一点,和白居易是相通的。同时代的郁达夫写有一篇名作故都的秋,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很久了,可惜的是大多数老师没有注意这篇文章中关于枣树的描写:“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5、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其实颇具深意,枣树不择地点地顽强生长,随遇而安,不就是郁达夫颠沛流离又不甘沉沦的生活写照吗?枣树是乡土的象征,萧乾的枣核写得颇为深情。他记叙动身到美国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托他带几颗生枣核,他觉得很蹊跷,等带到之后,才知同窗常常想起北京总步胡同的枣树,想让故乡的枣核在他乡生根发芽,以慰思乡之情。几粒小小的枣核,也可以牵出叶落归根的向往。而我犹感动于作家发出的跨越沧桑的感叹,“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只有其貌不扬的枣树才能够与这份沧桑融为一体,换到别的什么果树,杏树、梨树、桃树、李子树,好像都不大揩调,就像枣树那斑驳粗糙的树皮更适合布满老茧

6、的双手去抚摩,而非纤纤玉手去戏耍。枣子红了。日子火了,似乎是好事。但如果碧青的枣子中间,有几颗提前红了呢?这种情形,想必好多人都看见过,但思索过原因的人少,从中悟出哲理的人更少。而在诗坛享有“硬汉诗人”之称的牛汉,就观察过,思索过早熟的枣子,他看到自家的枣树上,总有几颗枣子红得特别早,就问祖母,祖母说:“那是虫子咬了心的。”果然,它们不久就枯干凋落了。诗人苦涩地自称“是一颗早熟的枣子”,是一颗被迫成熟的枣子,“一夜之间由青变红。仓促地完成了我的一生”,诗人请求别人不要赞美“我”,因为“我憎恨这悲哀的早熟,我是大树母亲绿色的胸前,凝结的一滴受伤的血。”诗人反思自己的一生,对历史和命运发出无可奈何

7、的悲叹“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很红很红,但我多么羡慕绿色的青春!”历史作弄,真像那些突然入侵的虫子,毁灭了珍贵的青春年华!现在的人们热衷繁华与高贵,会欣赏娇艳的桃李,美艳的玫瑰,名贵的兰花,对于卑微的枣花是少有人留意的了。10杜甫是唐朝的 (风格)诗人,自号 。(2分)11第9段划线句中的“这一点”在白居易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12下列选项中哪两项不符合文章有关枣树的寓意:( ) ( )(6分)A身世动荡,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量 B感情岁月的沧桑,怀念故土乡情C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D成为大家的人往往命运多磨难。E志高者往往与孤独相伴。 F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13第15段“我是一颗

8、早熟的枣子,很红很红,但我多么羡慕绿色的青春!”中牛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4有人认为牛汉的那颗“早熟的枣子”与整个文章的基调不吻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4分)15第16段的收尾收得好,请说明理由。(3分)16依照文意,另举教材中出现过的杜甫的一诗(或诗句),具体分析其中表现的“悲悯情怀”。(4分)参考答案:10.现实主义 少陵野老11 白居易通过写枣树的忍辱负重、木质坚硬,喻外貌不起眼,但能担当重任的人。表达了他的人格理想。(如果直接引用“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再作分析也对;引错则错。)12 C F13 羡慕青春年华,为自己夭折的青春痛 心。(为应有而没有的青春或

9、者短暂仓促的青春而痛心也可以)(抄“对历史和命运发出无可奈何的悲叹”1分)14通过对比,反映了当代人追逐繁华高贵,而对质朴而内涵丰富的事物却很淡漠的社会现实。结尾处一笔,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15不同意。看起来前面写枣都从正面展开,而牛汉那颗“早熟的枣子”却是苦涩的,但是全文写枣树都是突出它的磨难、孤寂和沧桑,基调的是沉重的、压抑的。所以二者是吻合的。这样处理把“文人与枣”的话题引入到令人深思的哲理层面,丰富了“文人与枣”的内涵。16 诗句举例1分,具体分析3分,要能够体现悲悯情怀登楼/登高/蜀相/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前五首诗,需要诗句)/石壕吏(需要概括内容)

10、也可以放宽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或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

11、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驭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

12、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

13、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选自2010年8月5日科技日报)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

14、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继续恶化,就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

15、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不忘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台湾地区力主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清朝的军队战斗力。参考答案:1答案: A (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2答案 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原文是“偶尔还会发出惊叹”。)3答案 A (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