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大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415903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大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武汉市大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武汉市大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大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大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大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沧,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 亡国和王天下。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文中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懑。他最后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2、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文章题目表明他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 大学 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

3、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怀。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再次是主人意识。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最后是以正心为本。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限于历史条件,在

4、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 “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紧联系在一起。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

5、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B. 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即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是每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C. 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唤醒人们应作深入的自我检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要自我修正。D. 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难时都有“天下兴亡,匹夫

6、有责”的呐喊,其中梁启超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倾,都有责任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述自己的这一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议论。C. 孟子认为人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即拥有天下情怀。D. 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后世广泛流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这

7、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人。B. “正人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纣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小到个人修养大到社会的兴衰,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D. 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

8、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参考答案:1. B 2. B 3. A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实用类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9、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B项曲解文意, 由原文“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又是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错。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B 项曲解文意,“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错,原文是“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10、的一项”或者“符合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题中B项曲解文意,与文章内容不符。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A项曲解文意,选项中 “ 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的说法绝对,原文是“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由此可知A项错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5分)流水和高山 赵丽宏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贝多芬和莫扎特。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些愁苦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关在屋子

11、里,一遍又一遍倾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听这些优美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莹的流水洗濯着我的疲惫的双脚,驱散了我心头的烦恼。莫扎持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 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曾经听到一些自称喜爱音乐的人宣称:不喜欢莫扎特。仿佛喜欢莫扎特,就是一种浅薄。这样的看法使我吃惊。创造美,竟然可以成为一种罪过,岂不荒唐。我听过莫扎特生前创作的最后几部作品

12、,他的第四十交响曲,他的安魂曲。这些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中写成的音乐,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听这些旋律,只能使人对生命产生依恋,只能对生活产生憧憬。一个艺术家,面对着穷困和死神,依然为世界唱着美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把这样的境界称之为“浅薄”,那才是十足的浅薄。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

13、,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河,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音乐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

14、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全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是的,莫扎特和贝多芬,常常使我想起中国的李白和杜甫。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两山流水,绵延不绝。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是同一时代的两位大师。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是长者,是前辈,在艺术上,贝多芬对莫扎特满怀敬意,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而莫扎特生前听到尚未出道的贝多芬的曲子后,也曾真诚地预言说:“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较之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交流也许更少,两人之间大概也谈不上有什么友谊

15、,但是作为音乐家,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在莫扎特天神交响曲震撼天地的旋律中,贝多芬大概终于忘记他所有的成见,因情感共鸣而手舞足蹈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早已远去。欣赏音乐的现代人恐怕不会去计较作曲家当时的身扮,也不会去追索他对当时的皇帝持什么态度,更不在乎他当时穿的是“宫廷侍从的紧腿裤”。还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散腿裤”。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音乐家在作品中阐述了他对美的特殊理解,倾诉了他美妙的真情,那么,他的音乐就会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弦。因为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节选自赵丽宏流水和高山,有删改) 14从全文看,文章标题为什么取名为“流水和高山”?请概括作答。(4分)答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