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2558139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

2、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

3、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

4、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

5、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

6、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

7、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参考答案:1.答案:B(“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没有因果关系)2.答案:A(文中相关内容是“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非常完美不等于十分漂亮,而是与具体物象几乎完全吻合)3.答案:C(显然不能反过来推断“杜甫是妙王维是工,因为按西方艺术家的观点,王维的诗并不“逼真”。)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哲人的

8、乐园欧阳斌(1)哲人的乐园,是深邃、辽阔的思想之星空。在那凝思冥想之间,脑海有如混沌的暗夜。倏忽,这里一颗,那里一颗,亮起了耀眼的星星!当地上那星星般的眼睛与天上那眼睛般的星星亲切对视时,便是一种何等令人欢娱的情景。哲人自有哲人的星光。哲人的星光是深邃的思想。(2)雨果说: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3)在渺无边际的夜空里,思想的触角向四方伸展着,撞击着,结晶成一颗颗星光,这星光便成为高悲于历史之路上的一盏盏不熄的彩灯。(4)哲人们天生与享乐无缘。痛苦的炼狱对他们具有特殊的诱惑。而生活总是那样乐于成全他们,让他们在无休止的痛苦中煎熬。哲人的痛苦,固然与环

9、境有关,但最主要的,是他们看得太远太远。因了太远,便觉孤独。(5)哲人的快乐,来自于对功利的淡泊。有那么一种淡泊,才能保持宁静的超然心境,悠然地仰望着自己头顶的星空。他们的眼里不时地噙着热泪,泪水里闪着梦幻。他们为人类也为自己的痛苦悲哀,为人类也为自己的光明未来祈祷。他们用在空中自由自在移动的云彩般的游丝,织出人类的瑰丽的梦幻。(6)哲人的愚钝,来自于他们的疏于算计。在哲人们看来,世界上得与失其实是很难量度的。当你自以为得到时,你可能正在失去;你以为所得甚多时,你其实是在加倍地失去。相反,当你自以为失去时,你反而可能正在得到,你自以为失去甚多时,很可能你正在得到更多。哲人们的愚钝之所以显得如此

10、可爱,原因也就在这里。(7)哲人为自己构筑迷人的思想天地。无论风暴是怎样地癫狂,无论夜雾是怎样地浓重,这一片天地永远是得以解脱的碧绿的“安全岛”。(8)痛苦时无须寻求抚慰,这里自可化解;迷惘时无须指点迷津,这里自可廓清。这是一片海洋般深沉的世界,忽而电闪雷鸣,忽而风和日丽,忽而雪压冰封,忽而柳绿花红。(9)甚至当台风呼啸而来时,他却依旧悠然地站在这里,痴痴地仰望着美丽的星空。(10)哲人的乐园是超越时空的,在这里漫步,将会有无数奇特的际遇:数千年的哲人们在这里集聚,或大声争论,或小声交谈。思想是无所谓时限和国界的,但往往会有尖锐的分歧。(11)只因生命是一个谜,古往今来,才会有这么多的哲人如痴

11、似醉地寻找谜底。终生不懈地追寻一个属于自己发现的谜底,这就是哲人们生存的价值。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1)段“地上那星星般的眼睛”和“天上那眼睛般的星星”中的“星星”分别是指哲人的眼睛和哲人的思想光芒。B. 第(8)段“痛苦时迷惘时”运用了对偶手法,而四个“忽而”则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C. 全文围绕“哲人的乐园”展开,但第(4)段和第(6)段却分别写了哲人的痛苦和愚钝,与“乐”不符,应该删去。D. 文章作为哲理散文,语言形象生动,句式丰富,富于变化,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修辞运用自然巧妙,很有艺术美感。5. 请结合文本分析画线

12、句子的含义。 在渺无边际的夜空里,思想的触角向四方伸展着,撞击着,结晶成一颗颗星光,这星光便成为悬于历史之路上的一盏盏不息的彩灯。 他们用在空中自由自在移动的云彩般的游丝,织出人类的瑰丽的梦幻。6. 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文章给你的人生启迪。参考答案:4. C 5. “渺无边际的夜空”运用比喻修辞,意思是说人类愚昧无知的情形就如身处茫茫暗夜之中;“思想的触角向四方伸展着”是指哲人的思考方向;“一颗颗星光”指哲人们思想和智慧的成果;“高悬于历史之路上的一盏盏不熄的彩灯”则是指哲人的思想一直在历史之路上给予人们指导和启迪。地表达了哲人们的思考和智慧照亮了思想黑夜中人们的心灵。“云彩般的游丝

13、”指哲人们的思绪;“人类的瑰丽的梦幻”指美好的哲学思想。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哲人们的智慧和思想给予人们的启迪作用。 6. 示例:哲人有不被人理解的孤寂之苦,但他们因为功利心淡泊而能保持宁静超然的心境,他们因为疏于算计而在俗人看来愚钝,但哲人的快乐却是俗人无法领会的。哲人在自己思想的天地中可以化解一切痛苦,廓清许多迷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我们每个人来说,在现实的纷争中也需要哲人的这种超然宁静的心态,需要哲人疏于算计的心胸和单纯,需要哲人投身思考的那种执着和专注,需要哲人的那种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豁达。这样才能摆脱生活中的种种烦恼,活得乐观开朗,心境愉悦。【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4、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项,“与乐不符,应该删去”错误,文章写“哲人的乐园”,实际是在写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他们追求的是怎样一种人生,而不单是要表现“乐”,因此写痛苦和“愚钝”与表现哲人之乐并不矛盾,而且第(6)段还写到了“哲人们的愚钝之所以显得如此可爱”,可见这里的愚钝也并非真正的愚钝,作者对此反而是持欣赏的态度。故选C。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

15、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语句含义。语句内涵的理解,要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理解。(1)本句子主要运用比喻修辞,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本体和喻体的内容。“渺无边际的夜空”,比喻,结合文本内容“脑海有如混沌的暗夜”分析可知,是说人类愚昧无知的情形就如身处茫茫暗夜之中。“思想的触角向四方伸展着”是指哲人的思考方向;“一颗颗星光”指哲人们思想和智慧的成果;“高悬于历史之路上的一盏盏不熄的彩灯”则是指哲人思想的价值。(2)“云

16、彩般的游丝”指哲人们的思绪;“人类的瑰丽的梦幻”指美好的哲学思想。结合文本内容“他们为人类也为自己的痛苦悲哀,为人类也为自己的光明未来祈祷”分析,表达了哲人们的智慧和思想的作用。【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结合文本内容“哲人们天生与享乐无缘是他们看得太远太远。因了太远,便觉孤独”“哲人的快乐,来自于对功利的淡泊。有那么一种淡泊,才能保持宁静的超然心境,悠然地仰望着自己头顶的星空”“哲人的愚钝,来自于他们的疏于算计。在哲人们看来,世界上得与失其实是很难量度的”“哲人为自己构筑迷人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