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8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2557977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8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8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8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8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8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8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学童尹全生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那时洋人开始到中国投资办企业,第一个外资企业华阳镇的老板叫杜拉克,杜拉克在华阳镇郊有一幢别墅。这幢别墅与当地财主尤老爷的后花园只隔着一道栅栏。栅栏两边花草遍地,垂柳成荫,是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去处。杜拉克的儿子小杜拉克每年随母来华看望父亲时,总在栅栏那边读书。尤老爷家是书香门第,世代为官,小少爷尤鹏举常在栅栏这边读书。两个同岁的学童学习都十分勤奋,天刚亮就来到栅栏边,一个“叽哩哇啦”,一个“之乎者也”,没人来喊连饭都不知道吃。九岁那年,他们隔着

2、栅栏进行了第一次交谈。尤鹏举忽闪着黑眼睛,好奇地问:“你,你的鼻子怎么总肿着?肿得好高啊!”小杜拉克受父母熏陶,不但听得懂而且还会说几句华语:“No!No!我的鼻子没有肿,是天生的。”“天生的?那么大一团肉吊在脸面前,不难受么?走路不打前栽吗?”小杜拉克笑得前仰后合:“我生来就是这样的鼻子,习以为常了,怎么会难受呢?怎么会打前栽呢?”笑过,小杜拉克闪动着蓝眼睛,好奇地问:“你后脑勺上怎么生着条尾巴呢?”“不!这不是尾巴,是辫子!”“辫子?是天生的吗?”“哪是天生的!蓄的。我爹说,凡大清子民都必须蓄发留辫子。”“后脑勺总拖着那么条大辫子,不难受么?走路不朝后坐吗?”尤鹏举笑得前仰后合:“我生下来

3、就蓄发留辫子,习以为常了,怎么会难受呢?怎么会朝后坐呢?”问过答完笑罢,两个学童就各自读各自的书,或“叽哩哇啦”或“之乎者也”。但读着读着都走了神,都觉得对方很笨好端端的鼻子他说是肿了!明明是条辫子他说是尾巴!人笨到这份上,还有必要读书么?这么笨的人读书有什么用? 尤鹏举就隔着栅栏先发问:“你为什么要读书?”“我爸爸说,书是知识的源泉,只有刻苦读书才能掌握知识呀!”“掌握知识干什么?”“搞发明创造呀!”“搞发明创造干什么?”小杜拉克觉得对方的提问太可笑了,可是又难以用三五句话说清楚,就反问:“那么你为什么要读书?”“我爹爹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谷,书中自有颜如玉!”“什么意思?”“连

4、这道理都不懂?读书能升官发财,还能娶到漂亮媳妇!”小杜拉克憋不住突然捧腹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痛。尤鹏举本来就认定小杜拉克笨得可怜,见他又如此无端地大笑傻笑,因此觉得这小洋人十分的可笑,忍不住就也捧腹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痛。笑声撼得栅栏直摇晃后来他们都长大成人了,各自在各自的国家谋事,就没有机会交谈了。小杜拉克曾托人给尤鹏举捎过一封信,信中说:“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研究员”尤鹏举问捎信人:“研究员算几品官?”捎信人解释说:“研究员不是官,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尤鹏举摇头叹道:“既然如此,何必当初?读书不做官,读书又有何用?废了!废了!”小杜拉克在实验室熬到秃了顶,驼了背,终有伟大发明问世,

5、死后墓前有碑,碑文为:人类进步之一阶。尤鹏举皇榜高中后封官授品,有了“黄金屋”、“千钟谷”、“颜如玉”,深宅大院里养得脑满肠肥。死后墓前也有碑,碑文为:显赫一世。小杜拉克的墓碑至今还在,常有人吊唁;而尤鹏举的墓碑却在民国初年被乱民砸了,很可惜。不过尤鹏举是儿孙满堂的。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杜拉克的大鼻子是天生的,并不值得嘲笑;而尤鹏举脑后的辫子却是人为的,是大清子民民族耻辱和国家落后的象征。B. 作者善于抓住故事中关键的细节,进行集中的对比描写,因此,虽然小说内容的历史跨度很大,但篇幅并不冗长。C. 小说揭示出中西方在文化教育、社会心理等方面

6、的巨大差异,并对尤鹏举这类人物盲目自大、封闭保守的国民心态进行了直接抨击。D. 尤鹏举的一句“从小都必须”,折射出在那个落后的时代,每一个子民从小就被强制灌输了一种绝对的服从意识。5. 小说结尾一段独具匠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有人说,“有追求的生活就应该是有意义的”。你是否认同?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4. C 5. 这样的结尾极富象征意味,令人深思。尤鹏举本人虽然消失了,但是他积累的财富,仍旧可以福荫他的后人。像尤鹏举这样想和做的中国人有很多,他们重复着走着前人的老路而不知觉醒。作者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看似羡慕肯定尤鹏举的人生,其实寓含讽刺意味,昭示这样的社会现状要想

7、改变非常困难。 6.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联系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尤鹏举的生活在他看来虽然“很有意义”,但是这并不是他经过自己选择确定的生活,而是从小被父亲影响、社会要求而选择的生活,很少有自己的主观性,并且他的追求也仅局限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相反,小杜拉克所追求的生活是来自于自己的兴趣,并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有自己的主观性参与,有非常广阔的生活视野,在去世后,能“常有人吊唁”,说明他被这个世界永久的铭记。是真正的人生意义的体现【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手法的鉴

8、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C项,“并对尤鹏举这类人物盲目自大、封闭保守的国民心态进行了直接抨击”不当,小说中没有“直接抨击”。【5题详解】试题分析:从内容上看,小说的结尾对比了小杜拉克和尤鹏举的死后的情形,具有象征意味。小杜拉克受后人景仰,尤鹏举儿孙满堂。两个人的人生代表了两种人生追求,也代表了两种国情下的教育结果。尤鹏举是中国旧式传统教育下成长的读书人,他的思想和人生也是很多中国的思想和人生。作者通过对比表达出对尤鹏举之类的讽刺。从结构上看,小说中多次对比了小杜拉克和尤鹏举的人生经历,把尤鹏举的人生写的很辉

9、煌,结尾才表达出讽刺的意味,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点睛:判断一则小说的结局是否构思精妙,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主题、人物塑造情况入手来分析。从结构上讲,如果小说的结局与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浑然一体,或是运用了特殊的结构手法,达到了欲抑先扬、欲扬先抑、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那就是好的结局;从内容的角度讲,如果小说的结局能够揭示或升华文章的主旨,就是好的结局;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讲,如果小说的结局能够使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则是好的结局。本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判断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探究题,就小说中的某个环节提出问题,然后让考生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读清题干,明白命

10、题人让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要明确是联系全文还是联系现实分析,按要求答题即可。本题解答时可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可答赞同这句话,也可答不赞同这句话,然后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小杜拉克和尤鹏举的人生,分别指出他们的人生是否是有意义的,进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注意言之成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城市不具备自立的经济,而与乡村 间在经济上是同一的,这种同一性的基础是,城市在政治上统治乡村的同时,经济上依赖乡村,没有发展成独立于乡村之外的经济中心。 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国城市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作为帝王官僚的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基本属

11、性,无论是天子驻跸的都城,还是地方大吏主持的郡邑、州治、县城,都是按照国家政权的政治军事需要修筑起的,城市的结构模式,也是严格遵循礼制,如国都一律“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宫殿置于全城中轴线上,市场受官府控制,置于宫殿宗庙背后。各地方性城市的格局也仿效都城。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国家政权(中央一级或地方各级)所在地,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对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统治和军事控制,至于工商业,在宋以前的城市生活中不过是政治的附庸而已。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

12、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宋以前,中国城市普遍实行市坊一厢坊制,规定各种作坊、商店必须开设在市区某一街区,交易聚散有时间规定。自宋代开始,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民间活力日增,限制民间商业发展的厢坊制度被突破,代之以市、集镇、瓦子等商业贸易场所,出现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那种繁盛的市井社会,城乡间的双向物质交换有所发展,有人把这种变化称之为中国的“都市革命”。然而,直至明清,中国城市作为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包

13、括宋以后的整个古代中国城市,未能摆脱帝王官僚的直接控制,没有成为自然经济结构的离心力量,并始终是其核心部位和统治中心,城市也就不可能提供瓦解自然经济的强大动力,而只是无止境地从乡村掠取产品和劳役。这种单向性的物资流动,只能加剧农村贫困化,使中国广大乡间封闭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小天地之内。而城市自身,一方面是贵族、官僚依凭盘剥农村而过着膏梁锦绣的寄生生活;另一方面是城市工商业受到种种限制,难以获得健康发展,无以形成欧洲中世纪城镇那样强有力的行会制度。 古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从国家机制看,城市高高凌驾于乡村之上;但从经济看,城市并未能获得独立运行的生命机制,不过是农业经济的附属物,自

14、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成为乡村和城市共同赖以存身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把传统的中华文化的主体称作“农业文明”。中国自然经济难以解体,社会一再往复交替出现“恢复高涨危机”三阶段周期循环而迟迟未迈入新的运行轨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发展迂缓,市民阶层晚成,市民文化单弱等等现象,均与城乡经济的同一性,城市迟迟未能形成独立的、与农村相抗衡的经济中心,有着不能解脱的内在联系。 (节选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6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城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城市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作为帝王官僚的政治中心 军事堡垒的基本属性。B中国城市无论都城、郡邑,还是州治、县城,都是为满

15、足国家政权的政治军事需要 修筑起的。C中国城市均严格遵循礼制安排结构模式,一律都是采用“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 中而立庙”的形式。D中国城市在宋以前对工商业均采取限制措施,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对全国或地区的政 治统治和军事控制。7中国古代城乡经济具有“同一性”,下列表述不属于此内容的一项是A自宋代开始,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民间活力日增,出现了新的商业贸易场所及繁盛 的市井社会,城乡间双向物质交换有所发展。B古代中国城市没有成为自然经济结构的离心力量,不能提供瓦解自然经济的强大动 力,而只是无止境地从乡村掠取产品和劳役。C在经济上,古代中国城市没有独立运行的生命机制,是农业经济的附属物,自给自足 的农业经济成为城、乡共同赖以存身的基础。D古代中国城市政治上对乡村压迫与控制,但却未能形成独立的、与农村相抗衡的经 济中心,经济上对乡村严重依赖。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城市无论大小,与乡村的经济联系都是单向性的,即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不向乡村提供产品。B城乡间单向性的物资流动,使城市封闭在小农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小天 地之内,工商业难以获得健康发展。C自宋代中国的“都市革命”发生后,城市经济活力得到释放,城市作为政治中心、军 事堡垒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