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3)

上传人:华美****资源 文档编号:242480841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8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考生注意:本卷共三道大题,满分 120 分,时量 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 分)A交卸(jio xi)戍(sh)梁州不能自已(j)黄发垂髫(tio)B侥(yo)幸讪(shn)笑毛骨悚(sn)然挑拨离间(jin)C.宿(xi)营彷(png)徨唾(tu)手可得呱呱( )坠地D.磐(pn)石陨(yn)落孤注一掷(zh)心急如焚(f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 分)A赎罪鼓燥步履蹒跚俯拾皆是B妥帖官衔寻欢做乐鸿篇巨制C怯懦磐石精兵减政惨绝人寰D狼藉蛊

2、惑义愤填膺骇人听闻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孤注一掷的滑铁卢搏斗正在进行,炮弹便是投下来的铁色子。B这位老科学家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却安之若素。C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不能高山仰止。D阿炳与一般寄生于社会的叫花子截然不同。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经过这次全区“感恩资助,励志自强”演讲比赛,对同学们启发很大。B循着那渐渐被淡忘了的历史,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C.写入团申请书,先要提出加入团组织的请求,然后汇报对共青团的认识,回顾自己思想发展的过程,表达自己的决心,最后再次请求组织接受自己的申请。D.老师耐心

3、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朗诵中的不足。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人生的主流应该是百折不挠的执着。不因暂时的成功而骄傲不前。也不因暂时的逆境而轻言放弃。一旦目标确定,就应义无反顾毫不迟疑的勇往直前。只是抱定一颗恒心,努力不辍。这样的人生才会诞生大河奔流的气度与风范。ABC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A.日出选自曹禺文集第一卷,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 20 世纪30 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B.果戈里是俄国作家,钦差大臣故事发生在一个外省的小城中,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官僚的丑恶。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

4、源诗的序言。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散文范畴。D.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征。“报告”要求真实,不能虚构。“文学”要求人物、事件典型,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南京大屠杀寻找时传祥滑铁卢之战都是报告文学。7.名著阅读。(4 分)他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以上选文出自(作家)的小说,文中的“他”

5、是(人名) 。8.八年级(一)班组织了一次“探寻古代交通”的综合实践活动,假如你也参与其中,请完成下面的问题。(5 分)(1)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古代“交通”一词的意思是。(2)古代的道路有:径、阡、陌等。(3)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有:车、马、牛、。(4)根据你收集到的古代交通或者有交通意象的古诗文。按示例,再写一句诗。(2 分)示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示例二: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9.根据提示填空。(9 分)(1)我报路长嗟日暮,。(渔家傲李清照)(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6、(3)俗子胸襟谁识我?(满江红秋瑾)(4)土地平旷,(桃花源记陶渊明)(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的句子是:,。(6)长相思中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写尽乡愁但无一“愁”字的句子是:。(7)王维的诗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终南别业中 “,”这两句诗就表达了当你处于某种绝境,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看到希望或转机的哲理。二、阅读与理解(40 分)(一)阅读下面诗文,完成 1011 题。(4 分)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0.借助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带月荷锄归”所展

7、现的优美画面。(2 分)1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两句诗你是如何理解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二)阅读下面甲乙文言文,完成 1215 题 。 (12 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

8、意思:(2 分)(1)朝晖夕阴晖:(2)佳木秀而繁阴秀:13.下面三项中“之”的用法与“山间之朝暮也”相同的一项是() (2 分)子墨子闻之( 公输墨子)介胄之士不拜。( 细柳营司马迁)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4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云归而岩穴暝1 5 .请分别从(甲) (乙) 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4 分)观景感触: (甲), (乙)写景的不同点:(三)阅读下文,完成 1618 题。(7 分)1986 年8 月11 日上午 10 点,南京。浓郁的梧桐树阴掩映着五光十色的橱窗,夏季时装大展销的广告吸

9、引着对对情侣的目光,欢腾跳跃的迪斯科乐曲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城市一如平日,生气勃勃,和平繁荣。我在一条小巷口下了公共汽车。与我同时下车的,还有一位身体瘦弱的老太太。她手里挎着菜篮。如果不是那像被人撕咬过的残缺的右耳,我也许不会注意她。她步履蹒跚地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着路边的一棵古槐,瞪大了的眼睛里流露出恐惧和绝望,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随即,她怪叫一声,抛下菜篮,转过身没命地奔跑,还不时抓起路边的脏物向后扬去,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的呼叫声。“老太太又发疯了,唉!”行人驻足,回头。她弱小的身躯剧烈地摇晃着,终于栽倒在地,口吐白沫。我和几个路人把她送进医院。两鬓斑

10、白的 H 医生很生气地用听诊器敲着桌子问:“是谁让她到老槐树那儿的?”H 医生告诉我,这位老人叫静缘,1937 年南京大屠杀时,他惨遭日本鬼子蹂躏,地点正是那棵老槐树下。我被极大地震动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里的裂痕。那该是何等的令人发指的暴行!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在我两下江南的采访调查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笔时,我悲痛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颤栗。限于篇幅,我的叙述难以表达历史灾难之万一;而当年日本法西斯那难以数计的令人发指的兽行,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寻觅旧

11、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嚎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 50 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 80 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允许历史悲剧再次重演!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我不想也没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节选自南京大屠杀)1 6 .解释下列词语(2 分)令人发指:惨绝人寰:1 7 .选文第一段画线句子属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2、(3 分)1 8 .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原因各是什么?(2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 1921 题。(7 分)小议读书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

13、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 5 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 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 100 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三是

14、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

15、。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有删改)1 9 .第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3 分)2 0 .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2 分)2 1 .第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2 分)(五)阅读下文,完成 2225 题。(10 分)角落里的阳光1980 年7 月1 日,我驱车前往我的超市召开员工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惊

16、讶地发现一个黑黑的男孩正用一块灰色抹布帮我擦车。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裤,他穿一双破旧的布鞋, 看得出是贫民窟的孩子。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声转过来,一张黝黑成熟的脸,惊恐不已地看着我。我笑着向他伸出手说:“嗨,你好!我叫汤姆.特尔斯。”他迟疑了一会儿慢慢地伸出手:“您好,汤姆先生!我叫比尔.莱特。”我从口袋里抽出一百美元给他,可他慌忙摇头,轻轻地说:“我在广场上等您四个小时,不是为了这个。”我越发诧异了。因为小家伙告诉我他喜欢我的“保时捷”。“您能把我送到家吗?就三英里不到的路程。”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十五分钟后,我把车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楼房前。他跳下车,一边跑一边对我说:“请您务必等五分钟!”不一会儿比尔就出来了,他的神态和步伐就像这辆豪华的轿车一样骄傲神气。我看到,他的背上背了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缩了。比尔把小女孩放在车座上后告诉我: “其实她是我的姐姐,今年十七岁,是小儿麻痹症。”然后我听见比尔对他姐姐说:“记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种车吗?瞧,就是这种。弟弟有钱了一定买给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原来他为我擦车,在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