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十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2275590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十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十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十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十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十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2007全国)13.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运算。n(HCl)=80 mL103 Lml10.50 molL1=0.04 mol,由反应4Na+O2=2Na2O,2Na+O2Na2O2,Na2

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知,与0.04 mol HCl反应的m(Na2O)=1.24 g,与同样多HCl反应的m(Na2O2)=1.56 g,而1.24 g1.5 g1.56 g,所以该生成物的成分为Na2O与Na2O2的混合物。2. 下列有关离子大量共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2、Na+、Fe3+、SO42能大量共存B水电离产生c(H+)=110-12mol/L的溶液中,可能有Mg2+、Na+、Cl、HCO3大量共存C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有Ba2+、Cl、Al3+、SO42大量共存D在K+、AlO2、Cl、SO42 溶液中加入过量N

3、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参考答案:D3.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表示可逆反应“CO(g) + H2O(g)CO2(g)+H2(g)”中的H大于0 B图为电解硫酸铜溶液的装置,一定时间内,两电极产生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1 C图实验装置可完成比较乙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的实验D图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也相同参考答案:C4. 以下是两种钠的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如下: Na3N+H2ONaOH+NH3, NaH+H2ONaOH+H2有关它们的叙述 离子半径NaN3H;与水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与水反应后的溶液都显碱性;与盐酸反应都

4、只生成一种盐;两种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D略5.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的是 ( ) 常温下,某CH3COONa溶液的pH =8用CH3COOH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等pH、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与足量锌反应,CH3COOH放出H2多0.1 molL-1CH3COOH溶液的pH2.8 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至100倍,pH 4 A B C D参考答案:B略6. 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

5、a2CO3B.Na2O2 Na2CO3C.NaOH Na2CO3 D.Na2O2 NaOH Na2CO3参考答案:A1 mol Na2O2与2 mol NaHCO3固体混合加热后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 + CO2 + H2O 2 mol 1 mol 1 mol 1 molNa2O2 + CO2Na2CO3+O2 1 mol 1 mol 1 mol(或Na2O2+H2O2NaOH+O2,CO2+2NaOHNa2CO3+H2O)最后得到2 mol Na2CO3固体,A项正确。7. 25C时,向 10 mLO.O1 mol/L KOH 溶液中滴加 0. O1 mol/L 醋酸溶液,混合

6、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PH7 时,C. D. 参考答案:D略8. 把0.6mol铜粉投入含0.8mol硝酸和0.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A0.2 mol B0.3 mol C0.4 mol D0.5mol参考答案:B略9. 在铜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用苯甲醇制得了苯甲醛,同时还有氢气生成。分离出铜后,检验所得苯甲醛是否为纯净物可用的方法是 ( ) A测蒸气的摩尔体积 B能否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测熔点 D能否发生银镜反应参考答案:C略1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2H2O4OHO2B亚硫酸氢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NH4OH

7、NH3H2OC足量的溴化亚铁和少量的氯气反应:2Fe24Br3Cl23Fe32Br26Cl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参考答案:答案:D11. 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B) 参考答案:答案:B12. 化学式为C4H10O的醇,能被催化氧化,但氧化产物不是醛,则该醇的结构简式是()。AC(CH3)3OH BCH3CH2CH(OH)CH3CCH3CH2CH2CH2OH DCH3CH(CH3)CH2OH参考答案:B略13. 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反应: C2H2(g)+ 5/2 O2(g) =2CO2(g)

8、+H2O(1);H=1300kJ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吸收1300kJ的能量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态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有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形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形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参考答案:D略14.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族周期IAAAAAAA2cd3abef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参考答案:D略1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物质氧化

9、性的是ASO2漂白织物 B氮气做储存粮食的保护气C食醋清洗水垢 D次氯酸消毒餐具参考答案: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用如右图装置进行铜与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研究。(1)写出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 。(2)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充分反应后,该学生发现铜和硫酸都有剩余。在不补充浓硫酸的前提下,若要使剩余的铜片溶解,可再加入(要求填写一种不是酸类的物质) 。(4)B试管口的棉花应沾有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离子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2分)纳米氧化亚铜(Cu2O)是

10、一种用途广泛的光电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电化学法、湿化学法等。电化学法可用铜棒和石墨作电极,电解Cu(NO3)2稀溶液制备。湿化学法的制备过程为:在K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肼(N2H4),加热并保持温度在90。检验反应完全后,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反应方程式为:4CuSO4 + N2H4 + 8KOH 2Cu2O + N2+ 4K2SO4 + 6H2O(1)电化学法制备Cu2O时,铜棒做 极,阴极生成Cu2O的电极反应式为 。(2)湿化学法中,检验纳米Cu2O已经生成的实验方法是 。(3)湿化学法得到的产品中常含有Cu。称取某产品1.76 g(设

11、仅含Cu2O和Cu),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224mL,试计算产品中Cu2O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12分)(1)阳极(2分) 2Cu2+ + 2e+ H2O = Cu2O+2H+ (2分)(2)丁达尔效应(或详细叙述操作)(2分)(3)n(Cu2O) 144molL1 + n(Cu) 64molL1 =1.760 g n(Cu2O) 2 + n(Cu) 2 = 0.224/22.4 mol 3 (3分) 解得:n(Cu2O)= 0.01 mol n(Cu)=0.005 mol w(Cu2O) = 0.818(3分)略18. (6分) PCl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P

12、Cl5(g) PCl3(g) + Cl2(g) (1) 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2) 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0.150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参考答案:19. 已知C12在70的NaOH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与NaCl0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l。现有49.7g C12,将其通入到足量70的NaOH水溶液中,反应完全后得到500 mL溶液。(1)写出C12在70的NaOH水溶液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总反应方程式。(2)计算完全反应后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 (除H2O外)。参考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