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lsj5****2131 文档编号:242235972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9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年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年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 分。)1.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正确的是( ) A. 振荡后静置,溶液不再分层,且保持无色透明B. 铁片最终完全溶解,且高锰酸钾溶液变无色C. 微热稀 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无明显变化D. 当液体变成红褐色时,停止加热,让光束通过分散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 A单质溴能与NaOH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逐渐消失,苯不溶于水,溶液分层,故A 错误; B常温下铁片遇浓硫酸产

2、生钝化现象,不可能溶解,故B 错误; C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NO 在空气被氧化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故C 错误; D装置属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 正确。【名师点晴】结合实验装置探究实验现象或结论,是高考的热点,这类题既考查了仪器的规范使用,又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及实验原理,相对难度较大,但只要结合探究目标分析装置,搞清目标达成需要的条件,就找到了解题突破点,如选项B,实验的目的是检验SO2的还原性,只要搞清楚有没有SO2生成,事实上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最多只有少量SO2生成,铁片溶解和酸性高锰酸钾完全褪色的目标都不会达到,因此

3、可判断B 选项不符合题意。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参考答案:D 略3. 在 200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3 mol/L。要使 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加入4 mol/L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 )A40mL B 72mL C 80mL D128mL参考答案:C 略4.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

4、的是A纳米科技的发展有赖于胶体化学原理与方法B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C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豆浆时,可看到光亮的通路D 万里长江流入大海处,形成长江三角沙洲参考答案:B 略5.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用小刀将金属钠切成小块B灼热的铁丝在Cl2中燃烧C刚切开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暗DCl2使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参考答案:A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A钠质软,可用小刀切割;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Na 的金属性强,易失去电子被氧化;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 ,HClO 具有漂白性【解答】解:A 钠质软,小刀将金属钠切成小块,无

5、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选;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铁,为化学变化,故B 不选;CNa 的金属性强,易失去电子被氧化,则刚切开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暗,生成氧化钠,为化学变化,故C 不选;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 具有漂白性,可使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为化学变化,故 D 不选;故选 A6.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参考答案:A 略7. 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A. 定容时,仰视凹液面最低点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 有少量 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

6、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 时误用了 “ 左码右物 ” 方法参考答案:B 【详解】 A. 定容时,仰视凹液面最低点,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A 错误;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B 正确;C. 有少量 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 错误;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 时误用了 “ 左码右物 ” 方法,溶质的质量不足2.4g,所以浓度偏低,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明确误差分析的依据是解答的关键,即根据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B和溶液的体积V 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

7、起和 V 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 V 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 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8. 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需向工业酒精中加入下列物质,并加热蒸馏,该物质是A新制的生石灰 B浓硫酸 A B C DC无水硫酸铜 D碳化钙参考答案:A9. 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酸性: HClO4HBrO4HIO4 碱性: Ba(OH)2Mg(OH)2Be(OH)2 氧化性: FCO 氧化性: LiNaK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FHClH2S A B C D参考答案:C 略10. 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

8、2中含有 0.4mol Cl离子, 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 参考答案:略11.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 l mol/L NaCl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A。B常温常压下, 23 g Na 变为 Na2O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C标准状况下, 22.4 L CHCl3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NA。D在标准状况下, 22.4 L H2中含有氢原子数为2NA。参考答案:D 略12. 我们常用 “ 往伤口上撒盐 ” 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 往伤口上撒盐 ” 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

9、。这种做法的化学原因是() A. 胶体的电泳B. 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C. 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 胶体的聚沉参考答案:D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是电解质,血液是胶体,其胶体粒子带电荷,往伤口上撒盐会使血液发生聚沉而止血。13. 某有机物的结构为下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可以燃烧; 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能跟 NaOH溶液反应; 能发生酯化反应; 能发生加聚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A B只有 C只有 D 来源: 参考答案:B 略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B水由液态转为气态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小CNH3的沸点比 PH3高,是因为 NH3相对分子质

10、量较小D氯化氢溶于水, HCl 间的共价键没有被破坏参考答案:B 略15. 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许多组成情况如果化学式为XY2,下列叙述正确的()A如果 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 与 Y 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B如果 X与 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可溶于强碱溶液C如果 X与 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D如果 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 与 Y 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9参考答案:B解: A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 与 Y 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1,如 NO2,X 为 N,Y 为 O ,故 A错误;B如果 X与 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可溶于强碱溶液,如

11、SiO2,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正确;C如果 X与 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可为 MgCl2,溶于水,故C错误;DXY2是离子化合物,若为MgF2、MgCl2,则 X与 Y 的原子序数之差均不大于5,故 D错误;故选 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0分)16. 下面为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1.【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不应选择的装置是 _(

12、填“ 甲” 或“ 乙”)。丙同学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_。2.【实验步骤】(1)按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amLCH3CH218OH(密度为 g/cm-3)和过量的冰醋酸 (CH3COOH),并边振荡边缓缓加入2mL 浓 H2SO4;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 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 (4)用酒精灯对试管 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 中有明显现象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问题讨论】a.按步骤 (1)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_。b.在(5)中,当观察到试管 中有_现象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c.分离试管 中的混合物可以得到产品及回

13、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实验操作流程如下: 在上述实验操作流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_。d.已知在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中,反应的原理是酸失去羟基,醇失去氢原子结合成水。请写出试管 中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_。最后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bg,求本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_(用 a、b、表示)。参考答案:1. 甲防倒吸2.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油状液体不再增多时(大量油状液体生成时也可)c. 分液、蒸馏、蒸馏d.CH3CH218OH+CH3COOHCH3CO18OCH2CH3+H2O 24b/45a 或 0.53b/a 【分析】1.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是为

14、了防止倒吸,据此判断;2.a.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根据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分析判断;c. 中的混合物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醇溶解在里面,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乙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乙酸乙酯不溶,所以先分液得到乙酸乙酯和溶液A,再对溶液A 进行蒸馏得到乙醇和溶液B,B 和硫酸反应生成乙酸,再蒸馏得到乙酸;d.酯化反应的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根据方程式计算产率。【详解】 1.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倒吸,所以选乙装置,不选甲装置;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故答案为:甲;防倒吸。2. a.该实验中乙醇、乙酸易挥发,装置不能漏气,则

15、步骤(1)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由于乙酸乙酯是油状不溶于水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在(5)中,当观察到试管 中有油状液体不再增多时(大量油状液体生成时也可)现象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故答案为:油状液体不再增多时(大量油状液体生成时也可)。c. 中的混合物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醇溶解在里面,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乙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乙酸乙酯不溶,所以先分液得到乙酸乙酯和溶液A,再对溶液A 进行蒸馏得到乙醇和溶液B,B 和硫酸反应生成乙酸,再蒸馏得到乙酸,故答案为:分液、蒸馏、蒸馏。d.酯化反应的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乙酸和乙醇反应的方

16、程式为CH3CH218OH+CH3COOHCH3CO18OCH2CH3+H2O;乙醇的质量为amL g/cm-3=ag,根据方程式可知CH3CH218OH+CH3COOHCH3CO18OCH2CH3+H2O,48 90 ag m=(45a/24 )g 乙酸乙酯的产率:bg/(45a/24 )g=24b/45a 。故答案为: CH3CH218OH+CH3COOHCH3CO18OCH2CH3+H2O ;24b/45a 或0.53b/a。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 个小题,共 30分)17. (10 分)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X 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 和 Z 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 倍,X元素形成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请回答:(1)X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X元素形成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是。(3)XZ3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4)Z 的简单氧化物属于晶体。(填“分子”或“原子”)参考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