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241891200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读《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读《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解读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生部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的硬件设置、人员配备、科室管理、检查评估等作出了规定,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以提高急诊科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卫生部医政司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指南的颁布有利于推动急诊学科的发展,有利于稳定急诊医学专业技术队伍,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有利于急诊科标准化建设,对解决人民群众急诊就医问题有重要的意义。空间设置应利于缩短抢救半径在位置选择和空间布局上,指南要求急诊科应便于患者迅速到达,应

2、设医疗区和支持区,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例如,急诊科应当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解读:鉴于紧急诊疗服务的特点,指南对于急诊科的选址主要有两大要求: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据参与起草指南的专家介绍,虽然各地各级医院情况不一,但急诊科建设时必须保证门口方便救护车出入,且在科室设置上一定要依托一个独立的平面,即拥有一应俱

3、全的主诊和辅诊部门。指南对急诊科医疗区和支持区具体包含的部门细致地加以罗列,新建设的急诊科若能按照此标准合理布局,便可保证流程最优,满足急诊服务快、急的特点。设施配置上留有空间指南指出,急诊科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应当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指南规定,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观察床数量根据医院承担的医疗任务和急诊病人量确定,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和保卫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并逐步实现与卫生行政部门和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对接。解读:与初稿相比,指南最终版

4、确定的硬件配置标准有改动,例如对于抢救室里抢救床的设置要求,原先设定的三级甲等医院至少6张、二级甲等医院至少4张被删除,每床占地面积至少18平方米20平方米改为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对此专家解释,卫生部所发指南面向全国,所以在确定最终标准的时候要考虑大多数医院的水平,但卫生部鼓励各地结合指南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更高的配置标准。急诊科医护人员要优化配置指南强调,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指南要求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急

5、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急诊科诊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解读:急诊工作辛苦、风险高,对急诊医护人员的诊疗和护理水平要求也较高,但是在一些省份急诊医师尚没有职称晋升序列,在薪酬分配上也没有相应倾斜,种种原因造成急诊医护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但除了上述原因外,若想实现固定急诊医师75%的比例,还需要国家层面建立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目前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对急诊专科医师培训进行了相关尝试。比如,2002年北京市卫生局在北京朝阳医院设立了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北京13家三甲医院急诊专科医师参加了培训

6、,目前这些医院基本上能达到要求。卫生部医政司有关人员表示,75%的比例是下限,一个科室至少要有3/4的固定医师,才能基本保证技术水平的稳定。随着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建立、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这个比例还要提高。对学科带头人和管理者水平的要求,则是为了保证急诊学科的正常发展。急诊医护可优先晋升指南第三十七条指出:医院应当根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解读:急诊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强度高,严重影响了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牵制了急诊医护人员的专业发展,以至于医护人员不愿意到急诊来,甚至到急诊也没有什么奋斗目标,看不到在急诊发展的希望,本指南中增加

7、了激励措施,要求医院应当根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这意味着急诊科医护人员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理解。使将来急诊医护人员更好地投入急诊工作。需更多关注急诊科管理指南要求急诊科制定并严格执行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病人的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诊,还对抢救药品、设备、病历书写、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指南特别指出,急诊科在实施重大抢救时,尤其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时,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医院及医务管理部门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急诊科管理,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分流问题。各类辅助检查部门应当按规定时间出具急诊检查报告,药学等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优先向急诊患者提供服务。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应重视对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解读:指南的科室管理部分包括两方面内容。急诊科自身的管理和医院对急诊科的管理。在急诊科自身管理中,明确了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强调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同时,急诊救治不单是急诊科一个科室的任务,需要诸多辅诊科室的参与和医院的综合协调。专家呼吁各级医院继续关注急诊科的建设与发展,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急诊服务。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