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春华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1876447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春华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春华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春华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春华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春华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9题。(共9分,每小题3分)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

2、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

3、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撮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

4、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撮氏度。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7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大

5、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

6、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参考答案:7. C 8. C 9

7、. B7. C “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错,原文是“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8. A“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B“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表述不当,原文是“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D文中无依据。9. B“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错,原文是“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肖邦之“绝”杨燕迪 肖邦之“绝”,总体上表现为将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艺

8、术追求统帅在一起,由此达到了一种几近不可思议的矛盾统一。 在肖邦所有二百余首作品中,无一不包括钢琴。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只为钢琴写作的作曲家。这不禁令人想起多年后另一位大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悖论言辞:“我对自己的行为划定的范围越小,为自己设定的阻碍越多,我所获得的自由度就越高,其意义也就会越大。”肖邦在这个看似单色狭小的黑白键盘中,“螺蛳壳里做道场”,营造了一个怎样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其孤冷,其雅致,其精美,其诡变,正与贝多芬、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马勒等体量庞大的巨人反其道而行,但在艺术质量上又毫不逊色。表达媒介的单一性与表现内涵的丰富性肖邦之为肖邦,两者的同时存在必不可少,缺一不可。 浪漫

9、的随意自如与古典的严谨逻辑,这两种看似完全对立的风格范畴居然同时共存于肖邦的作品中,且相互支持,彼此交融。肖邦那些宛如滑丝的装饰花腔,那些匪夷所思的音型变织,那些似是顺手拈来的即兴式进行,这些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音乐表层之下,却潜藏着坚固、严格、扎实而规范的声部结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肖邦的低音写作从来都遵循着严谨的导向感,并与高声部始终形成良好的对位关系。在我看来,这里的矛盾统一简直是肖邦音乐趣味的缩影写照,也是其美学思想的无言表白。 肖邦音乐的“味道”在音乐史中属于最具个人风格、最容易辨认、也最不可模仿的例证行列。但“吊诡”的是,他的这种个人性中却包含着极为复杂和多样的波兰集体与民族元

10、素。马祖卡的节奏和韵律,波罗涅兹的矫健舞步,古老圣咏的遥响与回望,在肖邦手中不仅成为他作为波兰民族音乐代言人的身份特征,而且也成为构筑他个人风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要件。音乐风格的个人性与音乐元素的民族性在肖邦的创作中达到了高度的辩证统一。他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规定了音乐的波兰,波兰的音乐则经过肖邦才通向了世界。 众所周知,肖邦的创作领域和意向听众主要是上流社会的贵族沙龙。因此,他的部分作品中确有某种不可避免的“沙龙气”和“脂粉感”。但是,诚如舒曼评论肖邦的那句名言,所谓“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这些“大炮”不仅仅指他的作品中那些明白无误的战斗性格,而且也意味着肖邦作品中那些更为内在、更为“专业”的激进

11、手法。肖邦大胆的和声探险,他在大型曲体结构上的独特建树,以及他在钢琴织体写作上的高度创意,所有这一切映照出肖邦在艺术上的“先锋”姿态。但这种“先锋性”却又常常埋在看似时尚甚至有意通俗的音乐外表之下这样成功的矛盾结合,在今日看来,已经近乎神话。 凡此种种,均说明肖邦音乐在艺术上的成就,虽已经过近两百年的消化和吸纳,其独特与奇妙的“绝”,仍然远远超越了常人的理解和想像,仍然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惊喜和惊讶。 (节选自2010年3月12日文汇报)1如何理解舒曼评论肖邦的那句名言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_2肖邦音乐之“绝”,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的矛盾统一?请作简要概括。_3斯特拉文斯基的悖论言辞“我对自己的行为划

12、定的范围越小,为自己设定的阻碍越多,我所获得的自由度就越高,其意义也就会越大”,在文中有哪些含义?_参考答案:1.虽然肖邦的部分作品中确有“沙龙气”和“脂粉感”,但是,他的作品中更具那些明白无误的战斗性格,以及更为内在更为“专业”的激进手法。2.(1)表达媒介的单一性与表现内涵的丰富性;(2)浪漫的随意自如与古典的严谨逻辑;(3)音乐风格的个人性与音乐元素的民族性;(4)表现艺术上的先锋性与时尚通俗的音乐外表。3.(1)肖邦只为钢琴写作是他设定的自我限制;(2)表达媒介的单一既给肖邦的创作造成了很大障碍,更为其艺术创作的高度自由打开了空间;(3)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促其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

13、就。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

14、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旨趣,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旨趣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旨趣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

15、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的精神旨趣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