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582233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参考答案:B2. 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它推动了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参考答案: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

2、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描绘了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故A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指导思想,故BD项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9月形成,故C项排除。3.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A.反对教会专制与迷信的启蒙思想 B.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D.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参考答案:C4.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思

3、想 B民贵君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参考答案:A5. 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内阁对皇帝负责参考答案:A6. 关于梭伦改革正确的是( )A、改革维护了贵族的利益,贵族十分满意 B、下层公民享受到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C、改革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D、改革消除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略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

4、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

5、、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清帝退位诏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参考答案:发展:突出主权在民;认同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强调对不同族群利益的尊重;平等对待各民族。评价:立足于救亡的现实需要;代表了资产

6、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或“推动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强化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保证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本题根据材料一“一统天下的国家观大一统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据材料二“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民族之统一共和立宪国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主权在民、认同共和国、平等对待各民族等方面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再从救亡的现实需要、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等方面对其予以简要评价。8. 实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受益者是( ) A.地主.国家 B

7、.农民.地主 C.农民.国家 D.国家.地主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他们是直接受益者。农民得到土地后,要为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从而增加了政府收入,政府是最终的受益者。地主的土地没有因为均田制的实行而有任何损失或者收益,由此可以排除ABD,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 9. 下面是纽约、伦敦、东京在18001880年的城市人口统计表(单位:千人)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A.人口比例日趋走向合理化B.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不一C.城市化符合近代世界潮流D.工业革命对农村影响较小参考答案:B【详解】表格比较的是工业革命给美国、英

8、国和日本带来城市化进程,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上升趋势,伦敦和东京却呈现不均衡现象,说明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不一,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城市人口的变化,不能说明人口比例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城市人口变化不能说明城市化符合近代世界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比较城市人口变化,并不能说明工业革命对农村影响较小,故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表格中知识信息,然后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搜集表格中主要信息纽约、伦敦和日本城市化人口;年代18001880年,二比较:横向比较呈现不均衡趋势,三得出结论: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不一。10.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

9、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存在有为与无为的较量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放弃休养生息政策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中的故事表明,汉初立国,由于“匈奴之患”和秦末战乱,社会各阶层“人心思定”,统治者的政府意识形态和施政方针采用的是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理论并以其为立国之本。在此时期,法家、儒学和道家思想仍时有争论,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实际情况,道家的黄老之学,仍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故选B选项。A选项错误,儒学治国是在汉武帝时期才开始;C选项

10、说法错误,此时已经出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对抗;D选项说法错误,此时仍然盛行黄老之术。11.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A.牛顿运动三定律 B.爱因斯坦相对论C.普朗克的量子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参考答案:D12. “世界从何而来?”这一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由一中国圣哲作了简明扼要的回答:“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圣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参考答案:C13.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

11、、祀效天,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入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等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的发展得益于A.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习俗B.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C.得到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多参考答案:A“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等体现的是传教士对中国文化习俗的尊重,这是非常有利于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的,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天主教与儒学宗旨是不一致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上层大力支持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属于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

12、要明白题目考查原因时往往也会涉及影响之类的选择支,可以直接排除,例如本题的选项D14.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注意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B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C认识到家事国事同等重要D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参考答案: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本题以朱元璋关于后宫不得干政的论述为考查背景,考查对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知识点的掌握解答:由材料“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指的是皇后不得干预军政,

13、这种规定的目的在于防止后宫以及外戚干政;故选D15.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参考答案:B16. 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篆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反映了当时该地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B.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变C.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D.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的采桑喂蚕活动属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

14、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反映出当时该地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故答案为C项。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农业生产结构没有改变,排除B项;这一现象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17. 东晋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楼”。其书体被认为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雅俗共赏。你知道这种书体是什么吗()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参考答案:D【详解】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从材料中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雅俗共赏”来看,这种书体应当是行书,故答案为D项。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18. 据学者考证认为佛教中“众生皆可成佛”的观点、句式是从儒家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观点、句式借鉴而来的。据此可知A.佛儒并行 B.佛儒斗争激烈C.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 D.佛教借助儒教发展参考答案:D材料反映了佛教对儒教的借鉴,即佛教借助儒教发展,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儒家才是主流思想,并非佛儒并行,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佛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