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三国实力比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8806181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献:三国实力比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史文献:三国实力比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文献:三国实力比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献:三国实力比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实力比例三国实力比例 魏七,吴二,蜀一。 根据小弟手上的资料,综合三国国土的大小,物产之丰盛,军力,户数,人口来检视,大致上有魏七、吴二、蜀一的比例差距。 何以见得?以下是小弟手上的资料: 蜀:现在引用公元263年孔明死后三十年,第二代皇帝刘禅降伏魏国时所提交的士民簿的数字。根据士民簿,蜀的户口和人口是“领户28万,男女人数94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这是由蜀汉政府所提供的资料,应可成为大略的标准。蜀占益、梁二州。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 魏:魏的资料不大全,有一说法是“户口60万3千,人口443万2千。”估计其兵力接近八十万,吏三十万左右。魏占冀、幽、并、青、兖、豫、徐、河南、雍

2、、凉、秦十一州。魏国实力最强,占据中原地区富饶之地。 吴:吴的资料也不大全,在吴的全盛时期,“户口52万3千,人口240万。”估计其兵力将近三十万,吏十万。吴占扬、荆、广、交四州,扬州本已是富饶之地,加上后来夺取荆州,实力大增。 从三国实力的比例再谈诸葛亮的北伐: 在这种情况之下,诸葛亮北伐时是以一敌七。换句话说,就算诸葛亮兴全国兵力来犯,魏国也只需派一部分兵力去抵挡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诸葛亮当时进行的北伐是多么的艰巨,此乃孔明六处祈山都失败的重大因数。 另一个方面就是物产方面,川中不产良马,此亦孔明难以取胜的一大要点。在蜀中交战尚可,但一到平原,没骑兵的蜀国就大大的吃亏了。就连孔明在南蛮征

3、集的“飞军”也难以发挥其威力。加上养马所需经费甚多,蜀国原本已要支付庞大的北伐军费,如果加上养马经费,恐怕必令蜀国元气大伤。 还有一个问题是领导问题和人才问题。蜀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听信宦官。诸葛亮用人注重人品,先人品而后才能。不像曹操先才能而后人品。此两样导致蜀国后期不但国内文恬武嬉,政治昏暗。人才还明显的不足。后期虽有姜维领兵,但部下已没有太多能人。廖化尚自任先锋,蜀之缺人,由此可见一二。加上蒋、费、董三相相继亡故,国中黄皓专权,朝政日衰。 相对蜀国,魏国自曹操在位时便任用贤能,人才辈出。吴国也有不少人才出现。这对蜀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外交问题, 吴国表面上虽是蜀国的盟国,但是吴国

4、内部对吴蜀联盟有什么看法呢?恐怕有想过吞并蜀国吧。始终蜀国位于吴国上游,顺江而下,对吴国是个威胁。加上荆州问题一直困扰着吴蜀两国。若不是魏国一直对吴蜀二国虎视眈眈,加上诸葛亮专注北伐,吴国也一直想北上占领魏国的徐州和寿春等地。所以两国一直没有互相攻伐。 国内国外这么多的问题困扰着诸葛亮,对其展开的北伐有着很大的障碍。有这么多的障碍,孔明北伐自然以谨慎为主。所以孔明并不赞同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但孔明仍能保持不败,此足以证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前后八年,当他以蜀全国之命运作赌注进行北伐时,所采用的战略为其毕生的才学混合而成。若检讨其战法,天才军事家诸葛亮的能力昭然若揭。 下面是孔明北伐前后八年的大年

5、时表: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作了万全准备的孔明,在此年三月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踏上北伐之路。由成都出发的蜀军,暂时集结在汉中阳平关附近,等待进攻的时机。此年孔明四十七岁。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进攻祈山,但是马谡率领的先锋部队违反了孔明的作战方针,在街亭大败。孔明不得不撤退。回到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同时请示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以表示责任。 夏,同盟国吴在东部战线大胜魏军。听到消息的孔明决定作新进攻,再上出师表。冬十二月,孔明越散关围陈仓,因陈仓守将郝昭防守坚固,包围了二十多天尚未下陈仓,而魏国救军将至。蜀军粮尽而退。击败追击的魏军,杀死敌将王双。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

6、,令将军陈式平定武都、阴平二郡。为了牵制敌方雍州刺史郭淮,孔明亲出建威,达到战略目的后归还。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春,魏发动攻势。司马懿由西城沿汉水,张合由子午谷,曹真由斜谷,分三路攻汉中,孔明布阵于城固、赤坂,加强迎战准备。魏因连续下大雨道路不通,进攻受阻而作罢。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二月,孔明亲自率军再度进攻祈山。魏调宛城守将司马懿负责抵挡蜀军。孔明为仲达坚固的防守所阻。夏六月,蜀军因军粮用尽,不得不撤军。 建兴十年(公元232年)在汉中让兵士休养,奖励农业,贮备军粮,制作“木牛”、“流马” 等运输工具,训练士兵作远征的准备。 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冬天,囤集军粮于远征的路线

7、斜谷口,整修驿站。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二月,率十万大军由斜谷出击。第一次用“木牛”、“流马”运军粮。出渭水南岸于五丈原布阵,兴屯田已备持久战。与司马懿相持一百多天。秋八月病发,丧于军中。结束了五十四年的生涯,也结束了由诸葛亮自己主持的持续八年的北伐。 后记: 孔明主持的六次北伐,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在作战,而是在作持久战。整场战争,与司马懿真正的交锋只有两次。并没有演义上写得那么多。因为敌方司马懿主张的战略原本就是坚守不出,而孔明也因国力有限,不敢冒险。孔明为保存国力,也只得用兵谨慎。六次北伐失败重点在于国力不足与魏国交战、物产不丰、敌军采取坚守的战略,当时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国力不足。因为当时荆州已失,蜀国只占益、梁二州,实力有限。国力之不足由此可见,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点对诸葛亮北伐的打击太大了,使诸葛亮一向主张的两路北伐战略(汉中一路、荆州一路)完全告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