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参考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38800314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参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八年级(上)文言文训练一、用课文原句填空1、少壮不努力,_。 2、坐观垂钓者,_。3、东皋薄暮望,_。 4、乡泪客中尽,_。5、_,端居耻圣明。 6、_?烟波江上使人愁。7、气蒸云梦泽,_。 8、晴川历历汉阳树,_。9、_,草色入帘青。 10、无丝竹之乱耳,_。11、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1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语句是:_,_,_,_。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

2、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练习检测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无论

3、魏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悉如外人 便要还家 欣然规往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渔人甚异之 阡陌交通 不足为外人道也 便扶向路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选择题1、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D未果 后遂无问津者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4、 )A出:既出,得其船 皆出酒食 B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 不复出焉 D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3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4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 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

5、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记住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

6、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生活是不一样的。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1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

7、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1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1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

8、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2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

9、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24、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四、简答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2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3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

10、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5.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7.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8.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9.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1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12、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1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