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9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38723868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2019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苏2019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苏2019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苏2019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苏2019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2019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2019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2019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1、选择题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B.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淋巴,少部分进入血浆 C.乳酸与碳酸氢钠的中和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 D.血浆中含有呼吸酶、Ca2+、血浆蛋白等物质 【答案】 C 【解析】 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 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

2、错误; B、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渗入淋巴,B错误; C、乳酸与碳酸氢钠的中和反应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C正确; D、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D错误。 故选C。2、选择题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膜表面 B.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 C.饮水过多时,正常人的下丘脑会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和无机盐的重吸收 【答案】 A 【解析】 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

3、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A、抗利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膜表面,A正确; B、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定向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B错误;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C错误; D、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A。3、选择题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感受器只要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兴奋 B.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后将会恢复为静息电位 C. 在

4、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答案】 B 【解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感受器受到刺激且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产生兴奋,A错误;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后将会恢复为静息电位,B正确;在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

5、制,D错误4、选择题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些气体分子(如CO2)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B. 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不存在反馈调节 C. 人体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产生 D. HIV破坏B细胞,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注意识记及理解反馈调节的概念及意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

6、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除激素以外还有其它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可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A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当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血液中血糖浓度降低,从而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说明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B错误;人体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时浆细胞大多数由记忆细胞产生,C错误;HIV破坏免疫系统,但机体仍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应答,因此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5、选择题某高校研发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

7、因是A. 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 能多次强化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C. 抗原的积累促进B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D. 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答案】 B 【解析】 口服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作为抗原,其目的是促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多次口服的目的是增多机体内的记忆细胞的数量,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间隔口服该疫苗的目的是增多机体内的记忆细胞,而不是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口服的该疫苗作为抗原,能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而不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B正确;C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没有免疫记忆

8、能力,D错误。6、选择题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抑制其生芽 B.用高浓度的2,4-D能抑制麦田杂草生长 C.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会导致性早熟 D.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 【答案】 C 【解析】 植物激素类似物与植物激素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其类似物为NAA、2.4-D;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类似物为乙烯利;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生长,类似物为青鲜素;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解除休眠等,类似为赤霉素;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类似物为矮壮素。 A、脱落酸可以促进叶

9、和果实的脱落,抑制马铃薯块茎发芽,A正确; B、生长素有两重性,用高浓度的2,4-D能抑制麦田杂草生长,B正确; C、人体细胞表面没有植物激素的受体,乙烯利催熟的水果不会对人产生影响,C错误; D、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D正确。 故选C。7、选择题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

10、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答案】 D 【解析】 1、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底逐渐增多,从6月底到12月逐渐减少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 2、种群最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敌数量、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 A、从题中直方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 B、天敌的迁入可影

11、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 C、图示各个月份中,动物的年龄结构都不相同,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有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D错误。 故选D。8、选择题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种群一般呈“S”型增长 B. 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 C.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 K值的大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在0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

12、/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A.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A正确; B. 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 C. 当种群自身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因此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C正确; D. K值是环境容纳量,主要受环境的影响,D正确。9、选择题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C.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

13、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答案】 C 【解析】 1、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在适宜条件下,最终会演变成森林。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A、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则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14、A正确; B、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B正确; C、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错误;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到达森林阶段时种群总数趋于稳定,D正确。 故选C。10、选择题下列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 B.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 C.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 D.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B 【解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2)水资源短缺;(3)臭氧

15、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 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A、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导致温室效应,A正确; B、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B错误; C、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C正确; D、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B。11、选择题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液中绝大部分液体是细胞内液 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 体液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D. 消化液是体液的重要部分 【答案】 A 【解析】 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A.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其中2/3体液存在于细胞内,故体液中绝大部分液体是细胞内液,A正确; 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B错误; C.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C错误; D.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