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36129864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 何雨蒙 王儒年摘要:通识教育作为对专业教育的反思,已在我国高校流行。而自由教育研究的一个较大阻力在于人们将其与通识教育混淆,一些研究并未注意二者的区分,甚至在使用中将两者等同。因此,本文试图厘清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进而为二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都是发展的概念,对其关系研究首先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梳理其起源和演变;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研究虽有限,但可被归纳为三种观点;从历史和辩证的角度看,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关键词:自由教育 通识教育 关系研究 :G640 :A :1009-5349(2019)02-0141-02

2、一、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历史梳理(一)自由教育的提出和发展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最早见于柏拉图第七封信。亚里士多德通过讨论“自由知识”和“自由学科”的特性详细论述自由教育,认为它是一种既非必需又非实用的教育,只适合闲暇的自由民,专注人自由和高尚的品格,追求人的真善美,强调发展人的理性、操修人的德性。1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一批重视人的价值、呼唤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在此影响下,自由教育被赋予人文主义的新内涵。意大利人文教育家韦杰里乌斯从教育目的的角度解释自由教育,认为它“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是一种能唤起、训练与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的最高才能的

3、教育”,而此目标需通过教授古典人文学科实现。在工业革命浪潮推动下,自然科学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自由教育因此饱受争议。在这些驳斥和辩护的博弈中,自由教育在英国进一步发展。约翰亨利纽曼是当时最具权威的代表人物,也是对自由教育论述的集大成者。他从知识、理智、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强调自由教育教授非功利、非职业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演绎知识的“哲学习惯”,进而达到理智培育的目的,而一个理智得到良好培育的人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成为良好社会公民。这一自由教育理念成为后来牛津和剑桥大学自由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二)通识教育的提出和发展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

4、ion)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在发表的一篇捍卫耶鲁报告的文章中使用。帕卡德认为报告中的自由教育是立足于美国国情的再创造,实则是突破传统的新型教育理念。2随后,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主张用“通识教育”这一术语代替“自由教育”,认为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需要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对自由教育理念进行扬弃和革新。可以说,现代高等教育意义上的通识教育产生和发展于美国,是现代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结构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针对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割裂比较严重提出的应对之法。随着社会变迁和知识结构变化发展,这一通识教育的理念被欧美大学认同并广泛实践,发展至今已在世界备受关注,被不少

5、国家引进、实践。二、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厘清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研究离不开对前人的借鉴,在有限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是此消彼长的先后概念论者用“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的新面孔”“自由教育已经消亡”等描述表达此类观点,认为通识教育是对自由教育的时代性转变。如路平认为自由教育含有等级观念,对如今的公民社会而言已然过时,而通识教育是相对中性并可取而代之的词汇。3那么,自由教育是如何向通识教育转变的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用教育与科学教育在自由教育的制衡中扩张,以致到现代民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此时,自由教育却无法满足国家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对价值观念整合的需求,因而通识

6、教育以“救星”的角色出现,为现代民主社会提供一个普遍共同的价值平台。这类观点否定自由教育在现代民主社会的研究价值,为转战到通识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行解释。(二)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的下位概念有学者主张通识教育是实现自由教育理念的教育方式,是自由教育发展至今的外在形式。4这类观点从自由教育结构体系的角度论述,认为自由教育在历史进程中的主要发展方面是其表现形态的转变,即由博雅教育转向通识教育,由精英教育的色彩转向民主社会背景下广泛的大众基础,但万变不离其中,作为教育理念的自由教育仍具一般性哲学指导价值。这类观点强调自由教育分为自由的教育理念和通识教育的方式两个层面,在理念层面传承自由、民主、理性的基本

7、精神,在具体实践方面外化为通识教育,即通识教育作为实施自由教育的载体而存在。(三)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是同时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互补教育自由教育虽然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被修正,但其基本精神却“深情召唤”着其后的教育研究者和改革者,使他们在试图实现对古典自由教育的转化时保持了一种既“超越”又“复古”的复杂心态。520世纪的美国,自由教育在发展流变中发生了概念分化,至今形成外化为通识教育的自由派和回复古典的保守派两个层面。周雁翎通过对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和施特劳斯学派观点的比较,认为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都是自由民主社会的教育,目的都是造就“自由人”,注重心智培养和文明教化,但在如何应对民主社会危机和高等教育危机

8、的问题上存在较大思想差异,因此二者其实是现代社会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危机的互补性方案。6前者主张有教无类,强调公民教育,即公共社会的适应、共同文化的继承、一般知识的习得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后者主张因材施教,强调个体差异及人的个性发展,即对人本心的遵从、思想的唤醒、平庸的摆脱和卓越的追求。三、结语通识教育起源于自由教育,既是对自由教育的继承,又是对自由教育的发展和超越。从历史的角度看,自由教育在美国演变成通识教育,既是其哲学基础,也是其理念源泉。通识教育是在继承欧洲传统大学理念的前提下,针对过分强调专业或职业教育的教育国情而提出的,是对自由教育的革新和升华,也是对自由教育在美国的本土

9、化实现。7从辩证法角度看,两者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首先,通识教育主张的是全民的、民主的自由教育;其次,通识教育主张的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民主制度捍卫者的自由教育;再者,通识教育主张的是传授广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的自由教育。言而总之,通识教育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自由教育的磨灭,也不代表对自由教育完全否定。通识教育实则是在一个新的时代和国情背景下对自由教育的继承和完善。注释: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76(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节本)M.北京: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石中英.自由教育三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1):3-7

10、.Bussey M. Liberal education may be dead but the magic will not die!J. On the Horizon, 2014,22(1):3-6(4).参考文献1马凤岐.“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108-112.2马曦,孙乐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建设的理念、特征及其理论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4):224-231.3路平.自由教育大学教育的应然状态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5):65-67.4連进军,解德渤.作为概念体系的自由教育及其发展脉络兼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01):25-31.5高慎英.自由教育的传统及其流变J.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28-32.6周雁翎,周志刚.隐匿的对话: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的思想论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2):80-93+190.7黄福涛.从自由教育到通识教育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06(4):19-24+43.责任编辑:于蕾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