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东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5613812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东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东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东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东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东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收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史料时,发现包含如下内容的一份文献:“四、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份文献最有可能是A中共八大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参考答案:C略2.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主张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历史分为时间、空间、人物、另类等几个系列。下列属于内容系列的是A通史、断代史、阶段史

2、B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C个人、血缘群体、专门群体 D专门史、资料汇编、年表、历史地图参考答案:D3.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材料中的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做出的小修小补,与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完全不同,故A项错误;农产品采购,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弊端的

3、情况下进行的,符合苏联社会现实,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故D项错误。4. 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他的观点表明A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 B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C美国新宪法具有专制色彩 D美国总统实际上是专制君主参考答案:A5.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A.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体现了

4、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参考答案:D6.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参考答案:D7.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削弱中央,加强地

5、方权力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参考答案:D题干中虽认为行省制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但不能得出其实际上就是分封制的复辟,因为行省制和分封制是有本质区别的,故A项错误;题干认为行省制“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容易反抗中央”,而不是说行省制度削弱了中央权力,故C项错误;题干认为行省制度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各行省权力较大,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容易出现地方割据,这说明作者认为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8. 第一次系统提出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的文献是( )A联合国宪章 B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6、C世界人权宣言 D大西洋宪章参考答案:C9. 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阶段特征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1930 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提出“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打击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故选C。 10.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

7、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参考答案:A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反映了国民革命期间的史实,故A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故B项排除。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排除。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属于新中国建立后,故D项排除。点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国民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

8、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11. 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决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欧洲的福利制度实质上是A主要对富人阶层征税B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生活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参考答案:D福利制度的实质。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

9、中“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说明福利制度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收入再次进行分配的表现,故本题选择D。12. 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B.承认和信奉仁义之道C.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参考答案:B【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孟子和董仲舒三人都强调仁义,认为应该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10、,故C正确;材料中三人都强调仁义,与宗教信仰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修养,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无法体现“治国之道”,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排除D。13.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 B C D 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

11、“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符合题意。故选C14.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年代道、路、省州数郡国数县、邑、道、侯国等户数(万)西汉平帝(15)1310315871223唐贞观十三年(639)10道3581551缺唐开元二十八年(740)15道32815738413宋开宝(968975)末2971086309宋宣和四

12、年(1122)26路2881234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参考答案: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表格中所涉及的不同时间中的“道、路、省”、“州”、“郡国”、“县、邑、道、侯国”均是指地方行政区划,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是材料表格的表面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与专制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古代监察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A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

13、,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

14、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午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